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遗憾,票房只有1亿!两周内下滑,正在成为港片黄金时代的背影

2024-07-11娱乐

一个数字,表象之下,往往暗含深意。

比如说,【传说】的票房就是一个例子。

本是我认为近七年成龙佳作之一,首日票房仅五百多万,预计全天累计或难以超越七百万。

当前,猫眼对于该片的最终票房预测,仅为1.01亿。

同样令人感慨的,是另一部港片【海关战线】:张学友演技飞跃+ 谢霆锋极限动作大片,开映13天,票房仅1.23亿。

香港电影,似乎又经历了一段寒冷的夏季。

相比之下,【默杀】由王传君、王圣迪主演,开映8日,票房已攀升至5.45亿,平台预测其总票房可达到14.5亿,远超【九龙城寨】在中国内地的票房表现,几乎是其两倍。

票房走势,明显出现了转变。

回顾去年暑期档,内娱的爆款电影——朱一龙主演的【消失的她】,是陈思诚扛鼎之作。

王传君即刻以手势暗示命案,紧接着低头虔诚拜佛,【孤注一掷】票房大爆。

质子团一夜之间火爆全网,【封神1】结局已定,【封神2】的票房更有可期。

然而,对于某些演员来说,这或许意味着"所有的风光都是他们的,我一一无所获",比如昔日风头无两的"两周一成"。

若再加上刘德华,大概就能代表过去30年间票房影响力最大的香港明星。

作为昔日录像厅时代的票房巨擘,他们在那个年代积累的无形内地票房,若以现今标准换算,我认为至少超过800亿。

然而,近几年,他们的票房吸引力开始遭遇考验。

是电影的质量太逊色?还是他们的演技不足?依我看,原因并非如此。

作为一位港片爱好者,我想对他们坦诚一些实话(硬话)。

借此对当代港片票房进行一次「诊断观察」,探查各自「病症」的根源所在。

时代造就新才俊,各领风骚五六年。曾经几十年票房王者,如今已是传奇。

然而,当我们回溯他们与港片票房之缘的三十余年,会发现,一切已在不声不响间,悄然生变。

榜首位置,成龙:多年已非票房王者。

让我们以【传说】为起点。

简而言之:这部电影,并非如诸多影视博主所说般不堪?

观影体验,当然因人而异。但作为成龙70岁的又一力作,其轻松、娱乐、合家欢的特点,便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

可能很多人,如我,是奔着打斗场面去的,而让人格外安心的一点是,尽管成龙大哥年岁已高,仍能展现身手。

【传说】中不乏震撼场面,如草原上的宏大战役,万马冲锋的动作戏。然而,对成龙迷如我而言,影片的高光时刻,无疑是大哥亲自压阵的片尾动作戏。

除了动作场面,唐季礼执导的【传说】几乎汇聚了成龙近年作品的几大标志性元素。

例如功夫喜剧、文物守护等元素。

尽管换脸特效不尽完美,但我仍认为,这是成龙继2017国庆档【英伦对决】后的最佳作品。

遗憾的是,影片的票房表现并不理想。

我认为背后有两点原因。

首先,动作喜剧的强项,已然显著衰退。

与欣赏成龙大哥如何保卫文物、跨时空激战相比,当代观众更倾向于为那些具有明确社交话题的影片如【热辣滚烫】买单,亦或是那些每三分钟就有一波爽点的快节奏爽片,如【默杀】。

不仅仅是成龙的电影,回溯过去几年,有多少票房大片是动作喜剧?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其次,是成龙的票房吸引力。

近来常有人探讨,质疑成龙「是否该退休」的人与赞赏他依然国内最具号召力的演员之一的人数量相当。

成龙,无疑曾是票房保障,甚至可以说,在今天的的华语影坛里,无人能出其右,论个人票房号召力。

25岁的成龙已崭露头角,凭借【醉拳】和【笑拳怪招】的拍摄,当年荣登香港票房冠军。

当然,有人会提及这是香港的票房成绩,但成龙在内地的票房魅力,也曾强大到令人咋舌。

谈到1995年的中国内地电影市场,许多人会回想起当年在此地上映的【大话西游】。

然而,那年的内地市场还上映了一部香港巨星的电影——成龙的【红番区】。在平均票价约10元的年代,这部作品创造了1亿票房的惊人记录。

而且,与当下许多票房大片相比,本片的核心吸引力或许只有一个:观众进影院,便是为看成龙而来。

可惜,时境变迁,转瞬之间,票房格局已非昔日可比。

【机器之血】拿下3.05亿票房,然而接踵而至的成龙作品【神探蒲松龄】仅收1.53亿,【解忧杂货店】作为客串收获2.23亿,【急先锋】和【龙马精神】的票房分别停留在2.94亿和2.1亿。

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几载成龙主演的电影,除17年国庆档的【英伦对决】外,豆瓣评分也多不理想。

