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马丽新片【抓娃娃】:这3个扎心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沈腾马丽再度合体,电影【抓娃娃】票房12天破20亿,成为今年暑假的口碑好片。
在电影中,沈腾马丽分别饰演马成钢、春兰,这两人也是一对夫妻。
他们和现实生活中万千普通父母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盼望:望子成龙。
大儿子在富裕家庭中备受宠爱长大,然而「富养教育」没让大儿子马大俊成为一匹「骏马」,反而当了父母眼中「练废的大号」。
失败案例在前,夫妻俩为了教育小儿子,培养企业接班人,决心实行苦难教育,让孩子吃一吃生活的苦。
从此家从大别墅搬到了老破居民楼,马成钢隐藏有钱人的身份,一心只在小儿子面前扮做无私奉献的穷苦好父亲。
一家人的「没苦硬吃」成为了电影的笑点,但马成钢夫妻在儿子身上实行的苦难教育也成为观众眼中最大的教育恐怖。
因为这场以爱为名的教育建立在一个孩子的真实痛苦之上。
父母单方面的「我为你好」,最终成为孩子承受不住的精神负担。
马成钢一家四口的经历,也在告诉现实生活中的你我:
何为教育,何为父母,何为孩子。
马成钢夫妻对儿子马继业的这场苦难教育并非是一时兴起,全来源于马成钢童年的真实经历。
那时在居民楼里,他的家是最穷最破的,年幼的他常常要在家门口给奶奶煎药,站在楼上看遍人情冷暖。
穷苦的生活,他人的冷眼像一根根刺一样扎在马成钢的心上。
让他有了动力去改变现状,改变命运。
长大后他有了事业,成为了「马总」,俨然是一个人生赢家。
大儿子富养不成器,他这个穷养案例却能够「百炼成钢」。
于是,马成钢找来教育专家扮演儿子的「奶奶」,1:1复制自己的经历打造儿子马继业的童年。
从此这个家家徒四壁,只有穷苦的爹,辛劳的妈,虚弱的奶奶,破碎的娃。
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一千多元,马成钢开胶的鞋子要穿了又穿。
马成钢对儿子的教育,也在这小小的破房子里展开。
家里穷,他便教会孩子如何保证水龙头能出水,但水表不走字。
马继业捡瓶子卖废品,他便教孩子去发现哪里的瓶子最多。
一项项生活学问看似变成了教育孩子的有用知识,但别忘了,这些日常教育都需要建立在吃苦的基础上。
对马成钢来说,「穷」是他教育孩子的手段。
但在孩子心里,「穷」是当下的真实生活。
想控制水费开支,不可能只靠水表不走字,于是儿子马继业提出了让妈妈不洗头。
家里没钱了要维持生活运转,马继业便带家人吃「还得捞」排队等位时的免费零食。
他偷偷买平板,是看重商家推出的「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服务。
父母的教育理念成为孩子的「枷锁」,吃苦教育最终培养出马继业「穷算计」的本能。
在父母的认知教育下,他进一步局限自己的可能。
因为比起父母设立的遥不可及的成为企业家的目标,当下的贫穷是他最急需摆脱的困境。
所以陌生人提出要高价买马继业的空瓶子,他能随意跟人上车离开。
父母觉得孩子能够考上名校,掌管企业,孩子想的不过是进入体校。
因为在那能够学费全免,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当父母认定孩子需要吃苦,孩子需要的便不再是理想,而是一个能满足温饱的机会。
马成钢夫妻俩为了教育小儿子,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明明打拼半生,能过上富裕充实的生活,却要为了孩子装穷。
马成钢的头发要一次次染白,伪装困顿失意。
妻子春兰爱美的天性要被强行约束,做好的美甲要当场卸掉,喜欢的包包和衣服首饰一件也不能上身。
在儿子马继业面前,他们要装作一个贤惠的妈妈,一个努力打拼的爸爸。
还要装出自己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在孩子面前犯困也要抱着书「苦读」。
他们如同「孟母三迁」一般,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成长环境。
有爱练书法的大爷,爱读书的叔叔,还有洗衣服都能脱口而出物理知识的邻居阿姨。
这些「邻居」是马成钢请回来的员工,也是儿子成长过程中的老师,为他的学习查缺补漏。
这些来自学习上、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也让马成钢有足够的底气在被儿子质疑时,发出控诉:
「你以为是我操控了你的人生,实际上是你操控了我们的人生。」
他们感动于自己对孩子的伟大付出,也强调着孩子对自己的操控。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
当父母一辈子等待孩子感恩的时候,孩子也在等待父母一个道歉。
因为在亲子之间强调谁付出谁操控时,双方流动的爱,将成为等价交换。
