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唐代12位皇帝的诗词,唐玄宗多情,唐昭宗凄怆,最经典还是唐太宗

2024-03-03国风

唐代是中国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兴之所至,皆能作诗。

唐朝有帝号的皇帝总计22位,有十个传世的便有12位之多。

其中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等都是重要的诗人,对唐诗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起来读读这12位皇帝的代表作,比较一下水平高低吧!

1、唐高祖李渊

作为开国皇帝,李渊并没有在诗歌上投入很多经历,也没有佳作传世。

【册府元龟】中记载了一首仄韵五绝【为秦王制诗】:

圣德合天地,五宿连珠见。

和风拂世民,上下同欢宴。

据说这首诗是写给还在做秦王的李世民,但其是否是李渊之作,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质疑。

2、唐太宗李世民

大唐以武开国,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成就了千古一帝。

他不仅雄才大略、德才兼备,更是直接地推动了大唐诗歌的繁荣。

他的创作包括五律、七律、五绝、古风等诸多诗体,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萧瑀,字时文,出身兰陵萧氏南梁房,为后梁帝王之家,孝顺好佛,工于书法。

萧瑀的妻子是献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与李渊是姑舅表兄妹。

李世民登基后,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他性情刚直,处事严厉刻板,不善与人交往,屡次忤逆圣意,遭到贬斥。

贞观九年,萧瑀第四次被罢相,并被贬出京城,出任歧州刺史。李世民写了这首诗送给他,并勉励他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诗意也是如此,在狂风中才能识别坚韧的草木,乱世中方能分辨忠臣的臣子。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考验,才能识别出谁意志坚强,谁忠诚可靠。

而只有忠诚也是不够的,只知勇猛的莽夫难懂为国为民的道理,只有智勇双全者,才有智慧、有见识,怀有仁爱之心。

这首诗诗意浅显,但寓意深刻,极富哲理,前两句更是传颂千古的名句。

3、唐高宗李治

作为前有李世民、后有武则天的皇帝,李治的文治武功往往遭人忽视,反而是花边八卦更为人所津津乐道。

李治性格谨小慎微又犹豫多情,十分喜欢作诗,诗赋创作被列入进士科考试,就是他在位期间。

这首【谒大慈恩寺】延续了一部分齐梁色彩:

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与大部分皇帝写诗具有强烈目的性不同,李治这首诗写的却是自己的心灵感受,「超然物外心」一句更像是一位不染凡尘的隐士所作。

开篇「日宫」本指太阳,「月殿」本指月宫,李治以神仙宫殿代指大慈恩寺,以「万仞」、「千寻」比喻大殿如高山巨擘一般的巍峨姿态和恢弘气势。

然后以「花盖」喻指御驾的马车篷,以「幡虹」喻指寺中长幡,描绘仪仗的辉煌和阵势的隆重。

颈联写天边的晚霞笼罩着绣幕锦帐,细密精巧的珠宝装饰如同罗网覆盖建筑,极言寺庙的华美。

尾句皇帝望着深邃遥远的云天之景,心中蓦然生出的却是一股超脱尘世之外的思绪,隐约可见其与众不同的性格色彩。

4、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建立了武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她的个性果敢,才华傲人,人生更是曲折离奇。

她14岁入宫,赐号「武媚」,做了唐太宗李世民12年的才人,却与太子李治产生感情。

公元649年,太宗驾崩后,李治登基成为高宗,武则天入长安感业寺为尼。

她在寺中孤独寂寞,为李治写下了这首缠绵悱恻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相思过度,魂不守舍,恍惚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心力交瘁,瘦弱不堪,只因太过思念你而憔悴。

如果你不相信因为思念你,近日来泪流不止,那就请打开衣箱吧,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

这首诗写尽相思之苦,曲折婉转,凄切哀怨,隐含着对情郎归来的满满期待。

但若说 更能够体现武则天性格色彩的诗,还要看这首【腊日宣诏幸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相传这一年腊月初八,武则天准备驾临上林苑,于是提前写下这首诗,命令春神提前让百花连夜开放。

