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史理学思:白居易的犀利讽刺,世人常误读,不懂历史还以为是赞美

2024-09-08国风

唐代诗人白居易以其直率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批判闻名于世,他的一生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其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更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

作为文学巨匠,白居易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在白居易的诗作中,我们很少看到轻佻浮夸的辞藻,他的文字虽然朴实,却蕴含着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揭露,细腻的描写与直击人心的讽刺,共同构成了白居易独特的文学魅力。

但是, 白居易也写过一首讽刺意味浓厚的诗,那就是赠予刘禹锡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此诗中的名句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但很多人却误解了其真正含义。

一、忧国忧民的诗人

与浪漫飘逸的李白不同,白居易的一生更多地被忧国忧民的情怀所笼罩,尤其是他晚年的生活,更是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但令人感慨的是,尽管他有着满腔的热血和才华,却鲜少得到时代的回应,他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愤懑和无奈。

实际上,白居易出身于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白季庚曾任过县令,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青年时期的白居易虽然也遭遇了科举的挫折,但这种挫折对于有志青年来说,不过是成长路上的磨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居易的生活却愈发艰难。

他怀揣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来到长安,却没想到现实远比他想象的要残酷, 他的理想和才华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安史之乱的爆发,更是让白居易的仕途之路充满了坎坷。他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愤怒。

白居易是一个有着深厚家国情怀的人 ,就拿他的【卖炭翁】来说,就能看出他在个人遭遇挫折时,依然心系天下百姓,他无疑是一个有着高尚情操的人。

二、放纵的刘禹锡

公元826年,唐朝再次发生内乱,宦官专权,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刘禹锡作为当时的一位官员,虽然有一定的才干,但他的放纵行为却引起了白居易的强烈不满。

刘禹锡在任期间,不仅贪污受贿,还纵容手下胡作非为,甚至在民间强征暴敛,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有一位老农因为交不起重税,被迫卖掉了自己的耕牛,事情传到长安,引起了朝野的震动。

这一事件让白居易深感痛心,他知道这样的官员的存在,是国家的不幸,也是人民的灾难。

三、白居易的犀利讽刺

内乱发生时,白居易已经辞官归隐,他的心态已经变得十分淡然,因为对时局的失望,白居易的诗歌中充满了讽刺和批判。

刘禹锡的放纵行为发生后,白居易的心情已经没有太大的波动。

他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官员的腐败和放纵是难以避免的,白居易不想说什么劝人向善的大道理,那不是他的风格, 于是他写下了一首【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用十分犀利的讽刺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这首七言绝句,前半阙在说美酒佳肴的享受,下半阙则是传世名句: 「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却不知你心已入魔道。」

刘禹锡不仅贪污受贿,还沉溺于享乐,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放纵,而是彻底的堕落。

白居易的这首【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表面上是在描绘一出盛宴,实际上则暗含了对刘禹锡的深刻讽刺。

除此之外,还有一层深意,这里的「美好」并非单单指物质的享受,而是有一层双关, 指的是刘禹锡的腐败行为。

是啊,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官员的腐败和放纵,这样的事就算是放眼整个历史也是极为罕见的,世间是没有这样的「美好」的,只有「魔道」才有。

宋朝文人曾经评论白居易的这首【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认为此讽刺手段犀利而深刻,真是匠心独运。

来源:中国知网【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诗微言辩释——与杨义先生商榷】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