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北京厂甸庙会火了

2024-02-12国风

看到一个标题说:龙年新春北京「龙文创」火了。赞同!但我想说是:「龙年文化」会更火!

昨天去赶了北京的「厂甸」庙会,人山人海,还限流了,有感而发,庙会是体验传统民俗的最好去处,只有春节这几天。 主要是阔别四年的北京厂甸庙会如期回归。

和平门外琉璃厂的「厂甸」全称「厂甸春节集市」,是北京特有的春节文化集市,我们也叫它为文化聚集地,不仅深受百姓喜爱,更得文人雅士所青睐。说实话,平时像我这样的街溜子很少去这种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也不知道怎么了,就鬼使神差的去体验了一下。

先说说「厂甸」的故事。

厂甸最初叫「光厂」,又称「厂店」,源于明清时的灯会。明代的灯市,最早在东城区的灯市口。嘉靖年间,考虑到皇宫的安全,灯市移到琉璃厂、花市和正阳门外等地方。东琉璃厂有座火神庙,每年正月初三至十六日,庙会兴旺,官办的灯市加上寺院的庙会,便成了京城人春节生活中一大重要内容。

说到厂甸,琉璃厂,很多朋友就会说:「这就是文房四宝,装裱书画的地方」。

没错,那您知道为什么吗?

这是这里的文化特色,清乾隆三十八年【四库全书】,这个故事您知道吗?因为编书需要天下典籍汇聚于京城,官府和文人雅士对书籍和文化用品的需求,促使琉璃厂的书市兴盛起。数百年来,这里曾经集散和流通了不可估量的文化财富,并有 「中国博物馆街」的 美誉。

其次,厂甸这个地方,在近代颇受文人雅士青睐,鲁迅、胡适、徐悲鸿、张伯驹、朱自清、张大千等文人雅士,也都来过厂甸。

萧乾先生的【北京城杂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最怀念的,当然是旧书摊了,隆福寺、琉璃厂——特别是年下的厂甸。」

庙会归来,用这四个字形容不过份,因为厂甸庙会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始于明代嘉靖年间,兴盛于清代康乾时期。

清光绪年间的图书【厂甸记】中是这样说的:「平时空旷,人迹罕至;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途。」

刚才说到,厂甸庙会一向是以书籍古玩、字画文具独秀于林,自古便以「文市」著称,但不同于其他庙会的是,特色小吃、日用百货绝对没有,不开放! 所以,再次提醒:要是想去庙会吃小吃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选择厂甸庙会。

厂甸庙会北起和平门,南抵梁家园,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核心是位于南新华街的今中国书店。

依稀记得我小时候,过节一定要去珠市口的亲戚家住上5天,因为那时候,感觉珠市口离「任何地方」都很近,前门啊,琉璃厂啊,大栅栏啊,虎坊桥啊,天安门啊等等。

毋庸置疑,一定有一天会和亲戚们逛一次厂甸庙会,那时候没有什么交通工具,绝对是腿着,俗称「11路」自动双轮汽车,从杨梅竹斜街一直往西向南新华街的厂甸走去。昨天当走到东琉璃厂街时,脑子里闪现了一个小时候的画面,孩子说累了,想歇会,记得那时候我们还小,走到这里实在走不动了,于是就坐在路东南的台阶上歇息,就是那个门楣之下,因为那次歇息,在我人生路上不过是一闪而已,但现在宏伟的建筑,令我真心感叹,祖国的飞速发展,厉害了,我的国!

厂甸庙会自2001年开始恢复,YQ期间关闭了4年,昨天也问了长辈要不要一起去,长辈说:年纪大长,逛庙会的兴致虽有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本来想着从厂甸庙会拐进杨梅竹斜街,再往前就是前门了,可惜,限流了,我们就没在往前走,厂甸的纸墨笔砚、中国字画、金石印刻、新老书籍等,与前门大栅栏的珠宝玉器、名人故居、会馆文化、商业文化相融合, 就成为了厚重的历史与繁荣的现实最完美的结合,传统的传承与创新的产品交融起来,是最和谐的继承和发展,您说对吗?

