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成龙的作品质量有目共睹。
在暑期档,一部名为【传说】的影片因AI大幅修改,导致其口碑降至低谷,因此观众对国庆档即将上映的【熊猫计划】并不抱有太大期待。
或许是期望的降低,亦或是意识到羞愧后激发了斗志,这部【熊猫计划】竟然出乎意料地还不错。
豆瓣评分为6.6,普遍认为这是一部适合孩子观看的家庭友好的动作喜剧片。
在票房表现上,【749局】意外迎头赶上,预计收入达到3.3亿,成为近年成龙少数没有失利的作品之一。
这次成龙没有在电影中加入过多的新奇元素,而是回归到了动作喜剧的熟悉风格。
以拯救大熊猫DNA为核心,影片风格轻松幽默,运用了丰富的道具设计,使观众瞬间回到「家具城成龙」的经典片段,与【宝贝计划】保持了一致。
这部作品的新鲜之处在于,成龙放弃了英雄的角色设定,而是以自己的身份出现在影片中,展现了一番别具一格的情感牌。
因此,包含了许多温馨的怀旧元素,既展现了成龙巅峰时期的畅快,也蕴含着他对自己职业生涯经历的深刻思考。
例如,两个外籍小偷,一个肤色偏黑,一个偏白,身上纹有【醉拳】和【蛇形刁手】的图案;
光凭这一幕,你很难对这部影片给予低分吧?
在动作场面中,可以看到【我是谁】、【龙兄虎弟】和【神话】的诸多影响。
在家具城的打斗场面中,很明显是一种自我致敬,幽默之处在于,当成龙准备出手时,反派巧妙地破解了他的动作,并笑着说道:「你所有的电影我都非常了解,这一招逃不出我的眼睛。」
对于熟悉成龙电影的观众而言,这样的情节无疑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与此同时,成龙通过角色的表达,对自己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重塑。
电影一开始,成龙在片场中面露忧虑,对导演说道:「我独自一人与三十人对抗,这实在太不合理,让人难以相信。」
这些台词无疑是对观众「龙叔老矣」的直接回应,他坦诚地接受了时间的流逝,认识到自己已不再像从前那样英勇。
类似的情节还存在,全球影迷在观赏成龙的电影时常会心生疑问:他是否真的像银幕上表现得那样敏捷?
成龙曾亲自说明:「我仅仅是一名电影从业者,实际上对武术并不精通。」
接着,他转身对魏翔扮演的经纪人说:「今后别再接动作片了,我想试试爱情片。」
熟悉成龙的人都清楚,他的职业生涯一直在追求转型,却始终未能实现。
尽管存在【爱在枪林弹雨中】和【爱情腥风血雨时】等爱情电影,观众仍然最喜欢那个擅长武术的成龙。
众所周知,70年代末期,邵氏影坛的明星片酬仅有几万元,而成龙凭借出色的才华已经获得了四五百万的收入。进入80和90年代,他的片酬更是 skyrocketed 到数千万级别。
【飞鹰计划】历时一年完成制作,投资金额达到1.15亿港币。在以短期收益为主的香港电影市场中,本土影片最高票房仅有数千万,这种情况实属少见。
此外,成龙曾公开表示「许多男性常常会犯相似的错误」,这一言论引发了轩然大波。
在影片中,导演巧妙地涉及了成龙无法回避的多个话题,史策谈到了他的腿部健康、鼻子的大小、资产状况以及感情生活等方面。
导演通过史策这一角色,代替影迷向成龙提出疑问:「大哥在影视行业奋斗了数十年,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他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成龙表示:「每当听到‘action’这个词,我的全身就会感受到源源不断的能量。」
有人好奇,70岁的成龙已经拥有了名利双收,为何仍然不选择退休过养老的生活呢?
成龙通过电影表达了他的热爱。
有观众因此评论道,成龙应该把他的经历拍成一部电影,你的生活本身就是传奇。
这种机智的看法并非不合理,毕竟成龙有众多经典作品,与其辛苦尝试拍摄新电影,不如将自己视作一个重要品牌进行拓展。
大哥成龙可以认真思考一下这个建议。
当然,除了轻松愉快的搞笑氛围之外,这部影片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许多情节点经过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其逻辑存在缺陷。
故事的发展没有太多意外,人物塑造也显得比较常规。为了在90分钟内追求紧凑的节奏、情感的激荡和剧情的高点,却缺少了一个明确的设计。
制作过程中赶工的痕迹非常明显,主角熊猫的特效形象显得有些生硬,其过于夸张的「萌态」对儿童来说或许恰到好处,但对于成人观众而言,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
由于整部影片显得过于幼稚,因此其叙事结构有些类似童话故事,同时也仿佛成龙在举行的一场公益活动,一方面传递情感,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当地的文化和旅游。
有人认为,与其不断挥霍自己的形象,成龙不如把他传奇的生活故事搬上电影。
【熊猫计划】的成功,虽然得益于情感的投入,但细想之下,主动降低姿态、寻求认同,与观众建立共鸣,也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显而易见,成龙的动作变得缓慢、幅度减小,甚至高难度动作也需寻求替身。观众的初步反应并不是嘲讽或指责,而是充满祝福与感激。
若是无法做到果断离开,那么自我致敬或许也是一种聪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