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电影

1975年,和【春苗】打擂台的【红雨】,红了一个演员,火了一首歌

2024-04-24电影

1975年,在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和热切期盼下,「样板戏电影」的热潮渐渐退却了下来,更多的故事影片呈现到了大家的面前。

1973年,我国上映的故事片,除了「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之外,新推出,就只有长影厂拍摄的【艳阳天】、【战洪图】和【青松岭】(重拍版)这3部。

1974年,新故事片增加到了11部,分别是北影厂拍摄的【侦察兵】、【南征北战】(重拍版),上影厂拍摄的【火红的年代】、【无影灯下颂银针】、【渡江侦察记】(重拍版)、【一副保险带】,八一厂拍摄的【闪闪的红星】和长影厂拍摄的【创业】、【钢铁巨人】、【平原游击队】(重拍版)以及【向阳院的故事】。

而到了1975年,则增加到了17部。分别是北影厂拍摄的【海霞】、【红雨】、【决裂】、【烽火少年】,上影厂拍摄的【战船台】、【春苗】、【第二个春天】,八一厂拍摄的【激战无名川】、【雷雨之前】,长影厂拍摄的【金光大道】(上集)、【车轮滚滚】、【长城新曲】、【黄河少年】、【沙漠的春天】,西影厂拍摄的【碧海红波】、【阿勇】和珠影厂拍摄的【小螺号】。

尽管这些影片,都带有浓烈的时代色彩,拍摄模式大同小异,但有得看,总比没有好。而且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在艺术上颇有想法和追求的作品。

我想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在1975年新上映的影片中,有两部电影,几乎是同一时间上映,而且所表现的,又是同一类题材,所以产生了「打擂」之势。

它们一部是由上影厂谢晋执导的【春苗】,一部是由北影厂崔嵬执导的【红雨】。

两部电影所讲述的,都是「赤脚医生」这个「新生事物」,扎根农村,全心全意为农民治病的故事。

两位导演,都功力深厚,又都刚被「解放」出来,所以都卯足了劲儿,想干出一番成绩来,借此证明自己的实力。

不过相比之下,【春苗】在当时的影响力,似乎更大一些。但【红雨】这部电影,也给大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昨天,我们给大伙分享了一些电影【春苗】的幕后故事,那么今天,雅清就想跟大伙说说【红雨】这部电影的诞生始末,以及它的主创人员的发展变化。

电影【红雨】是根据河北作家杨啸所创作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

杨啸从小就爱好文学,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名著,爱不释手。河北作家孙犁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喜欢孙犁的创作风格,而孙犁笔下的冀中平原的生活,也是杨啸极为熟悉的。所以杨啸长大后所创作的许多小说,也大多以河北平原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新农村变革中的新事物和新人物。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杨啸创作了中篇小说【绿风】和【红雨】。因为【红雨】与当时号召的「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相吻合。所以它很快被北影厂所选中。

北影厂将影片的拍摄任务,交给了有「北影大帅」之称的崔嵬。

但此时的崔嵬,似乎变得沉默寡言,不复当年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神采。

这是因为那几年,崔嵬所经历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

他是「老革命」出身,当年和张瑞芳一起在街头出演【放下你的鞭子】不知激发过多少中国人的爱国之情。

战争年代,他在延安,又始终站在宣传阵地的最前列。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中南文化局局长,但他的心愿不是「当官」,而是更想拍电影,所以他辞去了行政职务,于1956年进入北影厂,成了一名演员和导演。

作为演员,他的表演自成一派,粗犷豪迈,充满男性阳刚之气。他在银幕上成功塑造了【宋景诗】中的宋景诗、【海魂】中的窦二鹏、【老兵新传】中的老战、【红旗谱】中的朱老巩和朱老忠等角色,全都那么性格分明,栩栩如生。

作为导演,他也追求奔放浓烈的创作风格,无论是执导故事片【青春之歌】、【北大荒人】、【小兵张嘎】、天山的红花,还是执导戏曲片【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州】,他都能赋予影片别样的色彩,展现出独有的豪迈气势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来。

但时间进入60年代中期,随着一场运动的到来,他曾经扶持的小演员带头对他进行「造反」,他身心俱疲。那时他被批斗,遭打骂,最终被隔离审查,不许乱说乱动。50多岁的人,又怎能经得起这万般折腾?

