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电影

7.4分,高了

2024-06-12电影

写在前面

今晚是最近的院线新片——

【谈判专家】

这部应该是唯一一部端午档我们给出的中评和差评里,大家有一些异议的,包括这部的豆瓣评分也并不低,7.4。

这个异议其实完全能够理解,【谈判专家】翻拍自美国电影【王牌对王牌】,我们编辑部也有同事没看过原版,看完【谈判专家】后和我们说觉得还不错,给了 7 分+,但再去补了原版之后,改成了 6 分。

我完全可以这么说,大家的评价都没问题,但你认为它好的部分,都来自于原版,几乎是照搬的,你觉得不太好的,都是他加的部分。

说得难听点,中间大段几乎是对原版的照搬,基本套用原作的框架、结构,甚至很多台词和细节都一模一样。

比较大的改动集中在首尾两段,外加一些零零星星的香港元素,谈不上成功的本土化改编,尤其是对结局的重写,成了全片最大的败笔所在。

当然,依托原剧本的扎实和优秀,这部片子基本也能达到及格水平,有一定的可看性。但不改则已,一改就乱的问题,说它惊喜又实属过誉。

正文

(以下涉及剧透,

但看过原版,剧透就无关紧要了)

前面也提到了,这部【谈判专家】基本套用原作的故事框架,主线还是两个谈判专家之间的对决和联手,只是换了地点和人名——

谈判专家卓文伟(刘青云 饰)因被诬蔑为命案嫌犯,无奈之下挟持警察作人质,和前谈判专家谢家俊(吴镇宇饰)做最后谈判,两人携手挖掘真相,为正义证明。

在此之上,电影也多多少少添加了一些属于导演自己的表达。

比如一些香港元素

像黄家驹的葬礼、李翰祥的离世等等背景音,强化片子的时代感。谢家俊辞职做社工,在餐厅遇见骗吃骗喝的老太太,帮她付了钱,又关心她有没有领援助金整一条副线,让阶层分明的社会结构若隐若现。还有一些动作场面的加入,时不时调剂着全片依靠对话推进的叙事。

以及导演在【拆弹专家2】里就在尝试的一种批评。

也就是用从专家到弃子的身份转变,呈现背后「用完即弃」的暴力,以此指向对整个系统的质疑。

在【拆弹专家2】里,承担这个隐语的,是执行任务时失去一条腿的潘乘风(刘德华 饰)。

在这部【谈判专家】里,则是改写后的谢家俊这个角色。他在一次谈判之后,选择辞职去做社工,帮助受苦的底层人。当他以「前谈判专家」的身份,被点名重新回到谈判场时,面对当权者,他成了失去话语权的无权者,无法控制现场,警察决定发动武力也丝毫不会顾及还在谈判的他。

电影也就是借用这个角色的被动和被轻视,来批评一种用完即弃的不公正,以及暴力逻辑下容易溢出合法边界的权力系统。

这些原本都是好的,只是面对整个片子在改编层面上的大问题,这些小笔触都显得无济于事。

那具体问题又是什么呢?

一个是前面提及的,显得最出彩的中间段,几乎是对原版的照搬,而且是止步于照葫芦画瓢的低级阶段,给人一种偷懒的嫌疑。

这里的照搬, 大到主要情节和重要转折。

比如卓文伟当着下属的面,拆穿警察李俊杰撒谎那场戏。

这场戏的确很巧地把推理演绎和喜剧效果结合在一起,实现剧情推进,让卓文伟以质问李俊杰为例,给下属普及识别谎言的方法,以及谈判中会用到的一些专业技巧,但整场戏里小到诸如眼球走向、身体语言的识别方法都是对原版的复制粘贴。

再比如后面那场谈判转折。

谢家俊找来假扮的线人,以换取人质,但被卓文伟识破。后者又反用这个套路,谎称李俊杰答应出庭作证,供出染指警察福利基金的相关人,胁迫李俊杰交代了录音档案。

这仍然是对原版的搬移,甚至连卓文伟识破骗局的方法都没变,还是碰巧看见了电脑里的个人档案。

小到细节和台词, 编剧都懒得更换。

比如卓文伟一开始占领警署,曾经的同事说他非常熟悉程序以及警察的进攻布局,接下来就是他锁紧大门,封闭通风口,撤掉探头等一系列动作,这些动作安排和演员调度都和原版一模一样。

