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昭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许多人儿时便能够背诵的第一首诗(这首诗是李绅的【悯农二首】)之一,另一首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而且大多是母亲教的。入学后,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晚唐时期一个叫李绅的诗人(李绅写【悯农】时才20多岁),对他充满了景仰与好感。
【悯农】这首诗写得真是太好了!听老师详细讲解后,我和同学们都这样认为。
然而,长大后却发现了李绅的另一面。据记载,几十年后,李绅做了大官,成为朝廷大员。此时,各地农民兄弟只要一听到写【悯农】的李绅来了,那是都吓得拔腿就跑啊一一别人当官要钱,李绅这家伙不光要钱,还要命,活脱脱一个酷吏啊。
李绅在淮南当节度使时,根本不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完全丧失了诗歌里的悯农之心,露出一副腐官酷吏嘴脸:「持法峻,犯者无宥。狡吏奸豪潜行叠迹。然出于独见,僚佑莫敢言。」
在李绅的暴政下,黎民百姓终日惶惶不安,纷纷渡江淮而逃难。而当部下向他报告「户口逃亡不少」时,这个曾经同情农民的李绅,却这样对他的部下说:「汝不见掬麦子乎?秀者在下,秕糠随流者不必报来。」在官老爷李绅的心目中,老百姓不过是那「随风而去的秕糠」,不值一提。
官越做越大,李绅的日子也越过越奢侈。
有一次,他邀请同为诗人的好友刘禹锡到自家做客,席上山珍海味,各种美食;席间歌伎劝酒,场面奢华,耗费巨大,远超李绅个人正常收入所能支持。刘禹锡实在难忍,便当场作诗,写下【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司空」指的是李绅,李绅曾经任过司空这个官职;而「江南刺史」指的是刘禹锡自己,当时他在苏州做刺史。这诗的意思是:这么奢华的酒席、这么漂亮的美人,你李绅已经司空见惯,却让我看得肝肠寸断。就从刘禹锡的这首诗,留下了「司空见惯」这个成语。
更让人气愤的是,李绅每天在家命下人宰杀300只鸡,但只吃鸡舌头,剩下的鸡肉在后院堆积如山,宁可腐败烂掉,也不愿意分给穷苦百姓充饥果腹。三九寒冬的时候,因为自己宠爱的小妾想喝蛤蜊汤,李绅竟然逼着全城的百姓到河边凿开冰块去挖蛤蜊,根本不顾大家的死活。
李绅的【锄禾】诗充满了正能量,因而能千古流传。李绅也因此在后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悯农爱民」的形象。但其后的言行(奢侈、抱团、残暴、欺凌百姓、冤案、司空见惯,等等)却让人失望,甚至有点令人不齿。这说明,人就是一种口是心非的怪物,美丽的语言未必来自美丽的心灵,为上帝塑像的人不一定都是圣徒。鉴此,希望老师们在教【锄禾】和【悯农】诗、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时,也能把诗作者李绅的另一面告诉孩子们,使他们学会全面认识、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作者简介】曾昭安,湖南洞口一退休干部,文学、文史爱好者,码字笔耕近半个世纪,小有成就。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