一直到1973年8月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兴奋得差点落出泪来。他说,我可能要出来工作了。

很快,他就被安排到了八一厂,担任样板戏电影【平原作战】的导演。对于戏曲片的拍摄,崔嵬轻车熟路。但同时他也在影片中增添了许多自己的创意。影片拍完后,上面给予了肯定。这实际上也为他此后的创作之路,开了绿灯。

【平原作战】刚拍完,北影厂便交给了他一个新任务,那就是将小说【红雨】,赶紧搬上银幕,赶在1975年上映。

崔嵬接下这个任务时,是1974年的9月。他当时还生着病,而且时间紧、任务重,他原本不想接,可领导的信任又岂能辜负,况且他还那么想工作、爱电影,所以带病加入了【红雨】的创作——和杨啸一起写剧本,组建拍摄团队,搭建演员班底,还亲自参与了影片中插曲歌词的创作工作。

崔嵬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到了影片的构想之中。然而他还是遭到了个别人的举报,称他搞导演中心制,是黑线回潮。好在崔嵬身正不怕影子斜,他坚持做自己,最终将影片拍摄完成。

他选择了和自己有过多次合作的老摄影师聂晶和颇具天份的青年摄影师邹积勋,担当影片的摄影,选择俞冀如担任美工。影片的音乐因为需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所以他选择了老作曲家苏民和为经典豫剧【朝阳沟】进行音乐设计的王基笑,担任作曲。

在演员方面,他也是千挑万选。当时有很多小演员都很想出演影片中的男主角红雨,而且崔嵬对于小演员的选择,也自有一套经验和法则。但在发生了【小兵张嘎】中某些小演员「恩将仇报」的事件之后,他在演员的选择上,就更为慎重。

最终,他选择了刚刚考入河北话剧团没多久的小演员曹秀山,来饰演剧中的男主角红雨,又选择了活泼可爱的温刚,出演男二号小顺。他还选择了一位年仅4岁的小朋友,在片中饰演小虎。而这位小演员,后来还成为了观众非常熟悉的影视明星。

对于成人演员的选择,他首先考虑的是本厂的演员,如启用邵万林出演二槐、郭筠出演孙富贵、陈立中出演奶奶、王炳彧出演王老庆、邱丽莉出演春红、雷明出演李主任、方辉出演孙天福等。

另外他还请来中央实验话剧院的著名演员田成仁,在片中饰演戏份较重的石匠爷。这是田成仁登上银幕后所塑造的第一个角色,从此也开启了他「银幕老汉」的表演之路。

这些演员,都在影片中呈现了较为灵动出彩的演绎。

虽然【红雨】称不上是崔嵬最优质的作品,但也凝集了他的心血。他在影片中通过明亮的色调,展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所特有的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通过全方位的打造,将红雨、石匠爷、二槐、孙天福等人的形象,树立在了银幕之上。

49年后的今天,我们再看这部影片,就会发现,它至少捧红了一位演员,也唱火了一首插曲。

电影【红雨】于1975年的国庆与观众见面后,曹秀山那俊美的形象,阳光少年的气质,一下子就吸引了众多影迷的视线。

那时,在大伙的心中,他就是「中国好少年」的代言人。

曹秀山出演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有17岁,他面庞青涩,眼神清澈,嗓音纯净,充满少年感。

他虽在这之前并未有过拍片经历,但他在导演崔嵬的耐心启发下,还是尽自己所能,将红雨的纯真、质朴、执着和坚韧,都呈现了出来。

他在表演上,自然还有诸多稚嫩的体现,但总体来讲,也颇为自然流畅。在和小顺「畅谈理想」,在和二槐「表达决心」,在和孙天福「斗智斗勇」等几场戏里,他都有出彩表演。而在狂风暴雨天,翻山越岭去给孩子看病的戏份,他又演得那么真挚感人。