甚至卓文伟和李俊杰相互对峙时,「房间里只有一个杀人凶手」的台词,还有助理拒绝罗长官提议放人时,「不要因为女性就放过我」的台词,全是从原版照搬而来。

所以,这中间整一段,其实就是找来不同的演员,对原版故事进行一比一重演,不做任何的改动和调整。对没看过原版故事的观众来说,也许还算新鲜。但抛开了像我这类看过原版的观众,观影体验就像催你把曾经吃过的饭又反刍一遍。

接着我们再聊聊它改编了什么,以及这些改动所带来的硬伤又是什么。

最明显的改动, 是片子的开头和结局。

原版电影的开头,是男主丹尼和嫌犯之间的谈判。

整场谈判架构在言语层面和动作层面之上。丹尼需要快速了解对方的关键信息,结合现场信息,与挟持者进行对话,获取信任。同时,还需要结合一定程度上的表演,将对方引入另一个区域。最后与突击队形成完美配合,在救出人质之后,击毙嫌犯。

这个开篇不仅是人物的亮相,强化角色高光,而且也破除了关于谈判的刻板印象,它还不只是桌面上的唇枪舌剑,而是在以生命为砝码的高压下,对思维、专业、应变能力等的全方位要求。

【谈判专家】也是以谈判案例作为开头,但相比于原版, 原创故事就显得薄弱很多。

第一个是谢家俊处理的案子,对方是一对患有精神疾病的夫妇,选择挟持社会福利署员工的极端方式,找回被带走的孩子。

这个案子背后的伦理困境,其实能正向增强片子的戏剧冲突感,但坏在编剧对于谈判专业的不了解,并没有着墨谈判专家本身的谈判技巧,以及对峙双方的心理拉锯。这场谈判的转向,依赖的是挟持者的自我良知,也就是他们称自己不想伤害别人,主动放了人质,最后知晓孩子被领养的实情后选择自杀。

第二个卓文伟的案子也是同样的问题。

面对持手榴弹的嫌犯,卓文伟说得最多也就是「你信我」「我有解决方法」,最后也挺滑稽地从对方手里夺过手榴弹,解除了危机。

这两场戏都模糊了重点,偏向于情绪营造。 原本应该作为关键的谈判过程本身,反而退至成最次要也最儿戏的部分。 人物立不起来,也直接削弱了后半部分两个谈判专家的对抗张力。

再来是被诟病最多的结局。

原版结局设计了一出空城计。

丹尼和史宾恩没能找到证据,先是丹尼通过欺骗和激将的方法,威逼两个被点名的参与者说出实情。当更大的反派出场时,史宾恩献计,枪伤丹尼,假意与反派谈分成条件,再通过对讲机广播出去,揭露了真相。这处妙笔带着层层反转进行抽丝剥茧,又与谈判主题形成完美的呼应。

而到了【谈判专家】,结局成了最要命的改写。

最大的反派罗长官和两个手下一起出现在健身房,正反双方没有任何谈判和拉扯。编剧简单粗暴地让反派自爆,反派直接对卓谢两人说会帮他们收拾残局,要用钱来换取录音证据,紧接一场枪战戏。

暂且不谈编剧在最一开始就让你知道内鬼是谁的拙劣手法, 这段直接让反派降智的写法,不仅降低了人物角色的实际效用,也直接破坏了片子原本可以完成的反思。 讽刺和批判被替换成正义战胜邪恶的快感,直指社会体系的矛头,也顺势变得非常疲软。

另外, 主角的动机转变也被改得非常生硬和牵强。

原版其实花了不少篇幅去铺垫,丹尼从谈判专家到挟持者的极端身份转变。 它不仅仅只关乎「被栽赃」这一件事情,而是由这一个因,扩散而出了很多果,不间断地席卷着男主。

男主因被搜出海外账户被指控犯罪,被迫交出手枪和警徽,遭受同事们的审视,死者妻子的责骂,就连他的辩护律师也认为最好的选择是认罪争取减刑。

这一系列加筹码的编剧手法,效果就是逼迫男主走上绝路,让他的行为转变更具说服力。对于丹尼而言,不公正所带来的不仅是愤怒,还有委屈。

但在【谈判专家】里,编剧在处理卓文伟这个角色的身份转变时,就显得稚嫩和套路。

电影完全将重心放置在「被诬陷」这一场戏上,讲警察在他房间里搜出了海外账户,后又闪回其中一个人在搜查时故意将罪证放在他家里。再不停用闪回方式,呈现这个角色的回忆和思考,来来回回就这一场戏,以此强行解释他被诬陷的愤怒。

而这就是【谈判专家】的全部了。

音乐/

配图/【谈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