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歌曲【扬州慢】:用历史之音如何唤起城市的坚韧和文人的感慨?

2024-10-09娱乐

编辑丨史书先生

【·——前言——·】

然而,【扬州慢】的背后有段感人的历史,这历史关乎一座城的荣辱以及百姓的波折。金兵进犯扬州那时候,城里的建筑以及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老百姓都成了无家可归的难民。

就在这样的背景当中,姜夔路过扬州,瞧见了这座破败的城,从而写就了【扬州慢】。这歌里「四壁冷清,寒水碧绿」,「戍边号角悲声吟唱」,这般的画面与声音,把一个城市的颓败和忧伤给描绘了出来,而姜夔心里的「失意」,「对今昔的慨叹」,还有「亡国之悲」,体现出了这位词人关心国家和百姓的情怀。

但这首歌曲可不单单是表达情感的手段,在音乐方面,它有着高雅、古朴且新颖的特质。它不光传承了传统文人士大夫音乐的内涵与情感,还进行了自身的创作与变革。那这歌曲怎样把历史的厚重感和音乐的美妙融合在一起,使人们能在其音符当中体会到扬州的顽强和文人的感叹呢?

<<·——自觉情意深,慢歌悠悠响——·>>

对于那些精通音律的词人来讲,「倚声填词」没法让他们充分抒发情感、进行艺术创作了,所以他们就着手自己创制新的曲子。

而且姜夔创作自度曲,一方面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他的音乐理想,毕竟他始终倡导雅乐、追求复古,还很重视做出改变和进行创新。

【扬州慢】的结构和以前的慢曲不太一样,以前的慢曲上下两阕旋律相同,类似分节歌,可【扬州慢】上下阕的旋律却不一样,其音乐的变化把词义的变化很好地展现了出来。

宋代词调歌曲的体裁主要有令、慢、近、犯这四种。在这当中,令属于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包括单叠与双叠两类,像姜夔的【醉吟商小品】就是单叠的令曲。

慢,也被称作「慢曲」,这曲子比较长,演唱的时候拿板来打节拍,在音乐方面「重起轻收」,有着抒情的作用,像【扬州慢】就属于慢曲。

第三种叫近,也称作近拍或者过曲,通常在大曲里慢曲之后、入破之前,是从慢到快的那部分。它一般比令长一些,比慢短一些,姜夔的【淡黄柳】就属于「近」。

最后一种叫犯,也叫犯调,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把好几个不一样的曲牌串起来变成一个新曲牌,要是用了三个曲牌,那就是「三犯」;二是说转调,像宫调式变成羽调式,这就叫「宫犯羽」,姜夔的【凄凉犯】就是典型的宫犯羽。

&lt;&lt;·——上下相较,雅乐复旧——·&gt;&gt;

【扬州慢】这种慢曲形式的曲子有上下两阕,总共八韵,上阕和下阕各有四韵。在古曲里,慢曲的上下两部分旋律通常差不多,不过这首【扬州慢】的下阕加进了不少跟上阕不一样的旋律。

第五韵很特别,第六韵和第七韵尾相同头不同,第八韵跟第四韵毫无差别。要是拿现在的曲式理论来研究,这曲子属于不太严格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下叠是上叠变了之后又出现的那种。

不过为了让音乐达到统一,在音乐方面做了不少重复操作,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是当下创作歌曲时常用的一种曲式结构。几百年前,姜夔就采用了这种办法,由此可见,在对比统一结构的审美方面,古今中外没啥差别,都是一样的。

1197 年,姜夔向朝廷进献了有关「大乐」的【大乐议】,体现出复古、主和的音乐理念。就现存资料而言,他的建议包含六个方面:讲了绍兴大乐;提出雅俗乐水平有差,需权衡衡量;提议雅乐只用十二宫;认为登高时应搭配奏乐;觉得祀享应删繁就简,契合古代做法;主张创作鼓吹曲来歌颂祖宗功德。

姜夔觉得「建议雅乐止用十二宫」,称「私以为以十二宫作雅乐,周朝的制度可推行」,他既主张雅乐,又提议向周朝雅乐学习。在他的自度曲创作里,这一音乐理念得以体现,【扬州慢】便是个典型例子。

【扬州慢】是 F 宫调式,用的是雅乐音阶,雅乐音阶就是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相当于 123#4567,变徵是特色音级,在这曲子里变徵是还原 B,歌里的还原 B 总共出现了九回。就因为用了特色音级,让这首歌曲那古朴典雅的雅乐风格显得特别浓厚。

&lt;&lt;·——宫羽变化,节奏繁杂——·&gt;&gt;

要体现词的情感变化,调式的运用很有特点,主要是宫羽调式相互交替。古代创作歌曲讲究「起调毕曲」,说的是歌曲或者乐曲的开头音和结尾音得是同一个音,姜夔的好多首自度曲都用过这办法。

歌曲开头第一句好像是F宫调式,可实际上更具羽调式的特点。它从羽音开始弱起,接下来的两小节旋律始终围绕着羽音展开,羽调式的色彩特别明显。

第二乐句的调式色彩挺复杂的,前半部分带着羽调式的感觉,后半句的尾音落在角音上,跟前几个音一搭,又有了宫调式的味道,可整体看这全句,旋律好像转到角调式那边去了,给人一种心里不踏实的感觉。第三乐句就是羽调式。第四乐句呢,前半段有羽调式的色彩,后半段又回到宫调式上了。

