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电影【火锅英雄】中,基本叙事策略分析,经典三幕式叙事结构

2024-07-26娱乐

【一、经典三幕式叙事结构】

【1. 七个情节点的使用】

看完整部片子就能明白,这电影用的是三幕式叙事结构,这种结构是从亚里士多德的故事三段论来的,他觉得悲剧是一个完整的动作,完整的东西得有起始、中段和结尾。

好莱坞的剧作家把这个理论用在电影剧本里,弄出了经典的三幕式叙事结构,后来好多编剧在这结构的前提下,搞出了好多更标准、更契合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七个情节点」结构在里面是最显眼的。

这种结构觉得电影按照情节发展能分成七个情节点,第一幕有三个,分别是开端、激励事件和第一幕结束。第二幕有两个,是中点和第二幕结束。第三幕同样有两个,为高潮和结尾。每个情节点都有对应的叙事作用,在不同电影里出现的时间差不多。

开头通常在电影的头十分钟,主要是讲清楚故事发生的环境,把主要人物介绍一下。【火锅英雄】一开始在一群歹徒抢银行这情节上费了不少时间,不过后面几个镜头很快就说了三个性格完全不同的老同学一起在防空洞里开了家火锅店,因为经营得不好,就想把火锅店转出去,主人公刘波特别想要这笔钱,因为他欠了好多赌债,债主七哥让他七天内还钱。

激励事件说的是电影大概第十五分钟时出现的和主要故事有关的一件事,让人物得做出选择。在这电影里,刘波他们三个为省人工钱,自己给火锅店扩建,想多拿点转让费,可没想到挖到了银行金库,这时候他们仨不光得抵抗金钱的诱惑,还得为这个「洞」负责。

第一幕通常在电影二十五分钟上下结束,这意味着主线故事开始了。在【火锅英雄】里,在银行工作的老同学于小惠同意了三人让她做内应的请求,帮忙把洞补好。这时电影就到了第二幕,第二幕的情节是要看这四个人能不能把通向银行金库的洞给补好。

第二幕好多小情节凑一块儿形成了冲突和对抗,把故事气氛一点点往上抬。电影中段的中点出现,意味着人物目标有了新变化,人物得有新反应。在【火锅英雄】里,中点跟开场的情节相互交织,刘波私自从钱库里拿钱,结果被七哥抢走,然后他决定去派出所自首。这时候,歹徒抢银行的消息来了,刘波马上跑回火锅店,钻进通向银行的洞,去救被挟持的于小惠。

通常来讲,电影第二幕结束在人物身处最糟状况的时候,这时候人物的目标往往还没达成,电影氛围也差到了极点。警察要去解救被困在银行的员工,根本不知道歹徒已经通过钱库里的洞跑到火锅店去了。

刘波他们三个加上于小惠跟歹徒拼命搏斗,弄得浑身是伤,可最后还是被绑住了。歹徒把酒精浇在这四人头上,想要放火烧死他们,四人就互相说了些话,命都快保不住了。

电影的高潮在第三幕,这是整部片子最精彩的地方。像【火锅英雄】里,七哥团伙意外地和抢银行的歹徒干架,还救了刘波他们四个。之后刘波追着歹徒头子在小巷里厮打,要抢回「属于自己的玩意儿」。结尾呢,显示经历一堆事儿后,人物又过上平静日子了。在电影最后,这四人成了「英雄」,打算拿奖金开家新火锅店,开始新生活。

【2. 人物弧光】

罗伯特·麦基讲:「特别好的作品不光能把人物真相揭示出来,而且在讲述的时候还能展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走向或者变化,不管是往好的方向变还是其他变化。」这里说的人物本性发展的走向或者变化就是人物弧光,人物弧光跟电影结构联系紧密,电影的每一个情节既把人物性格揭示了,又属于电影结构的一部分。

【火锅英雄】里的四个主人公都是重庆的普通青年。许东怕媳妇,在婚姻里慢慢没了自我,成了附属品;眼镜啥苦活累活都干,在铁三角里没啥存在感,还想离开重庆去北京工作;刘波是绝对的主角,好赌欠了好多钱,为了赶紧还钱,就有了转让火锅店、私自扩建火锅店这些事儿。

于小惠在银行里被同事挤兑,这从侧面体现出外乡人在重庆没啥归属感。电影一开始就塑造出这么个普通人物的形象,不光拉近了观众和故事的距离,关键是还和电影片名形成对比,让观众带着疑问去目睹刘波等人从「普通人」变成「英雄」的这种正向转变。

不小心挖到银行钱库以后,刘波、许东和眼镜瞅着满满一桌子现金,纠结了一阵,打消了拿钱逃跑的念头,琢磨起怎么把洞给补上。有人评论说,这三人面对金钱不动心,无形当中把他们架在道德高地上,是个败笔,可实际上这三人的做法就是普通人会选的,也正反映出他们性格里胆小怕事、软弱无能的那一面。

而且因为报警走正常流程的话,火锅店会被封掉没法转让,所以三个人就琢磨着自己把洞填上。于小惠答应给三人当内应,除了想学学「变通」,她让刘波把曾经写给刘波的情书还给她,实际上是不相信自己情窦初开时做的事,想抹去那段不好的过去,这四个人就正式结盟去修补钱库的破洞了。

