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德德玛追悼会曝光!腾格尔悲伤送上花圈,孙女眼睛哭肿惹心疼不已

2024-04-28娱乐

一、沉痛悼念草原夜莺

德德玛离世的悲讯犹如晴天霹雳,在艺术领域如同地震般迅速扩散开来,感伤无数热爱她的人心。这位备受赞誉的"草原夜莺",以其优美动人的乐声赢得了广大观众挥之不去的喜爱。

然而,就在上个月的28日,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她宝贵的生命,令亲友们悲痛欲绝。

昨日上午9点,德德玛的追悼仪式在首都北京庄重举行。会场外,来自四面八方的粉丝们手持洁白的菊花,哀思之情溢于言表。

曾经与德德玛齐名的"男女夜莺"腾格尔,双手紧紧握住鲜花,眼中闪烁着泪光,怀念这位与他情同手足的挚友。乌兰图雅、阿拉腾奥勒之子科钦夫等在内蒙古艺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同行们也纷纷前来送别这位往日的同伴。

而令现场气氛最为沉重的,无疑是德德玛的孙女多莉雅。这个可爱的女孩因极度悲伤而双眼红肿,祖孙之间深厚的感情令人动容。

多莉雅自幼便与德德玛形影不离,奶奶更是生前最宠爱的孙女。童年时期,多莉雅总是喜欢依偎在奶奶温暖的怀抱里,恳请她为自己演唱一曲。

全家合影时,多莉雅总会不由自主地靠近德德玛,仿佛那里就是她心灵的归宿。如今奶奶离世,她失去了生命中最亲近的人,内心的痛苦无法用言语形容。

二、回顾艺术生涯

回顾德德玛的艺术历程,她的音乐梦想萌芽于内蒙古广袤无垠的大草原。1947年,她诞生于一个游牧民族家庭,自幼便与大自然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13岁那年,德德玛的音乐才华初露锋芒,得到老师的高度评价,并被推荐加入乌兰牧骑社接受骑术训练。

时光荏苒,15岁的德德玛心中对音乐的渴望日益强烈。她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前往内蒙古艺术学校深造,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将家乡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的民族音乐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

在校期间,德德玛展现出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孜孜不倦地练习,对艺术的追求愈发执着。

17岁,青春洋溢的德德玛决定再次离开故乡内蒙古,怀揣着满腔热血踏上漫长的求学之路,前往神圣的北京,踏入著名的中国音乐学院,深入学习声乐专业,更有幸拜在姜家祥教授门下,全力以赴投入到女声二重唱的课程中。

在这个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艺术的学术殿堂里,她将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和专业知识巧妙融合,技能不断得到提升,磨练得更为娴熟。

学业完成后,德德玛毅然选择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内蒙古,全心全意投入到民族传统长调的研究之中,将自己的天赋才华与勤奋好学的精神完美结合,事业发展迅速,迎来人生的黄金时期。

1978年,她以一首广为人知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连续在新中国成立30周年的献礼活动中演出8场,被誉为「璀璨耀眼的歌唱新星」。

然而,就在1998年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脑溢血无情地击垮了德德玛。年仅51岁的她,为了庆祝中日邦交20周年,连续高强度演出41场,最终在后台晕倒,被确诊为脑溢血。

在日本接受一个多月的治疗后,她终于艰难地保住了生命,但右半身却永久性瘫痪,再也无法站在舞台上放声歌唱。

三、康复教学路

右半身瘫痪的打击无疑是德德玛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作为一位专业歌手,身体的严重残疾意味着她再也无法自由自在地挥洒才情,重回热爱的舞台。

这短暂的挫折一定让这位草原夜莺的内心充满痛苦,但她并未因此而放弃。

德德玛坚定地决定,必须通过艰苦卓绝的康复训练重新掌握生活的自主权。她顽强地每天坚持锻炼,尽管一年的努力未能换来完全的康复,但至少身体状况出现了令人欣慰的改善。

然而,即便恢复了部分行动能力,德德玛深知自己已无法再像过去那般高昂激越地歌唱。于是,这位艺术家开始将事业重心逐渐转向传承与教学领域。

她希望能够将自己对音乐的炽热情感和丰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

2006年,德德玛创立了"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在内蒙古各地的牧民家庭中选拔出具有非凡天赋的孩子,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学习和培养机会。

在这座无与伦比的学校中,每一位年轻的学子都得以放飞心灵,尽情展示才华,勇敢迈向音乐的旅程,而无需为高额学费所困扰。

德德玛女士以其满腔热忱亲自指点这些怀揣梦想的学子,倾尽毕生心力于此,引导他们深深热爱音乐,弘扬民族文化。在她精心的教诲之下,学校犹如一粒种子开始萌芽生长,吸引着众多怀揣音乐梦想的热血青年纷至沓来。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的时候,学校的学子们更是自发组织,自编自导了一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爱在胡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德德玛女士期望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将民族音乐文化这盏璀璨的明灯薪火相传,照亮未来。

四、友谊的馈赠

当我们谈及德德玛女士与腾格尔先生之间深厚的友谊时,不禁回想起1996年那段难以忘怀的往事。那年,德德玛女士年迈的母亲不幸离世,整个家庭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

身为内蒙古大草原上两位杰出的音乐家,腾格尔先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德德玛女士最亲近的知己和精神支柱。