庙会归来 张儒刚绘

说一个小知识,是在逛庙会的时候,听到身边一位游客问她朋友,什么是琉璃厂?琉璃是玻璃吗?

其实,琉璃厂最早就是烧制的琉璃的地方,因此命名,这琉璃不仅装饰了北京城的皇宫禁院,也成为寺观庙宇、贵官豪宅的点缀之物。

诗人吴梅村曾有诗赞道:「琉璃旧厂虎房西,月斧修成五色泥。遍插御花安凤吻,绛绳扶上广寒梯。」

琉璃亦作「瑠璃」是用各种颜色(颜色是由各种稀有金属形成)的人造水晶。

民国年间,琉璃厂被截为东西两段,由于琉璃厂以书肆、画店、纸店及珠宝玉器、古玩店为主,店铺最怕着火,所以过去仅琉璃厂就有两座火神庙。一座在小沙土园,后来成为文昌会馆;另一座就是原厂东门内的火神庙。

最后,厂甸庙会为什么火?龙年新春北京的「龙文创」为什么火?

简单的分析一下,最为结尾吧:

1.时隔四年,重新开放。 前面已经说了,这里不做赘述了。

2.名士文人,汇聚于此。 【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电视剧里戏称铁齿铜牙的纪晓岚,他就住在琉璃厂边上的虎坊桥。1931年11月,由张伯驹出面,约梅兰芳、余叔岩合作发起组织北平国剧学会,会址设今晋阳饭庄内。琉璃厂紧邻前三门大街,包括外省来京述职的官员和各省的举人们进京赶考,大多数也在琉璃厂一带寄宿……

3.文化集市,独树一帜。 乾隆时期文化街兴起,「逛厂甸」变成北京人岁首的一种特殊聚会和别具一格的文化娱乐活动。当时什么五柳居啊,文萃堂啊书商们,纷纷汇聚到京城,翰林院的大臣们,每天把所校勘的古籍中应考证的内容,详细列出书目,到琉璃厂的书店里去寻找资料。其后200多年,文人学子来琉璃厂文化街逛书店、购买字画和古董文物等,依然相沿成风,至今就出现了荣宝斋、博古斋、来薰阁、松筠阁等一批著名的老字号店铺。

据【鲁迅日记】记载,他居京的十余年间,去琉璃厂就有480次之多,并详尽记录了到琉璃厂购买的书籍、文物及碑帖。文人聚集看书风气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北京书业文化的繁衍, 琉璃厂书摊曾被称为文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4.文化美学与实用价值的融合。 我发现今年的「文创产品」持续在发酵,从故宫文创开始,无论是哪里都有属于自己的IP产品,甸厂这次也不例外,盖章,大师们当场写福字,送春联,刻章等活动,您看似很俗,但的确很雅。这就是一种美学和价值的融合,让游客称赞物有所值。

5.龙年文化,吉祥寓意。 以恭王府内蝙蝠形象为灵感出品的「蝠逗儿」系列贵金属文创品,由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监制,歌华设计出品的独占鳌头毛绒玩具系列、福鳌包帆布包等,福碗礼盒内是一对明代正德碗器型的强化骨质瓷釉下红高脚碗,新春之际使用更添福气。

春节假期,年味正浓,无论是故宫角楼咖啡、恭王府景区,还是前门大栅栏的老茶庄、京扇子旗舰店,亦或厂甸庙会的文房四宝、西单图书大厦等,龙文化,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创意设计的龙年文创品,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吉祥祈愿,也成为龙年独特的「北京文化」。

因人才和文化而衍生出「厂甸」,你爱了吗?

我记得有位教授说过这样的话:「北京,天子脚下,五方杂居,人才荟萃,就荟萃出创造出一条文化街、一个厂甸年节文化集市,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北京对中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大贡献!」(我忘记是哪位教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