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看一次哭一次,照顾了刘德华一生的女人,六十年终身未嫁

2024-09-01娱乐

这件事 Sir 琢磨来琢磨去还是想说一下。

原本这算不上啥「大事」:

上海解封以后,有个八十来岁的老太太(后来媒体说老人九十多岁了)出门想买两块钱的切面,为自己庆生。

但老太太已经很久没出过门啦。

她都不清楚,如今要是没手机,就不能扫场所码,不能扫码就进不去面店,进不去面店,店员也就不能把面卖给她……

事情被在场的一位好心人发到朋友圈,还小感慨了一番:

路人打算替老太太买东西,查看了绿码,可就因为核酸检测超过 72 小时,被挡在了门外。

到头来。

老太太、路人、店员、切面,都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没辙,老人说了声谢谢就转身走了,只留下那让人心里不好受的驼背身影。

△ 路人朋友圈的全部内容

事情在网络上不断扩散,情绪也层层传递。

总算成了一件「大事」。

有人深有体会,点明了部分地区防控过度层层加码的难题;

有人感叹,在这艰难的世道当中,这位老太还能维持着体面与尊严,实在是令人感动。

也存在不一样的看法:

店家严格遵守疫情的相关规定,这难道不是件重要的事吗?

多少人通过静默才换来的防疫成功,这难道不是大事吗?

做核酸、防外溢、防反弹,难道这不是重要的事儿吗?

双方谁也不让谁,各有各的理。

在这一阵子。

谁也没法在这件事里揪出一个确切的「替罪羊」,一个能毫无顾虑去指责的「坏蛋」。

这件「大事」,慢慢变成了悬在每个人头顶的「大难题」。

你问 Sir 能不能给出答案?

哎!

首先是那个路人 A 。

第二条朋友圈提到,这事儿把「领导」给惊动了,「领导」去查问了店家,结果没关心老人家最终有没有买到面,反倒回应:执行防疫规定是对的。

并且还有继续追踪的媒体。

据报道:

面,买到了,是邻居主动帮忙买到的;

买面的老太太,选择了谅解,并且还要求「澄清」。

「那件事根本没啥的,邻居还有居委平常对我照顾得可好了,希望你们能帮我澄清澄清。」(摘自:新民晚报)

当天接待的那个店员小伙儿,还有附近的居民,以及街道居委会……都纷纷对着记者给出了能让大伙满意的回答。

△ 【澎湃新闻】

问题搞定,人群都走了。

大事,又变回了一件「小事」。

也许是 Sir 想多啦。

事件「结束」了,可还是禁不住琢磨,那位没买到面的老太太,生日的当晚是咋过的?心情咋样?会不会很失落?

另外,在这次巨大的变化里出现了更多的「老太太」。

当他们一直没法拿到那份「切面」,要么愤怒,要么失望地回去之后,到底啥情况了?

所以就算「不合时宜」。

Sir 还是想接着问两个问题。

或许这也是不少人在看到这些新闻时存在的两个困惑:

「切面」这事儿,到底算大事还是小事?

人的尊严,究竟要怎么去衡量呢?

Sir 一下子就想起了那部电影。

许鞍华拍的【桃姐】

首先肯定是因为,那条朋友圈所描述的「老太太」的模样,跟桃姐特别像。

背影弯着,不过这人挺大方。

老太太去买面的途中碰了钉子。

桃姐,在电影中碰到了之前从来没有过的难题。

桃姐是位年纪大的仆人。

从十三岁开始,就被梁家收作家里的佣人,一干就是六十多年,服侍了梁家四代人,一辈子都没嫁人。

后来,梁家去美国移民了,桃姐就只需一门心思照料留在香港当电影制片人的少爷梁罗杰(刘德华 饰)。

这会儿桃姐犯中风病了。

身体变得不灵便了,自己都照顾不好,哪里还能照顾少爷哟。

于是坚决非要去老人院。

罗杰想帮她把钱付了,可她不愿意。

想给她买些衣服,她却说不需要。

进了养老院,这人还多了句口头禅:

「没空的话就不用来看我了!」

作为老仆人最厉害的「专业技能」,那就是绝对不给别人添乱子。

不止是桃姐。

再次观看电影的时候,Sir 察觉到,影片里差不多每个人物都仿佛是「老太太」的写照。

主人公是罗杰。

全家都移民去了美国,就他独自留在香港打拼,还被人当成了空调维修员的「少爷」。

养老院的主任,有着很明显的「新移民」口音,在香港啥依靠也没有。

△ 主任被桃姐问到家人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沉默着。

养老院的老板,以前是特别风光的武行,现在领着「小弟们」装成恶人去追债过日子。

就算是在电影中展现得最为风光的职业:电影导演。

影片里还有一场很有深意的戏。

监制是罗杰,大导演有徐克、洪金宝,投资人是于冬,他们开会(要知道这些可都是许鞍华请来友情帮忙的)。

开着车呢,徐克突然发火了:

「这景也太糟糕了,根本没法拍呀!」

监制也丝毫不肯退让:

你们预算超了这么多,还搭哪门子景啊!

