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电影

李兰颂:【李又然影像志|选辑:浅议〈春节档〉电影】

2024-02-27电影

【传媒故事类话题】

【李又然影像志】

【李又然影像志】摄制组,2023年8月6日建组,8月7日开机。从中法关系史和延安文艺史李又然专题探究,按志鉴体例以「李又然反战抗战著译真版原件考」和「李又然当时当地名家日记信札考」双考构成翔实叙事——即,影像志可替代或强化口述历史,但,不可替代或超越众多著作权人真版原件和个案相关人事日记信札的摄录编播(如,李又然题赠张闻天的个人散文集【国际家书】初版珍藏本、现存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李又然致罗曼·罗兰的七封信等);以此集中深刻地揭示传主诗人、散文家、翻译家、教育家的一生。

李又然反战抗战

著译真版原件考

李又然当时当地

名家日记信札考

李又然影像志

撰稿 李兰颂

顾问 王益鹏

导演 李语然

作曲 杨人翊

观影‬

【第二十条‬‬‬】

有感‬

李兰颂‬

大年初一,11:05——观看电影【第二十条】。这是张艺谋电影叙事作品中,最完整表达、最接近现实、最复杂讲述的情景剧故事片;如果说【秋菊打官司】是追求或复制电影的本质是纪录一类的教学定义的话,那么【第二十条】在显然遵循这一执念的同时,至少展开了十倍于【秋菊打官司】的盘根错节的伦理实验。

一般人不一定会认为,除情理法的社会存在之外,还有气在理智之外——这又经常被多数人忽略。气,可以是精气神,更足以使人们意气用事。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第二十条】,恰恰捕捉到了「气」的这一关键词,不只限于杠精和赌气大做文章,而是以多条线索和多个叙事交叉相互逼迫或印证,展开了情景的再现。

电影手段和技术方面,剪辑成分大于摄影,美术和音乐也不时尚——甚至是故意土得掉渣些。于是,小品式的东北风贯穿始终,也不再玩张氏一根筋人物了,搞了场现身说法、以身试法的告诉你什么叫公平正义。而明显的缺点呢,人物对话大多同一句式,俏皮话代替个性化表达,直到剧终却把以人为本的法说成「神圣」。

观影‬

【红毯‬先生‬‬】

有感‬

李兰颂‬

今天破五,12:55——观看电影【红毯先生】。此前,大年初一,11:05——观看电影【第二十条】(想观影毕就近吃龙人居水煮鱼的,结果店家休假)。都是儿子提前打招呼、甚至看了两遍或看了一遍想看第二遍的片子。他要和我对光观后感,每次都是这样。比如,近期看过的【无名】【奥本·海默】亦皆是如此。

人民网的官微说, 宁浩导演的【红毯先生】同属喜剧分类,却是一番特别的滋味。以娱乐圈奇观为切入点,探讨「沟通」这一普世命题,荒诞讽刺的喜剧犀利尖锐,不为逗乐,反而给了观众更多思考和讨论的空间。 刘德华在片中「本色出演」一位完美主义的大明星,宁浩也似乎在用电影回应自己曾经遭遇的荒唐事。

毋庸置疑【红毯先生】是真电影。言外之意,还有假的电影吗?当然,真假电影,一看便知,也可以说,就我所看的初一电影【第二十条】和初五电影【红毯先生】,后者比前者观众多,电影本身高下分明——前者展开了十倍于【秋菊打官司】的盘根错节的伦理实验;后者的高超在于艺术哲学上的审美权确认。

的确,就是审美权,而非审美力。刘德华饰演的天王刘伟驰,始终如一又竭尽全力地证明着自己的「认真」和「努力」;可是谁在乎你三七二十一,你把演戏当成真事,编剧、导演、投资者、媒体人,无一没有个人立场和各自利益——主观上,谁不想证明自己的真诚呢?客观上,谁能够所思所想都足以愿你所愿呢?

无关‬

【热辣‬滚烫‬‬‬‬】

小‬议

李兰颂‬

第一,关于贾玲导演的电影【热辣滚烫】,虽然排春节档票房第一名,但我没看片,不能说什么,只是凡涉及到减肥事不能没有科学依据。没太在各种发言中感觉得到,就是说,这好像是一次没有强化人体医学专业人士公开参与的——不无孤证的示范。

第二,从某种意义讲,地球引力的满负荷下,人体剧烈减肥,对中国太空站人体实验研究要有敬畏。应该突出人体研究科学,而从态度上过于片面,发生在一个公众人物身上的胖与瘦,最需要普及的是生命至上,且科学优先,绝不可以是故事梗和上座率。

第三,一句话,不应该轻易地断言,热映和撤档片质的差异,从大众哲学到大众美学何其难也。这是没注意【红毯先生】自己无法证明自己的基本规律和普遍现象,且「认真」和「较真」虽只一字之差,却是「砖家」和「专家」的分野,六公主普法普成一「杠精」。

针对‬

【春节‬档‬‬‬】

父子说‬

于是,和儿子私聊起电影和电视剧情片的现况,至少张艺谋的【第二十条】趋向于电视小品,贾玲自己署名导演作品强于目前已知的导演阐述、包括【热辣滚烫】;唯独刘德华的【红毯先生】具有电影品质,却在各种专家和大众点评中被搞得不清不楚。

「从发言内容看对春节档不太满意,数字喜人,内容不行。」儿子微信说。这是指热映和撤档的、赚钱和赔钱的片子,例如,【热辣滚烫】【第二十条】【红毯先生】。我答:「啊,既非喜剧,也不悲剧——无关于春节的春节档;无关于大众美学切实需求。」

「数字也不喜人,整个一大美颜;与喜闻乐见和春节联欢应有的氛围有所隔阂。」我说,他讲:「八天凑出来的数字,而且撤档数量也是历史之最,也不是真正意义的优胜劣汰,甚至有劣币驱除良币的趋势。既没有真正意义的竞争,也没有真正意义的文化。」

「放啥节档都行的片子如果非要按档期算应该叫假期档。」「全是买卖人了,还垄断的;主要上映前就把排片量定下来了,这归谁说了算?节目单早定下来了,实际上完全成了影院版电视台了。【第二十条】三十天拍完的。」我说:「可【繁花】拍了三年。」

「这对比太大了,哪分电影和电视,精品就是精品。」他说。我说:「像书法家看不起电脑打字迷失而无趣,电影导演看不起电视剧不成立;大众美学的审美权和审美力,肯定不在少数人手里。大众美学从来就在大众手里。当然,指的不是票房,而是口碑。」

「有研究所的研究员说,品质差为了赶春节档。」儿子这样说,我立即批评:「急就章本该是新闻,而绝不可以是电影,包括电影纪录片也不可以。与此同时,这也不该是评价电影优劣的表达方式。电影主要的创作方法包括剪辑,‘赶‘是外行话,不是评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