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29日,青春版【牡丹亭】在中国台北戏剧院正式首演亮相,自此开启全球巡演。20年来,青春版【牡丹亭】常演不衰,所到之处一票难求,甚至深远地影响了整个戏曲生态,可谓昆曲「入遗」以来令人最为振奋的「现象级」作品。
牡丹花开二十年,2024年,【牡丹亭】青春依旧,传承不息。
2004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
我们选中【牡丹亭】,因为这部戏本身就是 歌颂青春,歌颂爱情,歌颂生命 ,容易被青年观众接受。【牡丹亭】是汤显祖的扛鼎之作,明传奇中的翘首,几个世纪以来在舞台上搬演不辍。我们把这部戏定名为:「青春版【牡丹亭】」,其实也就 象征昆曲生命,青春永存 。
——文学家、戏剧家、昆曲制作人 白先勇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演出时间】 2024年6月21日(周五)19:30 【演出时长】 约180分钟 【演出地点】 西演SPACE·易俗大剧院
剧本 —— 白先勇掌舵·顶尖文化学者共创
明末汤显祖的【牡丹亭】一经问世便掀起一轮热潮,「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而众多戏班竞相搬演足见其「场上之盛」。 原著之伟大体现在执着的精神和奇丽的曲辞 :汤显祖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又死而复生的故事,展现其「至情」的精神理念;同时,【牡丹亭】之曲辞体现了汤显祖高超的语言艺术造诣,被誉为「灵奇高妙」「词曲之最工者」。
【牡丹亭】第一回
面对这样一个剧坛巨擘的戏曲经典之作,后人在整编之时是要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的,稍有不慎就会遭到诟病。因此,在编剧工作上, 艺术总监白先勇先生亲自掌舵 ,邀请华玮(加州大学柏克莱文学博士)、张淑香(哈佛大学文学博士)、辛意云(台北艺术大学古典文学教授)三位著名学者组成编剧小组,大学教授古兆申、郑培凯和周秦等担任顾问,公演一年前就开始准备,不断打磨了五个月才完成整编。
编剧小组的专家们秉着「只删不改」的原则,将原著的五十五折凝缩为二十七折,根据主题「情」字分为上本「梦中情」、中本「人鬼情」、下本「人间情」。曲牌唱词的取舍、折子秩序的重组、冷热场的搭配,都经过仔细的考量,并且一折一折去请教总导演汪世瑜。青春版【牡丹亭】可谓是对原著的忠实回归, 既彰显了汤显祖经典原作之精神,又延续了数百年来昆曲表演艺术的精华 。 表演 —— 顶级昆曲表演艺术家 汪世瑜、张继青 昆曲的价值不单在案头,更是在场上;剧本的整编可以通过文本细读等方式实现与前人的跨时空对话,但 昆曲的表演却极其依赖口传心授、守正传承 。要想呈现出【牡丹亭】应有的样貌,呈现出「原汁原味」的昆曲【牡丹亭】,就需要尊重昆曲的表演传统。
汪世瑜老师(右)授戏
青春版【牡丹亭】主演俞玖林(左)
青春版【牡丹亭】已集齐一群青春靓丽的「小兰花」,但他们的功力尚浅,还无法支撑起这一台大戏。为此, 白先勇先生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特意邀请了「巾生魁首」汪世瑜和「旦角祭酒」张继青前来坐镇 ,还有姚继焜、蔡正仁、周秦等名家前来指导,并请汪世瑜和京昆小生、新锐导演翁国生担任导演。【惊梦】中的「梦会」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最重要的对手戏,表现二人相会幽欢之事。传统的「梦会」表演风格倾向于收敛,彼此水袖的触碰已是极致。但白先勇先生一再要求这段戏要表现出「情」与「性」的交织,因此, 导演汪世瑜在教授表演时 ,特意拉近了生、旦二人的动作距离, 同时加强了水袖的舞动力,使其又时不时地绞缠在一起,充分反映了一对梦中恋人狂热的爱 。这样的改动是写意的,同时也是符合青春审美的。
青春版【牡丹亭】中出彩的,还有众花神的表演。在汤显祖原著中,花神只有一位,是束发冠、红衣插花的男性角色。青春版【牡丹亭】将花神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承担了渲染剧情、强化主题、突出主人公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花神中专设了三位男花神,以示阴阳平衡,也让群戏表演变得更灵动。 台北艺术大学舞蹈学院教授、「云门舞集」创团舞者吴素君受邀来为众花神设计舞蹈 , 她将现代舞的理念融入传统戏曲中来 ,主张以「流动」取代「定格」,让「情」通过舞蹈的张力铺满整个舞台。
舞台—— 大咖云集 昆曲新美学
知名影视导演王童担任美术总监,并与曾詠霓共任服装设计,书法家董阳孜、画家奚淞提供舞美支持,著名摄影师许培鸿负责拍摄剧照……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阵容是史无前例的,是 「一次学术界、文化界和戏曲界的大结合」 ,也是白先勇先生自述青春版【牡丹亭】成功因素之首。
2006年,青春版【牡丹亭】走出国门,在美国伯克利成功首演,又巡演至尔湾、洛杉矶和圣巴巴拉,处处受到热烈追捧,席间半数都是非华裔观众。评论家伊丽莎白·史怀特谈道:「这个戏压倒性的成功,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一则 它将中国文化遗产中几乎忘却了的奇珍再度重现,并令四百年之久的作品在国际上大受欢迎。 」另一位评论家泰德·缪斯更是大呼:「2006年是属于【牡丹亭】的。」之后的十余年,青春版【牡丹亭】的足迹又陆续去到了英国、希腊、新加坡等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世界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