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唐诗品鉴 羽毛知独立 黑白太分明 杜甫 【花鸭】

2024-09-12国风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本诗写于杜甫到了成都,修好草堂安顿下来之后。这时杜甫四十八九岁了。

回顾前半生,他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发挥自己的才智,但是污秽官场并没有他的位置。再加上安史之乱,一路走来真是荆棘遍地,内心满是挫败感。

入蜀是他自己的选择,入蜀相当于远离官场,完全进入隐居的状态。

草堂物质条件并不是很好,杜甫内心却获得了安宁,他有余暇和兴致,为身边观察到的事物写诗记录。

【江头四咏】分别写了丁香、栀子、鸂鶒(xī chì)、花鸭。丁香、栀子是常见的小花,鸂鶒、花鸭是常见的水鸟。可以说,都是「凡种」,并不名贵,也极少有人写诗歌颂。而杜甫却专门为每一样事物写了一首诗,这本身反映的是杜甫的心态,他认为自己就是普通人,和这些小花水鸟是一样的。

花色羽毛的鸭子,身上没有沾上污泥渣滓,在阶前怡然缓行。

鸭子的习性是在水中凫游,在岸上行走,水岸交界的地方,必然多泥泞污秽,但是鸭子却可以做到一尘不染,走起路来不急不躁。

每一只花鸭都有自己独特的羽毛,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并不会泯然于众。有一点不太好的就是过于黑白分明,颜色分界太清晰。

羽毛独立、黑白分明,按说在艺术上可能是不太提倡的。从本诗的用词来看,杜甫所描述的花鸭应该也不是什么名品种。但是结合首联和颔联,杜甫表面上说的是花鸭,其实在谈论的是一个人的操守。

一个人在泥泞的尘世间摸爬滚打,却能保持内心不沾染污尘。不急不躁,慢慢度过每一天。这是很妙的生活状态。他的内心有着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并不同流合污。只是这样一来,内心对于是非的观念就比较执着,不会妥协。

到了颈联,本诗到底是在说花鸭,还是在说人的操守行为已经很模糊了。既然诗题是花鸭,那么就继续用花鸭来代表。

特立独行,是非分明,不染泥尘的花鸭注定会遭到众人的妒忌。只是花鸭感受不到,或者他根本不在乎。作为旁观者,很想劝一句花鸭,不要这么有个性,引人妒忌并不是好事。

既然有人投以稻梁饲养,就不要发声惹人讨厌,最后搞的没有人投喂了。

花鸭特立独行遭遇嫉妒,会让它有失去被投喂饲料的风险。

这里显然说的不是花鸭了,而是杜甫自己。

安史之乱前,李林甫曾说过一段话斥责言官,他是这么说的,「君等独不见立仗马呼?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

意思是你们看门口那些站立的仪仗马,只要一声不吭,每天就是好吃好喝的待遇。但凡叫了一声,就会立刻被赶出队伍,再也没有精饲料吃了。你们觉得值吗?

意思是让言官不要出声。

杜甫在长安时因为李林甫的乱来,断送了科举晋升的路。想必对李林甫的行事为人是有着非常不好印象的。因此,在本诗,他借劝解花鸭,对李林甫的言论和当时被收拾的服服帖帖的言官们进行讽刺。

为了口吃的,尊严和操守是可以不要的。但这是杜甫绝不赞同的。

所以,本诗写的是花鸭,其实说的是杜甫自己。

花鸭是凡物,杜甫是普通人,凡物和普通人都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操守,并不会为五斗米折腰。

哪怕这么做的代价就是不会有人再给予稻梁薪俸,只有自己挣扎谋生,杜甫也是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