父母付出时间、精力,孩子牺牲前途、自由。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到,父爱是有条件的:
「我爱你,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愿望,因为你尽了职责,因为你像我。」
正因此,这场教育的本质是所有真情都有目的。
马成钢穿着开胶的鞋,是为了唤起儿子愧疚的孝心。
在儿子失去进体校的机会,向他寻求安慰,他选择见缝插针描绘清北名校的美好,极力鼓动孩子报考。
甚至于当孩子逐渐发觉这是一场针对他的骗局时,马成钢选择让「奶奶」假死,激发孩子的愧疚欲。
婚庆司仪成为葬礼上的主持,在孩子泪流满面中,念出马成钢精心准备的那句话:
「奶奶先飞去清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上空等你。」
亲情有了谎言,情感不再纯粹,结局自然难免出现父子离心。
大儿子马大俊是马成钢早早放弃的「废材」。
他高考98分,简单的古诗都念不通顺。
小儿子能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写成一幅漂亮的毛笔字。
马大俊就能将「徒伤悲」念成「走伤悲」。
马成钢对这个儿子也有几分温情,高考分数低,那就花大几百万送儿子出国留学,各项生活费也不曾停过。
但是他还是想要一个更加成器的儿子。
他为小儿子量身打造了一个「楚门的世界」,一个简单的独生家庭,就决不允许在小儿子的世界里,出现一个碌碌无为的富二代大哥。
在人前,他拒绝马大俊叫爸爸。
在人后,对儿子也有诸多嫌弃,为了瞒住小儿子,派人将大儿子绑起来。
他对于好儿子的标准只有一个,考上名校,完成他曾经的高校梦,继承他的事业。
做不到,他便「换号重来」。
殊不知,教育从来不是教育一个人如何走向成功。
而是教育一个人在生活面前如何宠辱不惊,勇往直前。
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不会成长为马继业,高考弃考后第二年,还能考七百多分。
大多数的人,或许都是一个又一个「马大俊」。
在学习上怎么都开不了窍,对未来也总是没有目标。
甚至在家庭里,也是不被父母偏爱的那个人。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是一个「好孩子」,也不代表我们没有价值。
【家庭的觉醒】一书中写道:
「孩子终其一生最重要的三件事:第一个叫做‘我被看见’;第二个叫做‘我有价值’;第三个叫做,‘我很重要’。」
孩子不需要被父母改变,不需要跟随,只需要做好他自己,认可自己的存在。
马继业在离开父母后,用704分的高考成绩,考取了心仪的体育大学。
虽然在马成钢眼里,他是一个连第三梯队都跑不进去的选手,但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跑道。
马大俊没有再希冀父母的关注,而是以此为动力,一天又一天锻炼自己,去挑战一个原先自己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攀登珠峰。
他没有陷入父亲马成钢狭隘的想法里,认为两个人一定会为了父母的家产不顾手足之情相争。
而是站在观众席上为弟弟鼓掌,靠着自己的努力,登上珠峰,站在峰顶,说出藏在心里许久的话:
「老马,我不需要你瞧得起我了!」
故事的最后,马继业在比赛中跑步,时而有人超越他往前跑去。
一个个选手领到休息处的矿泉水,都会喝完将空瓶子丢到一旁。
马继业用衣服兜住了这些空瓶子,笑容满面地继续往前走。
很多人说,这对于马继业来说是一出悲剧。
但从马继业的笑容来看,他对过去早已经释怀。
那些矿泉水瓶是他复杂难言的过去,眼前的终点是他目之所及的未来。
实际上,马成钢的教育是成功的,不在于他的穷养富养的理念。
而在于背后的爱虽各有目的,但不曾掺假。
在每一个孩子需要的成长瞬间里,父母给予了陪伴。
在每一个迷茫失意的岁月里,父母与孩子一起渡过难关。
陪伴,才是成功的教育。
成全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成绩的优秀,而是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让孩子成为孩子,让自己成为自己,让爱自然流动。
允许一切发生,允许我们做一个不寻常的自己,允许我们的孩子独一无二。
点 【在看】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路。
你们看了电影【抓娃娃】了吗?身为父母或孩子的你有什么感受?
在成长过程中,你对「穷养」、「富养」有什么想法呢?作为孩子,曾经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作为父母,你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欢迎在评论区里分享你的故事,跟我们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