所以1975年,当【红雨】和【春苗】一同上映的时候,18岁的曹秀山和同样刚出道的19岁的李秀明一样,都成为了观众最为喜爱的青春偶像明星。直到现在,也许我们都忘记了影片中所讲述的内容,但他们纯真质朴的银幕形象,却是那么的深入人心。

曹秀山红了。但遗憾的是,他并未像李秀明那样持续大火。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跟他娃娃脸的长相有关,也与他没有得到更多的拍戏资源,有着直接的关系。

曹秀山是崔嵬捧红的演员之一。但此后崔嵬拍戏也很不顺利。他拍完【红雨】后,又接下了电影【山花】的拍摄任务,主演是他挖掘出来在【青春之歌】中出演林道静的谢芳。两人原本配合默契,但这时因为形势复杂,所以两位老搭档也不便有更多的交流。这部电影送审时,遭到冷遇,被打入「冷宫」。

后来,崔嵬又拍了【风雨里程】,也不大理想。而且这之后不久,他就于1979年的2月7日,因病去世了,享年67岁。他距今已离世45年。

我想,如果崔嵬大师在后来的发展境遇更好一些的话,那么很可能会对曹秀山的演艺生涯提供更多的帮助吧。

崔嵬走了,曹秀山回到河北话剧团继续当了一段时间的演员。再登银幕已经是差不多十年之后了。他在八一厂拍摄的两部电影【巴山女儿】和【决战黄桥】出演了小战士的形象,而且所扮演的都是戏份不多的龙套。并未引起更多观众的注意。

倒是从【春苗】中走出来的李秀明,这时早已成为了国人心中的顶流女星。两人同时起步,但后来的发展,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这之后,曹秀山和李秀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他们的境遇也大不相同。

李秀明下海经商,成为亿万富婆。而曹秀山则随着南下的热潮前往深圳,最终成为了在深圳打拼的普通人中的一员。他在一家农批市场从事管理员的工作,生活安稳,衣食无忧,也算恬淡幸福。

如今算起来,他也是一位71岁的老人了,却不知他的近况如何呢?身体是否安康呢?我想可能很多影迷,都很想念他吧?

其实【红雨】中有三首插曲,其中两首是豫剧唱段。一首出现在影片开头,主要表现山区农民鼓足干劲、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演唱者是河南豫剧三团的演员和导演陈新理。他的演唱极具韵味,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

另一首出现在影片的结尾处,「一库清水一库金,祖国山河日日新……」的歌词,有点题的作用。演唱者是河南豫剧三团的老艺术家芦兰香。她的唱腔圆润动听,表达了人们过上幸福新生活后的喜悦心情。

这两首豫剧唱段,可能部分影迷还有印象。

不过更加脍炙人口的,应该是片中由郭兰英所配唱的那首【赤脚医生向阳花】吧?这首歌随着影片的上映,几乎可以说是迅速就火遍了大江南北,其流传的程度,甚至比【春苗】的插曲【春苗出土迎朝阳】,更加妇孺皆知。

这一方面是因为歌曲的旋律悠扬动听,朗朗上口,另一方面,当然更因为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演唱,为这首歌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使其更利于传唱。

「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呐,一颗红心暖千家,暖千家……」这首歌唱出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更赞颂了赤脚医生扎根农村为农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这也是郭兰英时隔多年之后,再次放声大银幕,自然也预示着这位备受观众尊敬的老艺术家的复出,具有特别的意义。

此后,我们欣喜地见证了郭兰英的重焕艺术青春,她的嗓音还是那么清亮,她的歌声还是优美,她演唱的每一首歌,我们都爱听。哪怕到现在,93岁高龄的她也仍在歌唱,【我的祖国】、【南泥湾】、【赤脚医生向阳花】等歌曲更是久唱不衰。

只是为这首歌担任谱曲的作曲家苏民,以及担任填词的杨啸和崔嵬,都已经相继离世了,也着实令人充满怀念之情。

在【红雨】这部电影中,汇聚了北影厂一大批优秀的「硬里子」演员。其中方辉的表现尤为出彩。他虽然演的是反派,但表演却毫不过火,而是通过细微的神情变化,来体现孙天福的丑恶内心。

