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电影

这内娱,真的好魔幻啊…

2024-05-09电影
出大事啦!没有星标,以后有可能就看不到榜妹了 …为了能长长久久携手吃瓜,辛苦大家 点点星标 ↓↓

好嘛,电影圈也有自己的「七天无理由退货」了。

只是运费险要影迷们自己出而已...

昨天不是提到电影【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撤档这事儿吗?

完全没有责怪主演的意思哈!

毕竟一部电影的成果与否,不可能完全和演员挂钩。

它首先要看制作团队。

剧本是否符合逻辑、人设是否饱满、导演是否能讲明白故事、后期剪辑是否能够呈现出一个连贯精彩的片子。

其次要看宣发团队。

也就是发行方能否抓住宣传时机,调动观众积极性,在电影还没上映时就靠着激起大家的观看兴趣。

这部分在现在来讲尤为重要。

比较经典的案例一个是今年元旦的【一闪一闪亮星星】。

明明是最不讨喜的爱情片,但却靠着和剧版的联动以及高密度的宣传外加影院附加的「下雪」仪式感。

最终光预售就卖出了三亿票房;

再一个更经典的就是贺岁档的【热辣滚烫】了。

都不是原创电影,翻拍的。

但却靠着强大的宣发能力提前一个月就进入大量观众的信息圈;

在超多电影相关话题的加持下,热度持续走高,最终成为档期内的票房冠军。

而且它厉害就厉害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营销方式。

前期以造势为主,在春节结束的后期呢,又放出一批细节物料吸引观众深度观影主动二刷。

以此来达到票房的长尾效应。

这么说吧。

现在的电影市场,新片只有把宣传做的好了,把片子的知名度和话题度给打开了。

才能获得更多的观众和更优秀的票房。

再然后才是观众进入影院,对于演员对角色诠释好坏与否的评价。

只能说演员的演技对角色和电影有影响,但并非影响最大的一环。

电影制作全过程以及后期的发行,对于影片最后的票房成绩都有很大的影响,一环扣一环。

所以主演粉也不必如此敏感。

只是大众对于「撤档」这一行为感到无语而已。

就拿【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来说,本来它选的五一档就已经是节假日好档期了。

根据国家电影局5月6日发布数据,2024年五一档电影票房达15.27亿元,观影人次为3777万,均超去年同期。

市场的火热度摆在那里。

所以导演在直播时候流的眼泪在外界看来就很滑稽...

观众都不是傻子,电影好坏与否是可以看出来的。

真正的好电影,就算前期没有输出很多正片内容用来营销,后期也会因为电影的质量而重新回归主流。

比如上映之前被黑被嘲,上映之后反而成为口碑黑马的【封神第一部】。

因为压了好多年没上映,外界对它就没有看好过...

没想到,靠着剧情和特效还有质子团们,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再比如选在了春节档上映,和【流浪地球2】这种大片对打,且排片一般般的【无名】。

要说它的生存环境可比今年的所有档期都差。

但【无名】最后依然坚挺着没有撤档,还拿下了9.31亿的票房。

听听【无名】导演说的话吧,作为一名导演,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严谨的去创作,不低估观众。

做认真的作品就会有双向奔赴。

所以你票房成绩不好,哭是没用的,撤档也是没用的,就一定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啊。

再说了...

热门档期本就是一种稀缺资源,撤档就是对资源的浪费,如果因为电影本身质量的问题需要回炉重造,那无可厚非;

但是大多都是端来端去都还是那盘菜。

就算是在新的档期观众看着这碗「剩菜」也不会有胃口,但与此同时又在新的档期占了新的名额,又是一次资源浪费。

档期是你们自己选的,选完之后觉得赚的钱少了就撤档,再找个自己觉得好的时间再上映。

这不是把观众当冤大头在耍呢?

也不知道这种「撤档」的风气到底是从什么时间,从哪一部电影开始刮起来的。

但今年格外严重...

光春节档就撤掉了一半的电影。

【我们一起摇太阳】第一个宣布撤档,当时的累计票房没破亿;

紧接着动画电影【黄貔:天降财神猫】和【红毯先生】也接连宣布撤档了。

哦对,【红毯先生】的撤档的时候,票房甚至比【我们一起摇太阳】还要低。

说出去都好笑。

别国电影比制作比奖项,咱们华语电影比谁撤档更快,选的档期更强。

可是撤档又改期上映之后的电影,就真的得到更好的排片和票房成绩了吗?

没有的。

上映两天后选择撤档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从春节撤到了情人节,最终票房也只有一亿而已。

所以有这个时间撤档,真不如好好研究研究如何制作一部优质的、叫好叫座的电影啊。

当逃兵有什么用,只会被行业和观众当成笑话。

全新全面的娱乐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