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林曦的画|20幅文房画,那些杯杯盏盏,瓶瓶罐罐的欢喜

2024-06-21国风

🌠

书斋内设长桌,小几,几案上设花瓶

有花时,插花盈瓶,以集香气

闲余时,置菖蒲白石,收朝露以清目

墙壁间挂古琴一张,画一张

桌上斑竹笔筒一只,笔洗一个,镇纸一只

……

在明代文人笔下的书斋里

这样的摆置,俯仰皆是

林曦水墨作品

与你小小玩耍☺

林曦,是深深懂得古人传下的这些好的。

在一次采访时,她提到,十分钟爱明时文人的书房。那是与目下的繁忙不同的另一番存在:

笔墨纸砚,文房清供,杯杯盏盏,瓶瓶罐罐,插上花,煮上茶,安安静静里,只有自己,整个人犹如充了电,放松又饱满。

因着深爱这样的滋养, 林曦致力于做古典与传统的转译人 。她将古老的文房,以契合当下的语境与审美一一呈现,在器物里,也在画作里。它们是太湖石,是汝窑的笔洗,是随身沉香,是琉璃清供……

中式文人的传统,敏锐又诗意,如同雨后的窗台长了青苔,人们不会抹去,而是任其留下,那一抹青色,像自然,像林泉。

这样的诗意也在文房里,是为着看到时眼睛清明,使用时也趁手,且是长长陪伴的亲密伙伴。

今天,我们来看林曦老师的20幅文房的画,和器物。

(「文房」一词有二义,一为文人的书房,一专指书法、绘画与读书的文具。本文所指的是第二种释义)

在【说文解字】中,「盂」的意思为饮器,也就是盛放液体的器皿。后来,单独分离出了水盂,它伴着写字读书的人,一直至今。

水盂也叫水丞、水注,写字时可为砚池添水,也常常会配一只精致水勺,以舀水入砚池,讲究也雅致。

因着水盂在写字时的重要角色,它也被称为 文房第五宝 。盛着清水的水盂,常常承载着主人的审美与意趣,一勺清水,一行字,身心都得到滋养,所以古人这样说它,「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

爱写字的小伙伴,对笔山很熟悉了,它用于写字画画时搁置毛笔用,因似起伏的山峦而被称为笔山。

宋时的文人,最爱笔山。「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在宋时,文人士大夫十分崇尚「仁者乐山」的思想,有仁德的人喜爱青山, 希望自己像高山那样安于义理 ,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所以他们书房里的文玩,常常有山的样子。

笔山的材质丰富,陶瓷,玉,水晶等,都可做笔山,暄桐文房曾用琉璃制作过可爱的桃花冰笔山 😊

手中那支笔,能写胸中丘壑,也可置于层峦山峰间,这是中国文人的诗意,正如宋时大儒刘因所说:何物能支笔万钧,案头依约远山痕。

「茶盏」这个称呼,源于宋时的文人,且沿用至今。

你知道么,喝茶的器具在唐代时还是那种利于手把持的大碗的形制,到了宋代,宋人爱喝茶尚文雅,他们的喜好使得茶盏在器型上有所变化,变得 秀丽和挺拔 :盏壁斜伸,碗底窄小,亭亭玉立,就像文人。

明清时,又将茶盏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的形制,也称盖碗。

无拘什么形式,茶盏的意义还是在于喝茶的本真。诗里说,「乍暖轻凉正及晨,笔床茶灶总随身」,对爱茶的人来说, 喝茶是一种生活常态 。无论书房或是郊野,烧水煮茶,伴以茶香,是无需多言的欢愉。

林曦水墨作品

最早时候的香炉,可追溯到商周,那时还称作「鼎」,用以宗庙祭祀。

因为古人相信,香可以沟通可见的有形世界和不可见的无形世界,用它来供奉神佛,祭拜祖先。

后来,香变得文人化,在书房,点上香,便是一片清幽的处所。就像苏轼的那句,「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碧纱窗下的香气氤氲 ,与夏天的午睡十分相契。

香炉的形制有鼎式、炉式和塔式,将香粉或香材放入炉内点燃,使香气缓缓散出,便可享受好闻的香气了。

不同于我们日常的香水,也迥异于寺院的尘烟,它会因不同的香材,散发出各式香气,或是杏子的甜香,或是青苔的凉意……

也愿你,夏天有香气。

太湖石这种石头,相信小伙伴们都不陌生,在中式庭园游玩的时候,或多或少有看过。

明代的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这样写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

太湖石,因产于苏州太湖地区而得名。这种石头坚硬润泽,石上有相互连通的洞孔,高的可作假山,点缀庭院。小巧的太湖石十分难得,多放置在几案上,作清供把玩。

关于太湖石的故事,古往今来有太多,我们所熟知的米芾,宋徽宗都是太湖石的收集者和爱好者。这里想与你分享陆游的一句诗,「花如解语应多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 」。

无论古今,文人们在书房,常常怀有对自然林泉的向往。虽不能时时身至,但用心布置,我们的周遭,也可以有山林的清雅。

喜欢那一片绿荫,清泉,山间小径,便将它们化在瓶中,钵里,置于书桌案头,读书时,写字时,喝茶时,一抬头,眼里心里,都有山林。

【世说新语】里有一句话:会心之处,不必在远,便也是这个意思。

也愿你,案头有山林,心与眼都清凉。

小小Tips: 常用作案头的绿植种类有:铜钱草,菖蒲,兰花,文竹,青苔等,可依着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