闹掰了。

最后投资人没办法了,只好说道:「要不,增加预算?」

话刚说完,镜头一转……

哎,刚闹掰的三个人一块儿坐着吃夜宵,互相称赞刚刚那番「表演」,把预算「骗到手」了。

没错。

这讲的是一群人变得落魄后,努力自我拯救的事儿。

当然,要说最「悲催」的,那得是桃姐。

最为积极的那一个就是桃姐。

养老院到底是个啥样的地方?

这是老人最为无奈的抉择。

在大户人家呆的时间长了,桃姐就算下了再大的决心,到了养老院还是适应不了。

豪华的单人间?

哎呀,咋这么破烂呀!

营养丰富的饭菜?

那简直就是「奇观」:

那些不能自己吃饭的老人都坐成一排,靠护士逐个逐个一口一口地喂。

能自己吃饭的,不是饭粒撒得哪儿都是,就是吃到一半发现两个人的假牙弄混了。

桃姐当时就忍不住露出一副瞳孔地震的模样。

环境很差也还能忍受。

接下来,堪称最为悲凉的一幕。

半夜的时候,有个婆婆拖着脚步来到大门前,抓住门把手用力晃,嘴里还哭叫着:「我得回乡下,我得回乡下啊……」

尊严这玩意儿挺奇怪的。

要是在一个不给人尊严的地儿待久了,刚开始,你会难受、折腾,再过一阵儿,你就会逐渐适应,等时间更长了,你就彻底麻木啦。

桃姐可不想变得麻木。

毕竟在这家养老院中,她差不多算是半个「贵族」。

比起其他孤身一人的老人,桃姐的待遇可好太多啦。

「干儿子」罗杰探望得最频繁,带着桃姐去吃好的,逛公园,甚至还带她去自己电影的首映礼见明星……他的好名声整个养老院无人不知。

△ 别的老人那羡慕的眼神

还有罗杰他们这一大家子。

罗杰的姐姐说到桃姐,心里满是感激,还主动说要出桃姐的丧葬费;

罗杰的妈妈专门从美国飞回香港去看桃姐,给她炖燕窝,送她新袜子和自己正戴着的围巾,就连梁家也早就备好了一套房子让桃姐用来养老……

要是说「尊严」得通过提高名誉和地位才能获取。

那么,桃姐肯定是养老院里最受尊敬的那个人。

可桃姐既没炫耀,也没声张。

她维护「尊严」的办法,就是尽力给他人留足面子。

比如说,碰到比她还弱的人。

这一天,桃姐坐在门口等着罗杰接她回去吃饭,边上的老人不停地拉扯桃姐,让她给修衣服上的纽扣。

桃姐担心会错过罗杰,就和老人讲先等会儿再缝。

镜头一换,罗杰进了门,可桃姐没在。

原来呀,桃姐不想让老人一直等着,就打算先到房间里去拿针线包。

在这个空当儿,罗杰出现了。

这当然算不上是很严重的错过啦。

可桃姐能因为别人一件不怎么重要的小事,舍弃一上午的等待。

例如,碰上爱「贪小便宜」的人。

罗杰的母亲从美国回香港来看桃姐,煮了一大锅燕窝,院里的伙伴们都羡慕地围过来看。

正打算偷着吃呢。

桃姐回来了哟。

大家紧张又生硬地装着啥都不知道,桃姐一下就看穿了:

你在这儿装啥呢?

咱们开吃喽!

另外,碰到比她还要「惨」的人。

过年啦,子女们一个个都来接老人回去过年。

谁能想到这一家人居然吵起来啦:

女儿要来接,可婆婆不愿意,非要等儿子来。

婆婆听了女儿说的,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愣是不动。

桃姐觉着再这么吵下去就不好收场了。

她走过去,同时劝说道:

你呀,跟着女儿回去跟孙子一块过年呗

儿子没时间呀

你可比我强多啦,赶紧走!

三句话,每句都很有讲究。

跟女儿一起走就能见到孙子,你不是看重男孩轻视女孩嘛,那孙子难道不重要啦?

第二句,儿子只是没时间,不是不要您啦,我在帮您自己骗自己。

第三句话,你好歹有女儿接你回家过年,我却只能待在养老院,我可比你惨多了,你就知足吧!

没错。

「比惨」,这是桃姐为人处世的「高招」。

不止一回。

坐下来跟一对母女唠嗑,桃姐顺嘴就问那小姑娘:「你是来看老妈的?」

小姐姐表示不行,我妈过来看我了,我得在这儿洗肾……

这不是社死了嘛?

