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艺术魅力成为诸窑之冠。
它,乳光莹润,似玉非玉胜于玉;它,质地淳厚,开片声似琴如铃;它,色彩奇幻,意境幽远绝世无双。
众所周知,钧瓷烧制技艺是禹州神垕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2008年6月7日,钧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细微节尚不能尽也。」这是古书上对烧造钧瓷技术的粗略描述。钧瓷的生产工艺极为复杂,烧制不易。
因此,从选料到烧成,七十二道工序无论哪道稍有不慎,都可能前功尽弃。
在繁琐的72道工序中,有两道工艺极其重要,那就是素烧和釉烧。
成功的烧成过程必须在合理的烧成制度下进行,对于普通的陶瓷来说,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和压力制度。而
钧瓷的烧成,经历了由先素烧再釉烧,由常温加热到高温,再由高温冷却到常温的一个过程。
温度的变化使胎体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如脱水、氧化、还原、分解、化合、熔融、再结晶等。在这个过程中,胎体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最终达到所需要理想的指标。
一、什么是钧瓷素烧?
钧瓷素烧前,需要将成型的湿坯晾干。然后在900℃~950℃的氧化焰中进行烧制,素胎烧好以后,然后拿出来上釉,上釉以后再次进行烧制,出窑才是成品。
二、钧瓷素烧的作用:
1、素烧后的坯体吸水与硬度强度增大,
利于施釉、装窑等操作,可减少工人工作时对胎体的破损。
2、经过素烧,胎体内的有机物质被氧化挥发,水分蒸发,到釉烧时可避免这些物质的挥发而导致釉面出现棕眼、釉泡等缺陷,碳素被氧化形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时避免了碳素的沉积,
可使钧瓷釉色光亮、鲜艳。
3、
素烧后,胎体强度增加增大了吸水力,同时也提高了吸釉能力,使釉层达到理想的厚度,并能保证施釉的工艺质量要求。
因为钧瓷釉层较厚,在1.5―2毫米之间,不经过素烧的胎体,吸水力低经不住釉的吸附,泥坯表面湿透后容易产生气泡等缺陷,上釉烧成后,还容易出现脱釉、缺釉等问题。
4、
素烧就是为了增大釉烧的成品率。
素烧后可对素胎再进行一次筛选,因有些缺陷在素烧后才显得比较明显,如隐裂纹、棕眼等,去除不合格的素胎,能进一步提高釉烧钧瓷成本的质量。
钧瓷的烧制工艺是比较复杂的,釉变不可控制,素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
所以为了提高烧制质量,技术人员经过千百次的大量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很多新的经验,以保障钧瓷烧制的成功率和质量。
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与钧同乐在不断探索传承和创新的结合,让传统艺术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中国的陶瓷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