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篇文章
,说钢琴的价格在雪崩,特意去闲鱼查了一下,的确,好几万的东西,98新只能卖几千块钱。
比较好奇,又去找开钢琴学校的朋友了解情况,他给的回复是:
太难了。
前十年学生多到收不完,还要看条件挑,现在的学琴的学生求都求不来,过去上课一板一眼,现在天天哄着学生和家长提供情绪价值,就怕退课。
学校已经关了,现在只剩下了三个门店,开在改善型小区附近,还能勉强维持。
这个朋友入行做这个起码20年,靠钢琴赚了好几桶金,北京4套房,而现在,却找不到出路,去年为了给老师们发工资卖了一套房,今年实在扛不住,基本都裁退了。
行业上游更惨,去年仿佛一夜之间,学琴的和买琴的都凭空消失了。
全国一半的钢琴厂倒闭,韩国琴现在1万块钱能买4个,日本琴一万块钱买两个,雅马哈和卡哇伊价格直接腰斩没人要。
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一部分是中产群体在不经意间萎缩了,另一部分在于中产人群消费意识在降级。
前几天看【繁花】,宝总去玲子家,上楼看到一个孩子正在男教师的指点下,弹出清脆的钢琴声。他不禁停下脚步,闭目品味。
其实钢琴热就在那时候兴起的,90年代有钱家庭有一种特殊的共识——
这玩意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还能表达一个家庭非富即贵的社会地位。
家里摆上一台,艺术氛围瞬间拉满,朋友来家做客,让孩子即兴弹上一首,别提多有面子。后来学钢琴加分,瞬间点爆赛道。
那时候动辄好几百一节课,好几万一台的钢琴,看起来也非常有性价比,实打实的有需求。
而后来,先是取消钢琴加分,让一大把家长对学钢琴的必要性减退,疫情后导致整体收入预期下降,钢琴这种不能带来明显收益,且非常烧钱的非刚需产品,就受到了潜意识里的挑战。
我问了身边几个90后年轻人,你会不会让孩子学钢琴,大多数的答案都是:
「学不起」。
现在都考虑学一个东西「是否能带来确定性的收益」,学奥数都能让数学考的 不错,学编程可以为未来工作打基础。
学钢琴呢?去哪儿就业?兜兜转转又成了个钢琴老师,等于失业。
述(最多18字
消费降级的首要表现,其实就是不愿意再为非刚性需求的产品买单,不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不愿意为不确定性收益的消费买单。
除了钢琴以外,大排量摩托车市场也在加速萎靡。
前几年大排量摩托,一车难求,甚至还催生了繁荣的二手倒卖市场,川崎车买回来玩2年,再卖出去还能赚钱。
身边一群老男人,也为了圆机车梦,十来万的买摩托车,当大玩具玩。
而现在基本卖的七七八八,好几万的车,一年折价60-80%,再卖已经不值钱了。
年轻人倒是对骑摩托车的兴趣从未减退,但买不起高价摩托车的现实,却是永久存在的。
之前孩子买个摩托车,家里忍忍也能接受,权全给孩子成年后的礼物,而现在,劈头盖脸一顿骂,能不能务点儿正业……
下一步哪些消费品会衰退?钓鱼?露营?户外?汽车美容?茅台?……都有可能。 刚得到一个消息是,日韩机票也崩盘了。
不是日韩不好玩,而是尔滨更具性价比,新疆平替瑞士,三亚平替东南亚,对了三亚去的人也不多了,广西平替三亚……
按照目前趋势,一切高溢价非刚性商品能很难逃出消费降级的铺天盖浪,之前催生出的繁荣景象也在阶段性回归理性。
人们未来的消费意愿可能只有呆在家 里,刷着几毛钱一集的短视频和9.9包邮的PDD,如果出门也只会去哈尔滨、淄博这样,极具性价比的地方逛一逛。
前些年,很多人在网上埋怨价格高,埋怨通胀吃掉了存款,但事实上,当价格真正开始普跌的时候,迎来的绝对是噩梦级的消费力缩水。
接下来就看如何打破「缩螺旋」了,据内部消息,新一轮量化宽松,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