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同的。
保平执导的青春片【狗十三】,讲述的是男主角李玩由13岁女孩成长为成人后,父母离异,父亲又重组家庭,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一开始,她对着镜子问自己,到底是选红毛衣,还是选绿毛衣,还是选物理组,还是选英语组,但不管选哪一种,她都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身为父亲的女儿,外公外婆的孙女,老师的学生,被高放视为需要安慰和保护的女孩,李玩在这一刻只是个「理念我」,他一直渴望着自己的真实身份,渴望得到家人的尊敬和肯定。
她相信时间会让人成长得更快,因为她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变得更加成熟,所以她想要更快地成长,但她并没有意识到成长的残酷。
为了弥补多年缺失的父爱,父亲送给李玩一条小狗陪伴李玩。李玩对待父亲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从最初的排斥到后来接受和依靠小狗,并给它取名「爱因斯坦」。
然而,在失去「爱因斯坦」后,李玩的家人对寻找狗持否定态度,并且找到一条与他长得很像的狗,强迫她承认他就是「爱因斯坦」,这使他开始怀疑自己,也怀疑现实世界。
在失去了两条狗之后,李玩压抑了很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出来,她的歇斯底里不只是因为失去了一条狗,还因为她从小生活的环境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满和叛逆,但是她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所以她不得不接受「听话式」的教育,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听话」的孩子。
【狗十三】里,李玩和他的宠物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宠物狗代表着父爱,李玩从最初的排斥,到后来的接纳,再到现在的依赖,很明显,她在狗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她给这条狗取了「爱因斯坦」这个名字,除了表示她喜欢物理之外,还表明李玩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一些改变,她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她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自我意识。
然而,在失去「爱因斯坦」之后,李玩的家人对于寻找狗所持的消极态度却让他大吃一惊。面对继母带回来的狗,她哭了起来,说道:「如果你搞错了,把狗还给他们,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找到爱因斯坦,如果找不到,那就算了。」
到了这一步,她才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是一种「误认」,她的亲人,包括她最好的表妹,都想让她接受一条不属于「爱因斯坦」的狗,但她的反抗换来的却是父亲的毒打,她不得不在家人面前表现出一副乖巧听话的样子,向现实妥协,这就是她在主体建构中对「自我」的否定与重建。
而那条被带回「爱因斯坦」身边的狗,和李玩一样,都是一条倔强的狗。
后来,这条狗因为咬了自己的弟弟,被送到了狗肉店,最后被送到了流浪狗的庇护所,而不是狗肉店。
李玩仿佛也从这条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宿命,弱味的反抗,只会让自己遍体鳞伤。于是,李玩开始按着父亲的期待长大,希望能得到父亲的肯定,此时的李玩又一次完成了对自己的定位和误解。
女主角李玩可以说是在父亲的期待下成长起来的,同时又渴望获得作为「他者」的父亲的认可,她努力地遵循着父亲对她的管教,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格。
李玩和表姐算是「别人家的孩子」中的佼佼者,学习成绩好,懂事懂事,这一点也很符合他们父亲的传统观念。
长久的期待,但为了塑造这一「理想自我」,李玩付出了一些代价。电影中,李玩为了让自己的英语进步,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逼着她报了英语班,等她英语拿到了全班第一,她就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希望能得到一些奖励。
这一幕充分体现了李玩努力成长为父亲所期待的样子,他认可了父亲对「理想自我」的定义,并为实现这样的「理想自我」而高兴。
电影里有一幕很感人:「爱因斯坦」失踪后,李玩一直在寻找,再加上家人对他的照顾。
而高放约她到酒吧喝到深夜。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外婆放心不下李玩,便出去找她,却走丢了。父亲知道后把李玩带回家,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一边打一边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不懂事,想干什么?」
一顿暴打之后,父亲又安慰了他几句,在这种充满了暴力和温情的家庭中,李玩迟早会从叛逆变成驯服,而她也会将父亲的期望当成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尽管李玩也曾有过反抗,但是他最终会在他父亲的管教下成长为成人所希望的那种人。
可以想象,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大的弊端就是抑制了孩子的天性,他们只能根据父母的要求和期待来成长,将无法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而然就会缺乏主见和判断能力,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甚至把别人的认同当成自己存在的价值。
就像拉康指出的那样,「生命主体的中心是一个不同于自己的形象,它在自我分离的道路上接受了一生所背负的想像的自我,它只能返回到另一个人。」
李玩这个角色将拉康的话完整地表达了出来,她越来越符合父亲心目中的好女儿形象,而她也成为了父亲的骄傲,但她却离「理想自我」越来越远,最终,她会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完全的社会人。
成长就是不断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它意味着我们将失去孩子般的天真,只剩下了每个人。
在电影里,李玩因获得了物理竞赛的第一名,将会被保送到重点高中,所以爷爷提议举办一场庆功宴。
宴会上,大部分都是父亲的生意伙伴,他们互相推杯换盏,互相恭维着,父亲还让还没成年的李玩给他们敬了一杯酒,李玩一言不发,将父亲递给他的红酒一饮而尽。
李玩一直都在努力适应成年人的社会规则,去适应成人世界的规则,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会逐渐融入这个社会,最终成为一个「社会人」。
在影片中,有一幕是一位客人点了一道餐厅的招牌菜「红烧狗肉」,请李玩趁热享用。李玩怔了怔,然后在外公外婆担心又担心的目光中,淡定地将一块狗肉吃了下去。
可以想象,当着一个爱狗如命的李玩的面吃狗肉,这对她来说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更别说让她自己吃了。
李玩吃狗肉,一方面是向社会妥协,另一方面也是在为自己赎罪,因为她没有能力改变什么,她是在向那个朝气蓬勃的自己告别,也是在向「理想自我」告别,她要面对的是一个熟悉社会规则,懂得如何处理成年人世界的人。
宴会结束后,爸爸一边开车送李玩回家,一边哼着小曲,一边说:「爸爸以你为荣,你真是爸爸的骄傲。」
在李玩的世界中,秩序的毁灭和构建出现在「青春较真」和「成人伪善」的对立阵营中,最终,成人世界的规则击败了李玩心中「理想自我」的幻想,让李玩放弃了自己的执著,顺从了社会的规则,成为了「社会人」。
李玩的成长经历了她对待家庭和对待狗狗的态度的变化。从最开始的拒绝,到慢慢接受和喜欢,再到失去狗后的疯狂寻找,再到被迫接受另一条狗,再失去,再找到一条,再一次失去。
一次又一次地找到,直到她认出了自己的第一条狗,却不敢认出来,每一次变化,都是李玩成长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看清了成年人的虚伪,她选择了隐藏自己,接受了现实,成为了所有人心目中的骄傲。
但现在的她,已经不再是那个为了寻找「爱因斯坦」而痛哭流涕的自己。或许,总有一天,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成长为一个成年人。
有的时候,事实是残酷的,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去憎恨这个世界。正如我们不能因为天空的乌云而憎恨它一样。
因为,在那里,永远都有一个温暖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