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上音学生姚苏栩获齐尔品国际作曲比赛首奖:一个又高又陡的新起点

2024-03-28娱乐

姚苏栩

近日,由齐尔品协会主办的2024亚历山大·齐尔品国际作曲比赛结果揭晓,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2021级学生姚苏栩为竹笛与钢琴而作的【粼】获得一等奖。4月12日至13日,作品将于美国纽约迪梅纳古典音乐中心举行的「齐尔品艺术节」上演,姚苏栩也将赴现场领奖。
齐尔品国际作曲比赛与上音的特殊缘分

亚历山大·齐尔品

亚历山大·齐尔品国际作曲比赛与上海音乐学院有着特殊的缘分。
1934年,俄罗斯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首次来到中国。他留意到当时中国的年轻作曲家只是模仿欧洲风格进行创作,而不是将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齐尔品写信给国立音专(今上海音乐学院)校长萧友梅,希望通过举办「以创作中国民族音乐为目标」的钢琴作品比赛,促进中国的年轻创作者投入到中国音乐的创作中。首届亚历山大·齐尔品国际作曲比赛中,年轻的作曲家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获得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此后,【牧童短笛】成为中国钢琴作品的经典之作。 1982年,第二届齐尔品国际作曲比赛的一等奖获得者是时年21岁,后来的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同为一等奖获得者的还有时年27岁的叶小钢。
今年,距首届齐尔品作曲比赛举办已整整90年。据悉,本次大赛以1934年第一届比赛精神和比赛规则为蓝本创建。在继续征集钢琴作品的同时,还专门征集钢琴与中国民族器乐独奏作品。最终,来自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生姚苏栩获得一等奖。
灵感来源于波光
姚苏栩介绍,作品【粼】的灵感来源于去年3月的一个下午,「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湖面波光粼粼,好似光被打散了,成为了一个个小的个体。」她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想写一部关于光的作品。
姚苏栩一直很喜欢民族器乐,于是想到了竹笛,「竹笛的音色比较细碎、灵动。」 竹笛和钢琴,两件乐器一中一西。「我用这两件乐器进行对话,它们如同两个角色一般,一个表现随波逐流,一个表现特立独行。最初,它们目标一致,在音乐上能听出两件乐器在嬉戏打闹。之后它们逐渐出现分歧,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作品的结尾是开放性的,它们会怎样,是重组还是分道扬镳,听者可以自行想象。」姚苏栩说道。
去年11月,上音作曲指挥系发布了亚历山大·齐尔品国际作曲比赛的消息,鼓励学生们积极参赛。「我的老师也鼓励我参加比赛,刚好比赛编制是一件中国乐器和钢琴,我就投稿了这部作品。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过会获奖。」
今年3月,收到来自组委会的获奖通知,姚苏栩既兴奋又紧张,「很荣幸能参与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作曲比赛。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又高又陡的起点。作为一位作曲学生,我也要肩负起责任和使命感,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声。」姚苏栩也很感谢老师李博禅的悉心指导及作曲指挥系老师们的帮助,并感谢首演【粼】的两位同学——竹笛演奏吴依诺、钢琴演奏顾盼。
展现上音的薪火相传
作为一位00后的作曲学子,姚苏栩对民族器乐展现出强烈的创作欲望,「从小我的妈妈就喜欢唱民歌,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对民歌的旋律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习作曲后,姚苏栩在创作时,会一边写一边唱,「我希望通过演唱找到旋律感,也能保证音乐是能触动我的。我觉得只有这样才有望给别人带来好的听觉体验。」
在姚苏栩的老师李博禅眼中,姚苏栩格外勤奋,「她对自己的作品有很高的要求,也很努力,产出了很多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如果不满意,她敢于推翻自己,一切重新开始。每年她能完成两三部,甚至四部作品,在学生中属于高产的创作者。」同时,在学习作曲之外,姚苏栩还在学习指挥,以指挥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作品。李博禅表示:「姚苏栩的获奖,让我们看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在教学和创作上的薪火相传。上音重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坚持传承并发扬中国风格音乐。同时,上音对青年教师也给予莫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有机会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纪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