使者到上林苑宣读了这封诏书,第二天早上,名贵花种接连开放,等女皇到达之时,百花盛开,群臣万分诧异,不得不为女皇所折服。

这首简洁明快,主题鲜明,既充满浪漫主义情调,读来又让人深深感受到女皇的霸气。

5、唐中宗李显

公元683年李治病死后,李显曾经继承皇帝位,但短短55天后就被废了。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人发起神龙政变,太子李显复位称帝。

然而在位五年多,他便被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

【全唐诗】收录李显诗词七首,试录一首【登骊山高顶寓目】 :

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

阊阖雄里閈,城阙壮规模。

贯渭称天邑,含岐实奥区。

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图。

「阊阖」,典出【楚辞·离骚】,原指传说中的西边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也借指京城。

「閈」(hàn),意为墙垣;「天邑」,代指京都;「奥区」,意为险要的腹地;「皇图」,意为王朝的版图。

李显这首诗,是在登上长安郊外骊山之巅所作。从内容上看,并没有太多值得称道之处,只是从历史、地势、城池、宫殿等不同维度描绘眼前风光,但遣词造句精雕细琢,可以看出李显的学问功底之深。

6、唐睿宗李旦

李旦是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

李显第一次即位被废后,他做了六年的皇帝,但在母亲的强权压制下,并没有过问政事的权力。

武则天称帝后,建立武周政权,降李旦为皇嗣。

公元710年,李显被毒死后,李旦之子李隆基联合禁军将领发动政变,拥立李旦为帝。

但他二次称帝也只做了两年皇帝,两年后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

他为相王时曾作诗【侍游应制】,现刻于石淙河摩崖上,是流传最广的一首: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峣嵩镇南。

地首地肺何曾拟,天目天台倍觉惭。

树影蒙茏鄣叠岫,波深汹涌落悬潭。

□愿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御通三。

这首诗少了一个字,同样仍存齐梁余风,注重形式和雕琢,开始讲究格律,但还存在着平仄失调的问题。

他的诗,内容和题材比较单一狭窄,只有写景、宴会应和(应制)或写给臣子的寄语。

「嶾嶙」(yǐn lín),也作隐嶙,形容山高的样子;「崿」(è)为山崖;「岧峣」(tiáo yáo),即山高峻耸立貌。

「地首」即大地的头颅,指地的最高处,多指昆仑山;「地肺」即茅山,古人认为茅山是昆仑山脉绵延而成,为地中之肺,四周之洞为肺叶,地穴之水终日沸腾不止为肺管,故比之于肺;「天目天台」则分别指天目山和天台山。

公元700年,武皇则天曾游于此,与群臣会饮、题诗、铭刻等,此诗大约写于此时,有应和女皇之意。故而李旦连用四大名山来与石淙山做对比,极言其胜景非凡。

7、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少年时英武神明,匡扶唐室,为父亲夺回了皇帝的宝座。

他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开创了国力空前强盛的「开元盛世」。

开元年间,社会高度繁荣,艺术氛围也发展到了极高的程度,出现了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著名诗人,也使唐诗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他当然也会写诗,还曾度曲填词,创作了词牌【好时光】,属于最早写词的人之一: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这是一首仿效民歌,写男子向姑娘求婚求爱的新词,强调爱情不光依靠容貌,更要基于两人的情意。

这首词语言生动明快,如民歌般率真直接,极为符合他酷爱音乐、性格多情的人设。

8、唐肃宗李亨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李隆基向成都奔逃,太子李亨却带着两千禁军北上,在朔方军的大本营灵武登基。

在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名将的辅佐下,李亨在抗击叛军中逐渐占了上风,一步步收复长安,诛杀叛军,迎回李隆基。

李隆基回到长安后被奉为「太上皇」,不再过问政事,只靠娱乐度日。然而短短两年后,他身边所有亲信和熟悉的宫人都被遣散,自己孤身在宫中,形同软禁。

他在位7年,762年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终年51岁。

他在位期间作诗四首,其中有一首颇为特别。他有一位股肱之臣李泌,经常辟谷不吃饭,肃宗便亲自烧梨给他吃。

他的几个弟弟听后,表达了对臣子的羡慕,几人联诗纪念,留下了这首【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

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颍王

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信王

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益王

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李亨

9、唐德宗李适

李适是唐代宗李豫长子,唐肃宗李亨的长孙,

他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

后来却因为苛捐杂税、贸然削藩等问题,引发了社会混乱,多地兵变,被迫出逃。在宰相李泌及大将李晟、浑瑊等人协力平乱后,为政绥宁,宠信奸臣,并为晚唐朝廷埋下了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等隐患。