突然冒出来的一伙歹徒抢银行,把刘波去警察局自首的事给搅黄了,真正让刘波和眼镜拿定主意的是于小惠碰上危险。这时候于小惠身处危险却不计较以前的事,还拼命救同事。许东不顾老婆拿离婚威胁,把车卖了帮刘波还钱,又从七爷那把刘波从钱库偷拿的钱抢回来,四个人都用自己的办法从「普通人」变成了「英雄」,人物向好的转变完成了。

【二、张弛有度的线性叙事】

就叙事的时间性来讲,【火锅英雄】属于线性叙事的影片。导演运用的一些叙事技巧,打破了线性叙事原本的单调,使这部电影在时间叙事方面很有特点。

【1. 悬念】

影片开头,观众跟着一辆印着「全国追债」的面包车,从隧道钻出,来到雨中重庆的街道上。车里有五个人,司机不算,另外四个戴着唐僧师徒四人的面具。司机把车停在「长江巴商财富」银行跟前,戴面具的四人拿着枪和砍刀下了车,在银行门口放上「暂停营业」的牌子,就把银行给抢了。就这一个情节,定了整部电影的调,给观众留下个大悬念:这伙人到底是谁?

【2. 倒叙与闪回】

开场的打劫银行情节里,戴猴子面具的歹徒发现金库中的洞后,导演通过一组洞中蜿蜒的镜头,把故事拉回到八天前的火锅店里,那时许东正跟顾客介绍火锅店的情况。从上面划分的电影叙事结构能明白,打劫银行的情节应该在电影的中点部分,导演用了多达 46 场的闪回,才完成了这个大倒叙。

倒叙和闪回的运用,对调整叙事节奏很有用。要是电影按顺序的方式来讲,那前半段会特别平缓,后半段节奏又太快。转到火锅店展开倒叙,能缓和开场打劫银行情节造成的强烈冲击,还能淡化真实打劫场景里的暴力色彩,让观众在电影中间重新看到打劫情节时,能有心理准备去接受导演的暴力美学展示。

【3. 插叙】

影片就只有两场插叙是小惠讲中学时候的事。这两场插叙说明了小惠为啥愿意帮刘波补钱库里的洞。原来中学那会,小惠用在学校工厂排练的刘波把欺负她的小混混给吓走了,虽然刘波不知道这事,可小惠就这么对刘波有了感情,还给刘波写了情书。这两场插叙没把故事线索弄乱,倒是把人物行为的动机给补充解释了,能让观众了解故事背景。

【三、本土化的空间叙事】

电影的空间叙事呢,就是把电影里的空间当成一种叙事的办法,靠它或者借助它来达成叙事。【火锅英雄】这部电影很有地域特色,像取景的地方、人物讲的方言,就连英文片名 Chongqing Hotpot 这类细节,都满是浓浓的重庆本地味儿。选重庆当作电影叙事的空间,不只是导演杨庆是重庆本地人,还因为重庆这座城市跟别的城市有不一样的特点。

【火锅英雄】的多数情节都在洞子火锅店和银行里展开。火锅是从重庆兴起的,可就像刘波的母亲说的:「重庆的火锅店比街上跑的出租车都多。」刘波他们三个人想靠着火锅店讨生活特别不容易,哪怕他们把店开在了防空洞里,想法挺特别。

抗战的时候,重庆老百姓为防日军空袭,挖了好多防空洞。这些防空洞在打仗那会保护了好多人的命,到了和平时期,又被人们聪明地用上了。在电影里,这些防空洞把两个最重要的叙事空间连到了一块儿,给这个看上去稀奇古怪的故事打下了现实基础。

洞子火锅店体现出刘波三人这种底层普通人的社会特性,防空洞处在城市地下,老是见不着阳光。在眼镜偷电那事儿上,把这三个市井小市民爱斤斤计较的性子展现得明明白白。洞子火锅店也见证了,这三个老同学就算吵架,也会互相帮忙,许东哪怕离婚,都要卖车给刘波凑钱还债。

刘波为了不拖累那两人,决定去警察局自首。眼镜不太通人情,可也在默默地为两个兄弟奉献。许东和刘波晓得眼镜想去北京发展,没拦着,只是送上祝福……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展现出了底层人民相互帮助的温暖情谊。

反过来瞧瞧防空洞上头的银行,银行象征着现代社会那种冷冰冰的秩序。于小惠在银行被富二代同事挤兑,领导对她「照流程做事」不但不表扬,反倒骂她「不知灵活变通」,这展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淡和虚假。歹徒抢银行这一情节把这种冷淡和虚假推到了顶点,富二代同事面临人身威胁的时候,只有于小惠敢站出来,她性格里的善良这时候被凸显出来了。

于小惠这个人物对于刘波三人来说就像一束光,所以她一出场,整个画面色调都变亮堂了。在电影里,于小惠的叙事空间是轻轨站,重庆因为地形的关系,建在地面上的轻轨是人们平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轻轨这一重要叙事符号体现了于小惠漂泊的过去,作为外地人,于小惠一直融不进本地人的圈子,对重庆这座城没啥认同感,还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和否定。

【四、结语】

【火锅英雄】这种用传统叙事结构来讲本土故事的商业电影,显然给大家指出了一条道儿。三幕式叙事结构在好莱坞电影行当里一直很吃香,这就证明了它在商业片里的地位。咱中国电影人也能采用这样的叙事结构来编故事。另外,挖掘和运用本土意象符号,给电影注入了「中国魂」,这既能助力电影叙事,反过来电影还能宣传本土文化,在电影里达成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