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庆档电影市场大盘点:冷与热的碰撞,观众在想要什么?
热潮消退后的寒冬来袭
一场接一场的档期「失灵」,让2024年成了电影市场冰火两重天的一年。在年初的红火复苏后,暑期档和中秋档的票房令人失望,观众对电影的兴趣也逐渐冷淡。国庆档票房最终收于21.04亿元,购票人次腰斩至2019年高峰期的一半。这样的成绩在最近五年里仅稍高于2022年,再次敲响了电影市场的警钟。这意味着,不仅是影院收入锐减,观众也在悄悄流失。或许从这一刻起,国内电影行业需要重新审视,去迎合观众的真正需求。
一、观众冷淡:选择性回归影院与网络观影的崛起
今年国庆档尽管有数部豆瓣评分超过8分的影片上映,但观众的热情却不如从前。影院经理戴茜和她的同事们在社交媒体上感叹,许多观众似乎更倾向于选择在家观看网络影视内容,而对影院影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有票房保障」已然不再是吸引观众的法宝。中秋档仅收入3.89亿元,不足2019年「史上最强中秋档」票房的一半。如今,即便是一部制作严谨、话题度十足的电影,也难再打动那些被互联网文化和快节奏内容所吸引的年轻观众。
二、电影行业的「老一套」失灵:不再有效的票房保障
曾经是票房支柱的陈思诚、徐峥、宁浩等知名导演的作品,这次在国庆档也纷纷遇冷。业内人士编剧陈宇指出,「老一套」模式逐渐失去吸引力。如今的观众不再满足于重复的情节模式,他们渴望看到真正能触及心灵的全新内容。然而,市场在尝试新突破时,却因「过度理想化」或脱离现实,遭到观众质疑。
比如,影片【逆行人生】中,小人物经历坎坷再获成长的故事虽引人入胜,但观众批评主角的设定不接地气,「富人演穷人」以及光明的结局引起了广泛讨论。这些例子表明,曾经被观众喜爱的套路电影,在如今的互联网舆论场中已无法再博得满堂彩。
三、市场的全新变化:网络舆论的裂变与压力
今年的国庆档不仅有观众兴趣渐冷,还伴随极为尖锐的舆论撕裂。高票房作品【热辣滚烫】虽取得佳绩,却在性别话题等方面引发了强烈争议。社交平台上,各种意见碰撞激烈,甚至形成「群体对立」。这一情况不仅出现在主旋律大片中,那些口碑佳作如【孤注一掷】【消失的她】等,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狂潮。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就指出,当今电影投资面临的最大风险已不再局限于内容质量和演技,而是各种舆论压力。许多业内人士深感无奈:即便影片内容具有突破性,吸引力强,但舆论的冲击却使得他们难以安心创作。2024年的中国影市正经历一场「文化与市场」的碰撞,社交媒体的影响让电影评价标准不再单一,制片人和导演在拍摄影片时必须思考如何在舆论压力下保持创作自由。
四、电影行业的多重挑战:产出下降与市场不景气
电影行业也在面临新的发展周期和挑战。从2023年开始,A股多家影视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营收和净利润的下滑。光线传媒和上海电影等少数公司业绩尚可,但唐德影视、华谊兄弟、博纳影业等影视巨头却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压力。以往的票房保障和风险预期,逐渐变得不可控;一系列大制作科幻项目也因投资搁置,观众对院线的热情也不复从前。
制片人藤井树分析,电影产量的减少可能会让2024年乃至未来1至2年内的电影市场面临「作品荒」。2023年观众观影意愿的回升,被认为是「疫情后的情绪反弹」所致。但一旦情绪回归平稳,观众对影院的兴趣将进一步下降,这让影院市场前景难以预料。电影的生产周期较长,供给不足的现象或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显现。
五、观众需求的转变:从故事的消费到情绪的寄托
近年来观众的需求早已发生改变。年轻观众对影片的要求已不仅限于「好故事」,他们更需要「情绪价值」,一部电影需要具备「话题性」或「社交讨论性」才能赢得市场。近两年涌现的票房黑马【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皆是情绪影片的成功案例,制片人纷纷追随这一趋势。
然而,当情绪和话题成为影片标配后,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担忧:情绪价值无法量化,且随舆论风向变化,如果没有恰当的表达和社会共鸣,影片可能成为口碑翻车的受害者。在观众期待中,具有「情绪共鸣」与「话题互动」的影片才能引发关注。因此,电影创作者需在满足观众「情绪需求」与保持「故事品质」之间找到平衡。
六、传统创作的反思:创新与新生力量的必要性
电影行业需要不断创新,以顺应观众口味的快速变化。那些依赖老套路的影片无法在市场中走远,创新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正如戴茜在影院中所观察到的,一部没有太多新意的影片再也无法吸引大批观众。就拿今年国庆档的【749局】为例,尽管首日票房不低,但观众普遍认为其逻辑硬伤较多,口碑逐渐崩塌。但即便如此,它凭借新颖的视角还是吸引了一部分观众,这也说明了市场对创新的需求。
编剧陈宇的【满江红】则凭借紧凑的情节和高信息量获得了成功,影片一举夺得2023年度冠军,显示出高质量的故事仍然是王道。对于观众而言,影片的观影体验是由创作者和观众共同完成的,这种「参与文化」让影视人意识到,传统的单向创作方式已无法满足观众,创作应更加注重「观众共谋」。
七、大浪淘沙后的曙光:冷静期中仍可期待的「新力量」
冷淡的市场不代表没有新力量的崛起。FIRST青年电影展的策展人高一天指出,虽然市场趋冷,但新一代导演和编剧们的想象力仍然令人惊喜。那些在小档期上映的作品,如【出走的决心】【野孩子】,虽没有大制作和流量支持,却凭借真实感和创新突破获得了票房成绩。这也证明,观众对高质量作品的需求依然旺盛。
此外,高一天也建议小成本影片可以考虑在非大档期上映,以便口碑发酵,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选择,而不是一味追求在国庆、春节等大档期扎堆竞争。
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市场也在回归理性,那些能够在逆境中坚持的电影人,将在挑战中找到新的方向。电影行业的「冬季」或许仍会持续,但正如业内资深人士所说,真正热爱电影的创作者,将在困境中找到机会,等待市场回暖之日,带给观众一个更加生动、多元的电影世界。
结语:谁能在冷静期中找到「下一个破局点」?
2024年国庆档票房的冷淡只是一个信号。电影行业正处在更新换代的转型期,不仅仅是影片题材和制作方式需要变革,创作者的观念、表达方式也需适应新的观众需求。那些能够真正理解当下观众心理、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影片,或许将在未来赢得市场。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年轻创作者加入电影行业,带来新的视角、风格和表达方式,创造属于新时代的电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