随着大哥年岁增长,其电影类型也越来越趋于保守,十年前的成龙大哥还在不断尝试各种不同的类型。

【铁道飞虎】是抗战+动作,【天将雄狮】结合古装战争与动作,【警察故事2013】融合了警匪悬疑与动作,【英伦对决】是一部聚焦惊悚动作元素的影片。

而近年来成龙的电影作品,基本都是以动作喜剧为主线。

这可能是因为,回归擅长的类型领域,成龙大哥能够更稳妥地制作出质量稳定的电影,对于投资方而言,也更有保障。

实际上,相较于几年前,近来的成龙电影品质已经有了提升,至少不会产出烂片。只是可惜,年轻观众可能对动作喜剧的风格不再买单。

功夫界有言,「拳怕少壮」,这同样适用于电影界。

观众的天性倾向于,更喜欢在影院看到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然而,我认为这才是成龙大哥最令人敬佩之处。

总有人言,假使成龙早些退休,便能留下永恒的经典。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成龙十年前便息影,如今的他能从事什么?是否会像许多资深明星那样,转行做带货主播或代言,如同诸多前辈的路径?

然而,只要他仍在工作,就能为行业增添更多生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到了这个年纪,许多人都可能满足于吃老本,但成龙依旧愿意为了电影事业继续奋斗。

虽然成龙可能不再是最炙手可热的华语票房巨星,但他无疑是全球范围内知名度最高的华裔电影明星。

第二点、 失踪的星爷周星驰

不知不觉间,周星驰的电影作品已空缺了整整五个年头。

在此之前,他的主演作品【新喜剧之王】在6.27亿票房之前,九部中有十部均为大热大片。

这里所说的并非90年代香港影坛所向披靡的周星驰,而是指【喜剧之王】之后,转战内地市场的另一位周星驰形象。

【功夫】在2004年一举收获1.95亿票房。

2008年,【长江七号】由星爷执导并主演,在内地上映,当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然而其以2.03亿的票房成绩,以及豆瓣8.3的评分,后被视为一部科幻喜剧的经典之作。

这也是周星驰主演的最后一部作品。

2013年,周星驰五年后重返影坛,凭借【西游降魔篇】收获12.47亿票房,开启春节档的繁盛时代。2016年春节档,【美人鱼】创造33亿票房神话。

跨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贺岁片的票房规模增长了几倍。

周星驰的头发已全白,而与时代一同跃进的,还有其电影的票房规模。

【西游伏妖篇】在豆瓣获得了7.7的评分,同时也实现了16.52亿的票房收入。

直至【新喜剧之王】的评分仅有5.7分,其被质疑在贩卖情怀。

自此之后的五年间,周星驰并未推出任何一部新电影,包括让观众翘首以待的【美人鱼2】。

然而,今年上线的一部以周星驰制作为亮点的短剧【金猪玉叶】,其口碑却未能让人感到乐观。

我始终坚持,周星驰或仍为今日本土演员中,票房潜力最大的一位,哪怕他不问世事,依旧是周星驰的存在。不过,若他执导的下一部影片再度遭遇口碑滑,那他或许真的要失去那被寄予厚望的不败金身了。

周星驰对新作品谨慎的态度,或许也源自于他已不敢有丝毫失误。

然而,如果星爷不继续参演电影,那将是一种巨大的可惜和浪费。

在当前的作品中,周星驰已经展现了他的能力——即便不亲自出演喜剧角色,也能如同【长江七号】中用微表情触动观众情感。

同样地,也可以像刘德华那样,通过「给女儿完整的人生」这样的主题,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或许,那是另一个广阔的天地。

然而,这似乎并非是周星驰的决策领域。

目前观众所能期待的,或许只有星爷的新作,【少林女足】。

综合当前电影的公开信息,新作的上线时间似乎仍需等待,对星爷的期盼,似乎已成了观众命中注定的一部分。

位居第三的是刘德华,他无疑是当今最具票房号召力的香港电影明星。

毫无疑问,刘德华在本年度的香港影星之中,其独特性最为显著。

他近几年的主演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部分是所谓的香港电影,另一部分则转于内地市场。

前者票房表现不俗,如【拆弹专家】收获4亿,【金手指】揽下5.74亿,【潜行】也取得了3.89亿的票房成绩;即便在客串作品【谈判专家】中,他也依然收获了1.56亿的亮眼票房。

后者则呈现出高低起伏的趋势,【流浪地球2】收获了40.29亿的惊人票房,【莫斯科行动】则以6.2亿的成绩表现亮眼,【人潮汹涌】更跃升至7.62亿。而【红毯先生】尽管票房表现平平,也取得了9422万的收获。

