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港娱:封王彼时,张刘郭三人加起来,都不及黎明红?

2024-08-31娱乐

言辞一向充满趣味。

即使是对同一件事,由于立场、偏好、素养、认知和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差异,也可能产生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关于四大天王的讨论众说纷纭。

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张、刘、郭三人联手,都比不上黎明的红火程度。

其实早在各个评论区就已见过类似的观点,偶然间看到一位博主公开讨论这一话题,并且态度坚决,言语中充满了自信,仿佛不容置疑。

那么,真实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我想简要谈谈我对四大天王的认识。

从认知和印象的顺序来看,刘德华和郭富城位列前两位,而张学友和黎明则几乎在稍后的同一时期被见到。

即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神仙打架」的时代,四大天王依然堪称「实力强劲」,若再夸张一些,以声势和娱乐效果而言,甚至可以说他们「独占鳌头」。

因此我个人认为,他们都非常受欢迎。

然而,要确切界定谁「更红」一些,这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

再回头看看前文提到的那位博主,他关于「黎明最红」的原话是这样表达的:「1992年,‘四大天王’这个称号诞生时,黎明已经红得发紫,甚至达到了一个非常夸张的程度。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三个人加起来,都不及黎明红。」

他还进一步补充道,如果按照受欢迎程度排序,黎明排在第一,刘德华第二,郭富城第三,张学友第四。而若从综合实力来看,黎明和刘德华轮流占据前两位,张学友位列第三,郭富城则排在第四。

尊重每个人的个人见解。

然而,如果要在公众场合谈论这些问题,必须依靠事实和逻辑来表达。

至于这十年间乃至今日,谁的声势更盛,大家心中早已有了评判标准,无需赘述。本文将重点关注当时封王前后的情况,列举一些例子,回顾那段往事。

请大家准备好你们的小板凳。

首先省略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部分。

此时,无论是刘德华还是张学友,都处于「筑基」阶段。细细考察他们的地位,会发现两人实际上都在「二线」之间徘徊等待。而郭富城和黎明则尚未进入主流视野。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局面迎来了转机。

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和陈慧娴四位巨星相继退出,使香港乐坛瞬间陷入「真空」状态。

在当时,张学友以清新的形象驱散了阴霾,刘德华则凭借抢滩登陆的风采以及黎明的突然崛起,三人都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从最初的「两大家族」到后来的「三国大战」,从「双子星」到「三剑客」,昔日的港媒大肆运用文字技巧,不断引发歌迷的热情。

与此同时,这场战争也是一场无数人付出生命代价,才成就一个将领功业的残酷搏杀。

忽略那些早已渐行渐远的前辈歌手,包括曾与张学友齐名的吕方、张学友的师弟李克勤,以及王杰、黄凯芹、杜德伟和张立基等人,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歌手在竞争中纷纷落败,甚至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当三人在香港热闹非凡时,郭富城却在远离喧嚣的地方突然引起了轰动。

最初,他仅仅是拍摄了一则广告。

然而,不久后就有台湾的经纪公司直接找到无线电视台点名要人,说是要为郭富城制作唱片。

郭富城几乎从未离开过香港,这次忐忑不安地来到台湾。面对陌生的语言,他既听不懂别人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表达。在摩托车川流不息的街头,他甚至连过马路都感到胆怯,不得不依靠经纪人刘玮慈牵着他才能顺利过街。

唱歌更让人瞠目结舌,他需要先逐字逐句地练习,每个字都要仔细琢磨,然后才会逐渐将整首歌完整地唱出来。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郭富城。

连续推出三张专辑,每张在全亚洲的销量都超过了百万张。

歌曲、舞步、发型,还有他那张脸,短短时间内便席卷了整个华人世界。

另外还有一件事,自1991年起,台湾媒体开始统计每年明星肖像印刷品的销量,并制作成榜单,而郭富城连续七年稳居榜首。

拥有五本写真集,销量突破百万。

确实非常红。

众人皆知。

四大天王的名号是在1992年首次出现的。

根据可靠的资料显示,这个称号首次出现是在当年第五届「太阳计划」上,由香港电台的张文新提出。当时,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四人同台演出,现场还悬挂着写有「四大天王」字样的横幅。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当前的状况来反推,究竟谁是「最红」的人。

我们先来看看,他们为何被封为王者?

先来看刘德华,撇开他事业的起伏不谈,在1990年和1991年,他连续两年摘得十大劲歌金曲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已然奠定了他作为「乐坛巨星」的基础,只需一个契机来最终确认这一地位。

1991年,张学友荣获金曲金奖,并摘得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他凭借【每天爱你多一些】首次斩获叱咤乐坛至尊歌曲大奖,事业达到巅峰。

尽管大奖此刻与黎明无缘,但他凭借电视剧【人在边缘】人气急剧上升,并借势让其专辑【是爱是缘】大受欢迎。作为新人,他一举拿下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和IFPI香港全年销量最佳大碟奖。

然而,1992年时,郭富城重返舞台。

他怎能一回到港就立刻与张、刘、黎三位先声夺人的人物齐头并进呢?

对许多人而言,这可能依然是一个谜。

1992年,他与多个公司签订了一份内容复杂的合约。

在香港,他与无线电视及华星娱乐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艺员和歌星的合同;与此同时,他还与台湾的福隆公司和年代公司签订了拍摄影片、举办演唱会以及发行唱片的协议。年代公司则将他在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唱片发行权,分别转让给了香港的华星公司和台湾的飞碟公司。

显然,当时的郭富城确实涉世未深,对其中的「厉害」完全一无所知。

然而,抛开这些因素不谈,郭富城回港的举动无疑是一颗巨型「炸弹」。

精选专辑【请把我的情感带回家】一经推出,便在整个香港掀起了狂热的风潮。用当时媒体的话来说,这张收录旧歌的专辑刚一发售,就立刻卖出了二三十万张。你能想象这是何等的盛况吗?

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在粤语区的香港,一张普通话专辑,且是老歌,创造了震撼人心的纪录。即使多年之后,仍无人能够超越。

随后发行的首张粤语专辑【跳不完·爱不完·唱不完】同样取得了六白金的销量成绩,这个作为歌手首秀的成就,至今仍无人超越。

这无疑正是「富城」的威严所在。

即使已经详细描述到这个地步。

我个人认为,如果只把视线集中在香港,考虑他们的综合影响力,这四个人当然也可以被视为势均力敌。

所谓「其中一个人的知名度远超另外三人之和」,完全是荒谬的说法。

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那么首先,这个人的唱片销量必将遥遥领先;其次,各大音乐颁奖典礼必然会忽略资历问题,给予他盛大的荣誉;再者,无论是谁,恐怕也会羞于提出「四大天王」这种概念了。

因此,当我们回顾那一年时,真相便显而易见。

1992年,刘德华第三次荣获十大劲歌金曲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张学友则第二次摘得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并蝉联金曲金奖。而「新秀」黎明与郭富城在这一年却与所有大奖失之交臂。

然而,有谁敢说自己比另外三个人加在一起还要更红呢?

事实上,无论是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还是黎明,在公众面前谈论事业或相互比较时,他们都表现得非常谦虚,态度极为低调,从不夸下海口。

支持者们真的需要认真学习一下。

四人最后一次同台出现在颁奖典礼上是在1998年。

时间过得真快。

红色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然而,是否真的要红到「比所有其他人加在一起还更红」呢?

谨言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