桃姐反应贼快,张嘴就回应道:

「我,得了中风。」

桃姐心里明白,一个让人悲伤的消息,得靠另一个悲伤的消息来应对。

就算没啥用处。

不信你瞅瞅下一个镜头:

双方不再说话,就那么沉默着。

这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确实,就因为这样看似「多此一举」的做法,保住了对方起码的面子。

这并非是高高在上的怜悯,而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体谅。

可就是这些看似没啥用的「多此一举」,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这老人院。

Sir 再次观看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没法忘记这个细节:

养老院中最不「靠谱」的坚叔。

爱跳舞,爱相亲,那潇洒的性子老是能让这一潭毫无生气的水变得充满生机。

他对桃姐也心怀不轨。

拿点小零食去讨好桃姐,接着趁机找桃姐借钱,理由是看病。

不多不少,正好借 300 。

看啥病呀?

讲病,倒不如说是「瘾」。

有一回罗杰来看桃姐的时候正巧碰上了,坚叔还跟罗杰借了 300 块,结果让罗杰察觉,坚叔借钱是为了「按钟仔」。

于是,接下来罗杰当着坚叔的面把他给揭穿了。

原本想着桃姐知晓真相以后,也不会愿意再把钱借出来了。

结果桃姐一点都不吃惊,反倒把坚叔叫了回来。

她向来不喜欢拿别人的钱,可这一回,却坚持要罗杰给坚叔拿出 300 块。

能吃就让他吃呗,他还能吃多长时间啊?

这句话是不是感觉特别熟悉?

总会让人想起好心人针对上海老太太发出的感慨:「那个没买到切面的老太太,往后余生还能过几次生日啊?」

当然,有一些人跟 Sir 唱反调。

切面跟「按钟仔」难道会是一样的?

有差别。

可是

坚叔被拆穿的时候,还有老太太盯着切面站在面店门口的时候,没啥大差别。

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坚叔有桃姐帮他维护体面,可老太太却没有。

如今 Sir 要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那两个问题:

切面这事儿,到底算大事还是小事呢?

谁都明白,这原本该是件小事,结果却弄成了大事。

所以咱们要追问的并非是「大小」。

而是,咋就到这种地步了?

为啥一个人正常的欲望、想法、需求表现出来,就被无限制地放大,还引起了像热搜那样的讨论呢。

咱们的反应实际上和罗杰差不多:

借钱没问题。

借我的钱去找女孩,不行,罗杰觉得老人不该有欲望,特别是老人院里的老人。

并非是罗杰不好。

他只是同样在养老院这个系统里被驯化了,自己还没察觉到。

那接着是第二个问题:

人的尊严,到底咋衡量?

Sir 打算拿电影里的一个镜头来作例子。

好多观众都夸这一幕里许鞍华表现得很细腻:

深夜的养老院里,女儿流着泪领走母亲的遗物。

画面这会儿被分成了两半:

左边呢,护工跟老人正悠哉地嗑着瓜子下着棋;

右边,悲伤的女儿不停地掉眼泪,抽泣个不停。

生死无常与生死有命出现在同一幕,正好说明养老院里边和外边,完全是两个不一样的世界。

随后

女儿的哭声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悲伤。

嗑瓜子的人没了笑容,下棋的老爷不再动作……

这些反应是起码对逝者和家属的尊重。

不过呢,Sir 觉得最精彩的得算是接下来这一幕:

镜头给到了桃姐的特写。

她的表情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别哭,别笑。

眼眶没湿,可眼神却比啥时候都要坚定。

这也就说明了桃姐对待「尊严」的态度:

在这时候,她能给出的最大敬意,就是默默坚守,这是她用不着靠哭泣来展现的「自尊」。

就像电影的英文片名

A Plain Life

它可不只是把焦点放在桃姐一个人身上。

电影觉得就算是对这些普通人物的群像进行白描式刻画,也能够挖掘出很大的能量,能让观众触及日常生活里头隐藏着的人性细微之处。

这就是为啥像许鞍华、是枝裕和、侯孝贤这类导演可以得到好多称赞。

而这种「以小见大」的情况在电影的结尾呈现了出来。

桃姐的葬礼上,竟有个意外之人现身:

坚叔

他缩头缩脑地走进灵堂。

手捧着花,走到桃姐的棺材跟前,深深地鞠了个躬。

这啥意思呀?

并非仅仅是一个「烂人」突然有了良心。

而是在养老院这个系统中,桃姐种下的那颗有关「尊严」的种子,最终开花结果啦。

这是许鞍华于电影里所留下的最大的一份善意。

这也是电影让我们反思得最深刻的地方。

尊严该咋衡量呢?

没法衡量。

有时啥也不是,有时价值比任何数字都高。

毕竟尊严那可是底线啊。

对于一个健全的人来说,尊严应当能默默守护住,而不是被拿出来讨价还价的。

接着

在一个完备的系统当中

尊严得被呵护,而不是被特意强调。

这篇文章里的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