然而,总结起来,只要刘德华亲自主演,而并非如【生死赛车】那种纯粹的客串,他的的电影作品通常都能稳定地吸引观众的票房支持。

特别是那些由刘德华亲自监制的电影。

港片界有一传统:当刘德华担任监制时,导演往往能够发挥出其最佳水平。

王晶的上一部佳作【追龙】,正是由刘德华监制。

邱礼涛近年口碑最佳的作品【谈判专家】与【拆弹专家2】均是由刘德华监制的。

原因我相信相当简单,许多香港电影的顶尖导演在处理动作大场面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技巧。

但另一方面,这或许也意味着剧本的质量往往不尽人意。

然而,对于刘德华监制的电影而言,我要求每个团队精心打磨剧本,因为深知剧本质量不佳可能无法通过刘德华这一关卡的严格考验。

这就解释了为何刘德华监制的香港电影作品,几乎都能赢得票房的肯定与保障。

当拍摄内地电影时,刘德华倾向于仅与一线导演合作,例如郭帆、陈思诚与宁浩。

这些一线导演也揭示了刘德华在港片之外的另一面潜能,比如让他获得百花奖影帝提名的【流浪地球2】。

因此,说刘德华是真正引领香港电影步入大华语时代,与内地电影同步发展的香港巨星,确有其道理。

第四位是周润发;他并非「赌神"。

相比之下,发哥的魅力在票房上,似乎更为显著地保留在了港片的辉煌时代。

即便自好莱坞归来后,周润发曾参与演出诸如【让子弹飞】、【黄金甲】】【寒战2】等票房大作,但真正意义上以其作为票房核心的电影,可能只有【无双】以及【澳门风云】系列。

那么,如果说票房达到12.73亿的【无双】是庄文强成功地将发哥的老一辈香港电影巨星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而【澳门风云】系列则更像是对曾经「赌神"形象的一种消耗。

但一旦发哥主演的非动作类型电影如【别叫我「赌神"】问世,其票房则未能达到5000万的大关。

尽管周润发现今的票房吸引力远不止于这点,但若要吸引老影迷为他捧场,他们确实期盼看见「小马哥"与"高进"再度出山。

可惜的是,近来的周润发似乎只剩下了神秘失踪和跑步拍照的痕迹。

在【喋血双雄】中,小庄曾感概:"这个世界变了,我们都已不再适应这个时代的江湖了."

总结而言,港片英雄的起落与消逝

若将视野放得更开阔,票房上的挫败显然不仅仅是香港巨星们的难题,更是整个香港电影产业所面临的挑战。

"双周一成"三十年前在香江声名鹊起,但如今时间已过三十年。

现今,什么样的影片能在院线市场中脱颖而出,备受瞩目?

回顾去年暑期档票房突破十亿大关的影片,【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以及【长安三万里】中,除了王宝强的参与,没有哪一部是由票房常胜的明星主演。

直到今年,第一部暑期档票房突破十亿的电影【默杀】,实际上并未有一位绝对意义上的票房巨星参与。

或许我们可以说,那个属于票房巨星的时代,已然成为了过去。

"双周一成与刘德华"孕育于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继而顺应潮流,与国产商业电影的兴起相衔接。然而,在中国内地观众品味与类型经历迭代后,他们所代表的票房时代,也逐步进入了尾声。

热闹的暑期档票房成绩背后,实际上反映了电影类型与观众审美的不断演变与更迭。

除了好莱坞大片和香港电影遭遇挫折外,国产电影以往成功走过的——依靠动作和视觉大片的类型路线,在这两年的暑期档也同样集体遭遇了票房的失利。

尽管如今每年仍有几部香港动作片的代表作,例如【怒火·重案】【拆弹专家2】【九龙城寨之围城】等。

不过,动作片已显英雄迟暮之势。就算是被视为港片巅峰的【九龙城寨之围城】,虽然在本土市场票房突破亿元大关,但在内地市场,却远不及【默杀】的票房成绩.

归根结底,港星无论再怎么拼尽全力,都未能挽回局面,新一代观众已经做出了他们的「新选择」。新的电影类型与新一代的演员们正在崭露头角。

香港电影的衰落与香港明星票房的挫折,似乎成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趋势。

现今的内地电影市场,青睐于社交属性显著、话题性强的影片。

现今,无论何种题材的电影,若无法找到话题,未能触动观众情绪,便难以获得关注,更不可能大受欢迎。

现今观众不再满足于"与我无关"的电影,也不再为明星光环买单。

如若说"花无百日红"乃是每一位演员的宿命,那也未尝不是真相。

那么,起落随之,仿佛成为一代港片巨星的宿命。

2020年,已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成龙表示:"六十年的演艺生涯,未曾想过退休,会一直拼到无法再拼为止。

时光荏苒,70岁的成龙仍在舞台上挥洒汗水,但又有多少观众继续追随他的步伐呢?

最后,我想用当年成龙的话语,献给当今的港片与从金光熠熠的年代走来的巨星们:"人生未必尽如人愿,但求心无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