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繁花:读完原著才懂阿宝为啥没有家人,其原生家族,王家卫不敢拍

2024-01-30娱乐

作者👉🏻新奕

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hello,你好呀,我是新奕,见字如面,今天还好吗?

【繁花】落幕,和平饭店的宝总胡歌,一如当年江左盟的梅宗主,荡气回肠地在人间大闹一场,然后转身。

仅留下一个韵味悠长的背影,便在光影里,彻底消失了。

让人心里,颇多的意难平,也颇多的遗憾。

导演王家卫曾对媒体说过,遇见金宇澄的【繁花】原著,于他:

「不是一见钟情,而是一见如故。」

怎么讲呢?

媒体说,10年前,刚刚获得原著作改编权之后,他亲口对金宇宸说的一句话,为此做过注解:

「感觉您这部小说,写的就是我哥哥和姐姐的故事。」

可是你发现了没?

追着看剧版【繁花】,有一个很奇怪也很无解的细节,我们从头到尾完全都没有看到,导演甚至吝啬地连旁白提示也无,那就是:

剧中的阿宝,为什么只有师友,却自始至终都没有至亲的家人露面?

能认识并找到爷叔那样的人,他背后的家族显然也不简单,若是拍出来,那不是更香吗?

那个只活在阿宝嘴里的香港哥哥,若能露一面,情形又会怎样呢?

本篇,就带着这些疑问,讲讲金宇宸原著中,阿宝那些既让人惊叹又令人嘘唏的家世。

以及,魔鬼王家卫不敢拍亦无法拍的真相。

在金宇澄的笔下,原著【繁花】里,阿宝出生于上海思南路的一个大家族,家人其实很多。

追根溯源,先说说他的老祖父。

在那一段抄家、清算、破四旧的动荡风潮到来之前,阿宝的祖父,像个镇宅的老太爷一般,一直生活在思南路的一栋大宅子里。

宅子是三开间的。

开间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一种叫法,指的是两根柱子之间,相当于今天砖瓦结构的房子里那个墙和墙之间吧。

在古代,宅子的建构规模和居住人群,是按九、七、五、三分等级的,基本没有偶数型。

九开间是皇室专用的超级豪宅,比如故宫的太和殿、乾清宫。七开间,为皇亲贵胄和受封了爵位的朝廷命官独享的。

五开间,是朝廷一般官员以及地方要员专用的,宅子一般规划有正门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寝室两重各五间。

可参照的类似现例,大概就是【红楼梦】的建筑原型,北京恭王府。

另外,据说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家族的宗祠,也是这种样式。

三开间呢,一般都是王公、贵族以及商贾豪门的府邸。

这种宅子,结构一般由前厅、中堂和后堂各七间组成,大门上有金漆兽面的锡环,颜色大都是朱红色那种。

我们今天最常见的,就是农村乡间正在兴起的那种,在三间大瓦房基础上盖起来的三层别墅,或者叫三层小洋房。

总之,这个小小的建筑常识,大抵是这样的,我不是专业搞建筑的,中间或许还有很多讲的不细致不精准的地方。

我觉得没关系,无关大碍,主要是以此为参照,从居住的宅子上,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知道一个基本事实:

阿宝的祖父,是超级富豪,有多豪呢?

宅子中,三代同堂,家里有专门的汽车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车库吧。此外,还有专门的花园房,工人房、佣人房等主宅之内的附属建筑。

电视剧【家】看过吧?

从他家门里进去,内里的富庶程度,和【家】中的高觉民他们家差不多。

由此可见,这位祖父的祖上,也是相当的有些来头的——祖父本身就是个富n代。

对此,原著中作者金宇澄有句话可以作为印证:

「每个人再努力,也是跟血统的,基本改不过来。」

说完了祖父的宅子,再说说祖父的汽车——黑色奥斯丁,一九六零年代的哦。

奥斯丁汽车是产自英国的一种小轿车,我们在很多的民国剧中都见过,是很多豪门当时的出行标配。

可阿宝的祖父不是生活在民国,而是上海滩的一九六零年代,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中国,正风云迭起,内陆很多城市的民间饥荒都已经开始了。

能在那样的时代,保有这样气派豪横的生活,一般的富有程度哪能呢?其身后的家产和社会资源,就更是产毋庸多说了。

原著中,有两个细节是这样描述的,一个是说老人家的经济开销:

「祖父已经老了,原有几家大厂,公私合营,无啥可做,等于做寓公,出头露面,比如工商联开会学习,让大伯出面。每月有定息,一大家子开销,根本用不完。」

另一个,说的是大饥荒时期,他家真实的生活标准:

「近几年食品紧张,表面上响应计划配给政策,按月使用票证,买来黑面粉,六谷粉,山芋,让大脚娘姨烧一锅菜粥,南瓜面疙瘩汤,摆一种姿势。」
「两个伯母,轮流用煤气烤箱......做各种小面包、纯蛋糕、烤鸡胸肉、咖喱卷、培根煎鸡蛋,自作‘清色拉’。这栋大房子,每周消耗的鸡鸭鱼肉蛋品等等,是黑市最紧俏物资。」

很夸张吧?

我父母是大饥荒年代逃命出来的苦孩子,我记得我爸说过,那个时候,找不到粮食吃,肚子饿到实在忍不住时,为了活下来,大人们甚至狠心地让小孩子啃着吃过树皮。

还有更糟糕的,就是吃观音土吧。

这些难以想象的饥馑,我们也只在电影【1942】里。

可是你看,同样生活在那个年代,饥荒对阿宝的祖父和他的家族来说,有影响吗?完全没有啊!

我们得承认,王家卫确实很有脑子,这,能拍吗?

金宇澄说,他的原著【繁花】讲的是市井男女的城市生活,和他们经历的种种苦难,以及各自后来的人生变故。

仅从阿宝祖父的居住和日常生活来看,我觉得金宇宸和王家卫一样,说话和拍剧,都是影影绰绰,只说一半。

实际上,阿宝家族的豪横程度,还有一个维度,就是他家的海外资源的丰裕,以及社会流通的畅顺程度。

这个,不是我们无法想象,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想象。

比如书中说,1960年,阿宝在思南路的祖父家里,就已经有了一台苏联电子管电视机,有了故障,还有专门上门维修的青年。

后来,住在同一栋宅子里的大伯和叔叔,为了不受祖父的控制,还各自给自己家买了一架落地十四灯的收音机,听国际节目。

如此还不够,他家的海外亲戚,还不间断地邮寄各种食品到上海,比如富强粉、通心粉、茄汁肉酱、听装的猪油、咖啡、可可、炼乳等等。

要知道,中国真正开始普及电视机,是在1980年代中后期了,上海可能是最早的,但那也是1980年前后了。

阿宝的祖父,早20年就用上了我们的祖辈20年后才听说的物件,这是什么概念?

哈哈哈哈哈哈......王家卫导演要是拍了这个,估计剧版【繁花】一出来就要被打吧?

好吧,说实话,有这样巨豪的祖父,和这样的巨横的资源,以及这样根深的经商基因,阿宝不从商,还真的很说不过去。

对吧?

可爷叔说过,大暑之后,就是大寒,人不可能一直都吃上风的,家族也一样。

因为时代的缘故,阿宝家族的富庶风,从阿宝的父辈开始,有了基因分化,或者说是变异吧,最主要的一个,就是阿宝的爸爸。

祖父是守着祖业经商的,及至阿宝爸爸成年,他却像林觉民那样,不仅讨厌家里的优渥生活,甚至连自己大资本家出身这个身世都厌恶。

年轻的时候,青年人对家族的反抗或反叛,其实大体就两种:要么玩逃离,要么玩消失。这基本不分时代,哪个事情都一样。

阿宝的爸爸,选择的是前一种,逃离家族。

原著作者金宇澄接受采访曾说过,书中关于阿宝爸爸那段儿,是他根据自己父亲留下来的诸多资料整理的,因此可信度很高。

这个,作为读者,其实我们无从考证。

仅以书中故事记录为据吧,说说阿宝的爸爸,以及他的大伯、叔叔、小姑姑以及小姨,这些祖父之下的父辈们。

刚刚说了,他爸爸是逃离家族,其实他爸爸的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也是逃离家族的,只不过每个人逃离的方式,不大一样。

阿宝爸爸是坚定跟家族划清了界限,一头扎进了当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后来在香港娶了阿宝的母亲——浙江一个地主家的小姐为妻,生下阿宝的哥哥后,又很快返回了内地。