李适善属文,工于诗,大力支持「古文运动」,不断网罗人才,以至文治大兴。

李肇【国史补】中记载,「德宗晚年绝嗜欲,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

其中是否有吹捧成分不可说,然而他的诗确实十分工整精炼,如【九月十八赐百僚追赏因书所怀】:

雨霁霜气肃,天高云日明。繁林已坠叶,寒菊仍舒荣。

懿此秋节时,更延追赏情。池台列广宴,丝竹传新声。

至乐非外奖,浃欢同中诚。庶敦朝野意,永使风化清。

10、唐文宗李昂

公元826年,宦官刘克明等杀死唐敬宗,欲立绛王李悟为帝,然而宦官王守澄、梁守谦等人联合了神策军,逼宫斩杀了他们,拥立李昂为帝,即唐文宗。

李昂虽然是由宦官拥立,内心却十分痛恨宦官集团把持政权的弊端。

他性格恭俭儒雅, 悲悯仁慈,即位后更是励精图治、宵衣旰食,革除奢靡之风,致力复兴王朝,尤其对宦官专权「心愤仇耻,志除凶慝。」

然而,一来自身才能有限,二来积重难返,他终究无力挽大厦于将倾。

李昂在位期间,曾两次谋诛宦官,均遭到失败。尤其是第二次「甘露之变」,遭到以仇士良、鱼弘志为首的宦官集团的抵抗而失败,朝中大臣、士兵和宫人数千人都被屠戮,很多人甚至被族诛,可谓血流成河。

事变后,宦官彻底把控朝政,欺凌朝臣有如草芥,就连宰相也沦为了代行文书的职位。

李昂被软禁在后宫四年多,一筹莫展,只能饮酒求醉,赋诗遣悉,32岁便抑郁而终。

王谠在【唐语林】中评价: 「文宗好五言诗,品格与肃、代、宪宗同,而古调尤清峻。」

在被囚禁深宫期间,他曾经写下一首五绝【宫中题】,写尽幽囚之苦:

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11、唐宣宗李忱

李忱初名李怡,装傻熬死4代皇帝,以皇太叔身份坐上皇位。

他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且能恭谨节俭,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是中唐以后难得的圣明之君,被誉为「小太宗」。

据传,李忱即位后,在考虑宰相人选时,第一选择便是白居易。

但可惜的是,当时76岁的白居易已经老迈多病,无力再入朝堂了。

公元846年三月,李忱登基为帝,九月白居易便因病去世了。

李忱不胜悲悼,以一往深情,写下了一首【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对于白居易的才华和作品,李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将他的诗比作「缀玉联珠」,以「童子解吟」和「胡儿能唱」高度概括了他的诗歌风格,以「文章已满行人耳」来形象地说明了他作品的影响力和流行度。

他不仅欣赏白居易的作品,更欣赏他如白云般不计名利、乐观豁达的性格,赞美他无为知足、乐天知命的思想,表达了「一度思卿一怆然」的爱惜与不舍。

在历代皇帝写给臣子的诗词中,李忱这首堪称其中佼佼者。

12、唐昭宗李晔

李晔,初名李杰、李敏,是唐朝第二十位皇帝。

李晔「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年少便极有抱负,「意在恢张旧业」。

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扩充兵马,厉行节俭、重视教育,试图削弱藩镇、打击宦官。

然而在发动战争,消灭田令孜、重挫李克用后,兵力大折,只能坐视节度使朱温和李茂贞做大。

公元896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带兵入朝,进逼京师。后一些宦官劫持昭宗李晔到了凤翔。

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带兵攻入凤翔,将李晔控制到了自己手中。李晔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经常登上城西的齐云楼遣怀,并在此处写下了【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野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这首词从登临极目的所见所感写起,由景生情,融情于景,「写景处豁人耳目,言情处动人心态」。

李晔以化虚为实的手法,真切地表达出他被逐出宫、行止华州时的悲苦之情,发出了「安得有英雄」的凄楚悲怆的呼喊声。

可惜他没能等到能够力挽狂澜的英雄,最终还是死于朱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