方辉是北影厂著名的反派演员,从【英雄虎胆】中的李汉光,到【暴风骤雨】中的李青山,再从【红雨】中是孙天福,再到【黑三角】中的邢祥,他所塑造的每一个反派形象,都那么耐人寻味。2022年11月29日,方辉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4岁。

二槐是邵万林从长影厂调入北影厂后所扮演的第一个人物。他赋予了角色鲜明的性格色彩,显示出了自己的表演功力。此后他在北影厂受到重视,又出演了众多电影,正面形象和反派角色,都有尝试,所塑造的人物也是形貌各异。如今他93岁,应该算是电影【红雨】中仍健在的主演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王炳彧,也就是在【地道战】中出演高老忠的那位演员,因少年老成,所以年纪轻轻便成为了「银幕老人专业户」。他算是崔嵬的「御用配角」,【小兵张嘎】里有他,【红雨】中有他,【风雨里程】中还有他。他扮演的胖墩父、王老庆和严昆玉,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不过他1978年移居到了香港,在香港拍过一些戏,1982年便因心脏病突发而离世了,着实令人感动痛惜。

郭筠和陈立中在生活中是一对夫妻,他们双双出现在了电影【红雨】之中,一个扮演孙富贵,一个扮演红雨的奶奶,展现出了高超的演技。尤其是陈立中一开口,那满脸的笑容都令人倍感亲切。一个农村老大娘的形象,也就跃然于我们的眼前。这两位老艺术家,也相继离世了。

扮演石匠爷的田成仁,虽是第一次上银幕,但表演功力无比深厚,表情、台词无不到位,树立了人物,撑起了戏份。他后来成为了影视界的大咖,塑造了众多经典的荧幕形象,【篱笆·女人和狗】中的葛茂源、【暖春】中的宝柱爹更加令人记忆深刻。2020年1月30日,老艺术家田成仁去世,享年93岁。

雷明在影片中出演了李主任一角,他形象英俊,气质硬朗,此后在北影厂的银幕上塑造了诸多硬汉形象,其中【黑三角】中的石岩、【特高课在行动】中的周益等形象,都非常成功。他2010年4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71岁。

另外在影片中出演春红的邱丽莉,她也是北影厂演员,不过出演的电影不多,而且以扮演配角为主。她后来转型做导演,参与执导了【阿凡提】、【幸福在你身边】、【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等电影,还创作了【奇迹的再现】、【血案疑踪】等剧本。如今83岁。

在【红雨】中出演男二号小顺的温刚,此后又在崔嵬执导的【山花】中出演了过角色。他表现出了一定的表演天份,还会打快板。但后来却变得杳无音信。

倒是出演小配角小虎的王佳宁,他似乎是在摄影机前成长起来的一位演员。由【红雨】起步,后来又出演了【渔岛怒潮】、【小花】、【苗苗】等电影。长大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又因出演一系列影视剧,而成为观众熟悉的明星,其中【兄弟英雄】中的苏国强、【雪狼谷】中的刘答应等角色,都常被大家所谈起。

哦对了,影片中还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龙套身影,那就是后来成为「女反派专业户」的李小力。她当时当然名不见经传,但在80年代也算红极一时,出演了众多有影响力的好影片,塑造了几个不同凡响的角色,因此广受赞誉。只是很遗憾,她也过早息影了。

电影【红雨】是特殊时期的产物,自然会带有那个年代的明显特征。但49年后我们再看这部电影,也许会觉得故事有点枯燥,台词有点「雷人」,但它所表现的一些东西,却依然值得我们回味和深思。

比如当年极力解决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何到现在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呢?还有当时大力弘扬的中医针灸的疗法,不是很值得推崇吗?可是为什么这种疗法如今正在与我们渐行渐远呢?

现在很多医疗机构的从业者们,他们缺少的是先进的技术吗?缺少的是便捷的设备吗?不,我觉得,他们缺少的,是像「红雨」那样只想着为老百姓治好病的一颗红心。

不知各位是否认同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的网友,进行讨论。另外对于老电影【红雨】,各位还保存着怎样的记忆呢?也邀请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看过此片的影迷,分享心得。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我是雅清,朋友们记得点赞、收藏、分享。咱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