那个哥哥,他父母没有养,送了人,所以不管是书中,还是剧中,阿宝的哥哥都只有一个栖居地,也就是香港。

这是阿宝人生的伏笔,也算是他父母人生后来的福报吧。

阿宝爸爸重返内地后的人生,没有详细的记录,只有两件事,书中说的特别详细。

一件,是大风潮过去,阿宝的哥哥携妻从香港来上海,想把阿宝带去香港,和自己一起做非洲的外贸生意,阿宝爸爸坚决反对。

一件,是阿宝和雪芝恋爱后,雪芝的五个哥哥姐姐一起到阿宝家劳动的地方吵闹,逼问阿宝爸爸为什么让那样的儿子与他家女儿恋爱。

阿宝爸爸不仅不退让,还教育对方说,读书能改变命运,闹剧结束,他还很明确地支持阿宝跟雪芝一起。

其他的方面,只能一些只言片语可以判断,他当时回来,从事的,或者说他去香港从事的,就是【潜伏】中余则成那样的秘密工作。

这个,大家懂的都懂吧?

因为从事过秘密工作,所以后来,遭遇抄家、清算、破四旧那场风潮时,阿宝爸爸便经历了各种极端的考察。

其中最典型的,大概就是书中记录的——没完没了的深夜写材料。

以至于,后来整个风潮过去,阿宝爸爸仍对过往心有余悸,并因此坚决反对阿宝经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总之,因为过去那段特殊经历,阿宝爸爸后来被下放到了一个叫做‘两万户’的地方去改造了,阿宝的少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后来他和雪芝分手,也是因为那里。

阿宝的大伯,类似于【大宅门】里的三爷,也就是白颖宇。用上海话讲,那是个妥妥的上海小开:

「天天跑书场,吃大餐,喝老酒,不爱读书,

阿宝的小姑姑,跟一个姓黄的工程师结婚了,后来因为帮朋友保存一个皮箱,在风潮中被破四旧小组清算,为了留在上海,夫妇俩被迫离婚。

阿宝母亲唯一的妹妹,也就是阿宝的小姨,先后嫁了两任丈夫,结果都不好,后来风潮来临,实在没法儿过日子了,便厚着脸皮跟阿宝他们一家一起生活。

阿宝的小叔,书中没有更多记录,至于他具体做什么,人怎么样,就不大清楚了。

阿宝家族后来的结局,是这样的:

他们一整个大家族,因为抄家风潮,被一分为三,家中原来月月躺着吃利息的家产全被没收了,没了经济来源之后,家族也从富贵云端跌落。

大伯一家被迁到提篮桥石库门,每月领29.3元;祖父和阿宝的小姨一起,被迁到了闸北鸿兴路,每月领84元。

小叔叔一家,则搬到了闸北的亭子间,每月68领元。

所有费用,都是政府发的。阿宝爸爸跟家里决裂了,所以单独不算在家族内。

再后来风潮过去,祖父的三开间大宅被归还,可大伯却自私地不顾父子及兄弟姐妹的情分,将宅子户主霸占了去。

如此还不算,所有住进那栋老宅的兄弟姐妹,还得算生活费,后来阿宝小姨说要上法庭说理,大伯才同意让一家人免费住。

再后来的后来,一切风浪过去,阿宝爸爸被安排了工作后,拜托阿宝去拜访了一个人,就是他曾经的老师。

这个人是个厉害人,据说被关了有20年之久,重获新生后,职级相当高。

剧版【繁花】中,帮李李找香港厨师时,爷叔拜访过一个级别很高的人,那个大概就是王家卫导演从书中摘取的原型吧。

算是一种暗喻——爷叔能成事,除了他自身的专业能力,背后主要依靠的,本质上其实还是旧关系旧人脉。

如此看看,是不是也就理解了王家卫导演的拍摄方法?

很多东西,他不敢拍,其实也无法拍,让阿宝没有至亲的家人,这本身就是给他的发家致富找的一个噱头。

或者更明白地说,是个悬念。

有时候,啥都讲明白了,其实反而就没意思了,【繁花】能被评价为孤品,我觉得不仅仅因为导演是王家卫。

最重要的是,王家卫从原著那些星星点点的男女俗世中,提取到了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某种东西,而那些,又恰恰是大家很需要的。

如此而已。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大概就这样子吧:朦朦胧胧,恍恍惚惚,影影绰绰,不确定间把确定的一切,都讲了。

对吗?

我是新奕,谢谢坚持读完全文的你。如果顺手,就请点个赞,点个关注或者在看吧,愿在今天相遇的我们,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