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最出名的兰花诗:郑燮【题画兰】,无一个字写兰花,句句都是称赞

2024-04-14国风

兰花,被称为「花中君子」,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其高雅脱俗的气质和独特的魅力,常常成为诗人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在众多的兰花诗句中,最为出名的要数清代诗人郑燮的【题画兰】了。


郑燮的【题画兰】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触,将兰花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全诗如下: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译文】

兰花生长在深山的最高处,在突出的岩石和深深的裂缝中生长,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脚下并不是没有浮云翻滚喧闹,只不过是不兰花从不关心他们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

【注释】

顶:顶头
突:高出周围
稠:浓郁
非:不是
浮云:天上的云
闹:喧哗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并没有出现一个「兰花」的词语,却句句都写了兰花高洁的情操和坚贞的品格。
首先,诗中的 「身在千山顶上头」 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兰花置于高山之巅,形象地描绘了兰花生长的环境。这里的「千山顶上头」并非实指,而是象征着高洁、远离尘嚣的境界。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兰花独特的生长环境,也暗示了诗人自己高尚的品格和追求。

接下来,「 突岩深缝妙香稠」 ,进一步描绘了兰花的生长状态。兰花在突出的岩石和深深的缝隙中生长,然而,即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兰花依然能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这里的「妙香稠」既是对兰花香气的赞美,也是对兰花生命力的颂扬。通过这一描绘,诗人展现了兰花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诗的后两句中,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深深喜爱。

尽管有浮云缭绕,但兰花依旧不为所动,来去自如,毫无牵挂。这里的「浮云」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诱惑,而兰花的「来不相知去不留」则展示了其超脱尘世的品质,既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也有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境。

这样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兰花的清雅脱俗,也体现了诗人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从整首诗来看,郑板桥通过对兰花的描绘和赞美,寄寓了自己对于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郑板桥作为一位文人画家,对于自然之美和生命之韵的深刻洞察和独到理解。

总的来说,郑板桥的【题画兰】是一首借物抒怀、寓意深远的佳作。它不仅赞美了兰花的高洁品质,更通过兰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艺术的独特思考和追求。

最后来介绍一下诗人郑燮。郑燮,即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他的一生虽考中了进士,但在仕途上并没有平步青云,仅做过知县等芝麻小官,为官清廉刚正,是一位百姓称道的好官。

郑板桥主要客居扬州,是当时的「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而他最擅长的便是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