下叠有四个乐句。第一乐句是从低八度的羽音起头,带着点儿宫调式的味道。第二乐句的前半段是羽调式,后半段跟上叠第二乐句的后半段差不多,也有宫调式的色彩。

第三乐句跟上叠第三韵相互对应,前半段不一样,后半段一样,整体带着角调式的感觉。第四乐句也是这样。

总的来看整首歌,虽说它是 F 宫调式,然而羽调式用得挺多,还带着点角调式的感觉,这自度曲就更增添了小调式那种阴柔的美感以及不安的情绪,在情感表达上更为含蓄,无奈和悲哀要比慷慨与激昂多得多,把词的意境和情感准确地给表现出来了。

姜夔的自度曲多数是一字对一音,节奏比较舒缓,每「韵」的末尾往往是长音。【扬州慢】还是有这一特点,不过为了体现词的情感,其节奏的变化相对多些。

上叠的第一乐句是弱起的,一拍一个音,一字一个音,节奏宽广又平稳,就好像在平静地讲述着什么。第二乐句里,四分音符之间有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特别是在「青」字那儿,用了附点八分音符后面跟着十六分音符的那种有动感的节奏,情绪稍微有点激动起来。

从第三乐句开始,还是一拍一个四分音符,情绪好像有点被控制住了。可一个高音羽音出现后,情绪就好像失控了,用上了连续的附点四分音符后面跟着八分音符,强力地往前推进,让音乐达到高潮,情绪也一下子爆发了,表现出「犹厌言兵」的那种愤懑情绪。

第四句的情绪慢慢变得平稳,节奏也变宽了,用了两个附点二分音符,最终停在长长的主音那儿,像悲哀、怅惘、无奈、同情这些情绪都包含在里面了。再说下叠,大多跟采用的上叠的办法一样。

学者们对节拍的存在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觉得不存在节拍,另一些人觉得是「有一定节奏、4/4 拍」。但实际上 4/4 拍是不存在的,慢曲得击拍歌唱,关键在于单位拍与音韵的配合,而不是节拍那种强弱韵律。

&lt;&lt;·——围绕主音,旋律丰富多样——·&gt;&gt;

中国传统音乐里,旋律美是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对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文人音乐来讲,它的旋律美不单单是听起来悦耳,更多的是表现在韵味、情感和思想上。这种美的内涵是从深厚的中华文化中来的。

姜夔的自度曲在我国宋代词调歌曲里属于巅峰之作,它旋律的唯美恰好彰显了文人音乐的这一审美特性,而【扬州慢】作为其代表,这一特性体现得尤为突出。

之所以能有这种效果,是因为不光运用了雅乐音阶、宫羽调式变换等手段,在旋律的旋法方面,也做了独具匠心的安排。这特别的安排表现在围绕主音转圈,还有上行、下行、级进、跳进以及高潮音的选定上。

自度曲的每个乐句基本上都围着调式主音来进行,一句里有的包含一个,有的包含两个。第一乐句存在两个中心音,前面三小节是围绕着羽音来的,后面两小节则是围绕着宫音来的。

开头三小节先从羽音出发,接着往下行,然后跳回羽音,经过下行和一个上行后又回到羽音,起始句在较高的音区展开,呈现出向远处眺望、心中怀有思绪和念想的意味;后半句降到宫音,且在宫音处环绕,乐句的落音很稳,表现出一种空旷的感觉。

从第三乐句开始,起音是角音,最后也落到角音上,角调式的特点挺明显的。在角调式上的音乐好像更开朗点儿,但也多了点儿不稳定。特别是在句尾角音前面,有个附点八分音符后面跟着十六分音符的下行走势,这就让情绪稍微有点激动,感觉好像山风要来了似的。

随后,第三乐句从一个变化宫音起始,不稳定感出现了,仿佛第一阵轻微的山风刮来。紧接着是四度跳进,到了调式的特色音级变徵,然后大二度往下到角音,在两个不稳定音级之后,又跳进至调式主音羽音。

这一音像好似第二股山风,接着往下行,就像风刮过一样,随后又回到主音。等第三股山风猛刮过来,主音一下子迸发出来,然后在高音处的主音上不断向前推进,并从羽音往上升到全曲的最高音 f2,从而构成高潮。

然而紧接着是一连串的下行,旋律大幅下降,落到低八度的主音羽音那儿,声音低沉且哀怨,音乐里的大起与大落,激昂和悲壮彼此交织在一起。

第四句还是从#宫音开始,往上走到变徵,接着往下走到角音,在角音这儿把节奏放慢,情绪就变得平稳了。然后呢,在羽音上绕着往下走,旋律是逐步进行的,节奏也放慢了,最后落到主音宫音上,那种寒冷凄清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在现场一样。

【·——结束语——·】

在【扬州慢】这首歌曲里,历史的沧桑感跟音乐的美感,就像彼此呼应的旋律似的,凑成了一首动听的曲子。

这首歌曲不但使我们回想起扬州城的坚毅和光荣,还带着我们去深切领会年轻文人姜夔的感触与思索。它通过音乐,传达了历史的印记,唤起了人们对往昔的敬重以及对将来的思索。

这歌让咱明白,音乐的魔力大得很,能传递情感、表述想法,还能当历史的见证者呢。所以啊,不管时间咋变,咱们总能借着音乐,回顾过去,琢磨未来,也得珍惜历史留下的印子,把它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