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现代音乐对我来说是一种使命。」从加料钢琴到人工智能,这些年来,钢琴家柴琼妍一直对演出现代音乐情有独钟,也一直在身体力行地拓展现代音乐的边界。
9月28日在上海交响音乐厅,柴琼妍将带来「寻找肖邦」音乐会,牵手波兰作曲家雅罗斯瓦夫·卡普钦斯基,演出5首风格鲜明的现代作品。
柴琼妍将带来「寻找肖邦」音乐会
这也是这套音画互动曲目的全球首演。卡普钦斯基是一位跨媒体作曲家、钢琴家,曾任斯坦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与柴琼妍合作了十余年。
上半场的4首作品充满创意趣味:【Oli的梦】将钢琴变成一台打字机,随着旋律展开,屏幕上的诗作也跃然而出;【多汁的】让水果拥有了生命,它们既能感受恋爱的幸福,也会遭遇堵车的烦恼;【知音】借演奏者双手的起落模拟中国书法的运笔,音乐和书法的心手合一,如同伯牙子期的知音佳话;【边界效应】以航拍摄影师的视角,展现作曲家故乡的四季美景。
下半场【寻找肖邦】长约35分钟,希望用音乐的力量平息纷争、弥合分歧。作曲家卡普钦斯基是波兰人,最爱肖邦。2010年,他决定以肖邦【前奏曲】OP.28为灵感,拍摄一段「反应视频」。他在全球12个城市招募了150多名志愿者,他们穿着同样的黑色上衣,用高清摄像头拍摄自己听到作品时的表情。后来,他把这些人的微表情剪到一起,重新创作,每个人的表情变化都与作品中的音符一一对应,重现在屏幕上。
柴琼妍与作曲家卡普钦斯基
「这些人来自全球各地,素未谋面,因为肖邦的音乐走到一起。作品和谐、温暖、充满爱,很值得静下心来听。」柴琼妍说,有人形容作品像钢琴版的「独奏歌剧」,充满戏剧张力,还有人听完忍不住落泪。
这是一场音画互动音乐会,音乐和影像实时发生变化,透过现场的高清影像,观众可以感受到听觉和视觉的同步共鸣。「比如,我弹得快,画面里滑滑梯的人就会滑得快,我弹得慢,他就滑得慢。每一个音、每一帧画都能对上,有一种互动效果。」柴琼妍说,卡普钦斯基是作曲家,也是视觉艺术家,视觉和音乐是同步创作的。
柴琼妍正在尝试的玩法,在一些传统的古典乐迷眼中是「离经叛道」,而作为上海人的她,坚信这座海派城市的包容度。
「对于现代钢琴,上海已经有了固定的观众群。有人可能一开始对多媒体音乐有抵触情绪,觉得边看视频边听音乐不纯粹。现在这样的形式越来越普遍,大家发现,视频不是简单的背景动画,而是和创作手法、创作理念都有密切联系,是一种跨界的艺术。」
她观察,用多媒体的方式去解构、推广严肃音乐,好听、好玩、好看,更容易接近年轻人,从而带动他们去聆听高级的、有深度的音乐,有一种由内而发的驱动力。
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毕业后,柴琼妍穿梭于纽约、旧金山、伦敦、巴黎、上海等国际大都会的舞台,始终对研究、演出现代作品情有独钟。「你可以直接问作曲家,喜欢怎样的弹法,这一段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什么情感、背后有什么故事?可以挖得更深,更真实地展现作曲家意愿。这是弹古典作品永远不可能的,只能通过音乐史去猜测作曲家到底想要表现什么。」她说。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实习生 陈莉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