那时正是腾格尔先生事业蒸蒸日上之际,然而在那个人均月收入仅有百元左右的时代,他的收入水平也仅仅稍高于普通人而已。

然而,面对好友亲人的离去,腾格尔先生毫无保留,慷慨解囊,捐赠了高达339元的巨额礼金用于帮助德德玛女士处理丧事。

有人戏谑道,339元对于当时的腾格尔先生而言,几乎相当于他所有的积蓄,否则他必定会给予更多。反观德德玛女士这边,好友斯琴高娃女士仅赠送了50元的哀悼之礼。

相较之下,腾格尔先生那份深沉的友谊馈赠显得尤为感人肺腑。两位音乐大师并称为「男女夜莺」,在艺术领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私交甚笃。

这份真挚的情感,至今仍让人们对他们生前那份纯真的友谊充满敬意。

五、暮年重现风采

时光荏苒,德德玛女士也即将步入人生的晚年。然而这位被誉为「草原夜莺」的民族音乐传承者,尽管年华已逝,歌声却依然嘹亮,在古稀之年再度展现出往日的风采。

在充满奇迹与感动的2019年,72岁高龄的音乐巨匠德德玛女士,在与郭淑珍、李光羲等众多殿堂级艺术家们齐聚一堂、慷慨激昂地演唱了经典爱国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在舞台上,凝视着这位精神矍铄、风度翩翩的歌唱家,谁又能预见到她竟是一位年逾古稀、曾因脑溢血而丧失大半身体活动能力的老人呢?当德德玛那如诗如画般的歌声在会场内回荡,现场数万观众无不为其深深地震撼,被那份对艺术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所深深打动。

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到了2023年2月,已经76岁高龄的德德玛女士依然活跃在中央电视台这个全国最高水平的舞台之上。看着她全身心投入表演的身影,谁又能预见到,仅仅几个月之后,这位民族音乐的璀璨明星便将悄然陨落,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德德玛女士人生的最后阶段,无疑是她最为幸福、最为快乐的时光。这一切,都得益于她的孙女多莉雅的悉心陪伴和照顾。

随着德德玛女士年龄的增长和行动能力的逐渐衰退,多莉雅如同一个贴心的小棉袄般,始终细心呵护着奶奶的生活起居,推着轮椅陪她外出散步、购物,让这位老人家感受到了人间的温馨和生活的美好。

甚至在德德玛女士临终之际,多莉雅仍然紧紧握住她的双手,陪伴在她身边。尽管德德玛女士已经神志不清,但当她伸手轻抚孙女的脸颊时,眼中流露出的祖孙深情,令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泪水不禁滑落。

正是因为奶奶深沉的爱,使得多莉雅并未承受过多的痛苦和悲伤。

六、生命的馈赠

德德玛女士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她一生对于民族音乐事业的无私奉献,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深厚情感,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她留给世界的珍贵遗产。

回顾德德玛女士的艺术生涯,我们可以看到,她那独特的气质、豪放不羁的性格源于她出生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家庭。

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音乐才华,13岁开始崭露头角,15岁进入艺术学校刻苦磨砺,17岁远赴北京音乐学院专攻声乐,一路走来,孜孜不倦,不断追求卓越。

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潜心研究长调音乐,不久后便凭借那首脍炙人口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鸣惊人,迅速走红全国。

在1998年,当德德玛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脑溢血竟然几乎夺走了她的生命!尽管这场经历让她幸存下来,然而残酷的命运已然不幸地决定了她再也无法重新回到舞台。

在如此绝境之下,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德德玛毅然选择直面挑战,进行了长达一年艰辛的康复训练令人惊叹的是,在克服了巨大困难之后,她成功地恢复了部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开始将自己的事业重心转向教授音乐艺术及其文化传承的伟大事业之中。

时至2006年,德德玛勇敢地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音乐学校,她慷慨地接纳那些家境贫困却怀揣音乐梦想的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传授音乐知识的工作中。

在德德玛的悉心指导下,学校规模日益扩大,学生们更是自发组织并导演了大型原创歌剧毫无疑问,这所学校正是德德玛对音乐事业的最后馈赠,是她对音乐艺术的无尽热爱和无私奉献的最好体现。

除了事业的辉煌成就,德德玛的生命中还有许多珍贵的馈赠,其中包括家人和朋友们的深情厚谊。她与著名歌唱家腾格尔的「男女夜莺」之交可以追溯到1996年,当时腾格尔毫不犹豫地为德德玛支付了高达339元的高额丧葬费用,这无疑是两位艺术家之间深厚友谊的最好证明。

而对于德德玛而言,她最深爱的人无疑是她的孙女多莉雅。

从小到大,德德玛始终视这个可爱的孙女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呵护她成长。多莉雅总是紧紧依偎在她身旁,恳求她为自己演唱歌曲。

每当祖孙俩共同拍照时,小姑娘总会不由自主地靠近德德玛,仿佛她是自己最坚实的依靠在德德玛生命的最后时刻,多莉雅更是成为了她最贴心的护理员,推着她外出散步,尽心尽力地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德德玛仍然伸手轻抚着孙女的脸颊,那份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之情足以表明她对这个心爱的孙女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

德德玛的离世无疑让我们感到无比悲痛,但她留下的宝贵遗产将会如同阳光般温暖人心。她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自己的音乐和精神能够世代流传,永远照亮这片广袤的草原。

我们坚信,她的音容笑貌必将永载史册,永远铭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