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清艺博:礼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之三(1)

2024-03-16国风

铜环

国家一级文物

岳石文化,约公元前1900-前1600年

青铜

长径7.4cm,短径6.6cm,环体宽0.4cm,厚0.1cm

泗水县尹家城出土

山东大学博物馆

由韭叶状铜条弯成,接头处略宽,不闭合衔接。岳石文化,是继龙山文化之后分布于海岱地区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在岳石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些铜质装饰品和铜质小工具,是中国东方进入早期青铜时代的证据。

铜刀

岳石文化,公元前1900-前1600年

青铜 (Bronze)

长5.6 cm

泗水县尹家城出土

山东大学博物馆

轻度锈蚀,平面近钝角三角形,双面刃,末端为锥形,短柄。

铜车䡇

国家二级文物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青铜

高5.9cm,宽7.3cm,厚7.2cm

苏埠屯商代墓出土

青州市博物馆

䡇是在车辕前端用以持车衡的器物,通常套在车辕前端,为盔形或兽头形,添加纹饰,兼有装饰的作用。此䡇为盔形,器身饰瘦长人面,浓眉圆目,高鼻梁,蒜头鼻,龇牙状,双耳平展,犄角为特殊折线形。

兽首铜车具

国家三级文物

商,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青铜

通长27.5cm,直径1.5cm

1984 年出土于沂源县东安古城遗址

沂源博物馆

空心细圆柱形,顶端饰一面饰兽首,另一面向上延长,为片状。柱体周身满饰菱形方格纹。当为古代马车的配件之一。

兽面纹铜鼎

国家一级文物

商,约公元前 1600-前1046年

青铜

通高20.4cm,口径16.5cm

1989年洪绪镇金庄村出土

滕州市博物馆

折沿,立耳,袋形腹,柱状足。袋腹部一分为三,均以雷纹为地,饰兽面纹。

亚醜钺

国家一级文物

商,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青铜

长32.7 cm,宽34.5cm

1966 年青州苏埠屯1号墓出土

山东博物馆National Grade-One

方内,弧刃,双穿,两肩有棱,钺身透雕人面纹,人面五官微突出,双目圆睁,嘴角上扬,作龇牙状。因其口部两侧对称地铭有「亚醜」二字,故得名「亚醜钺」。此钺出土于青州苏埠屯1号墓,该墓建在高地上,南北长15米,东西宽10.7米,深8.25米,4条墓道,墓内用木板构筑成「亚「字形椁室,殉人和人牲达到惊人的48人。而对比河南安阳著名的殷墟妇好墓,仅仅只有5.6 x 4米,深7.5米,且无墓道,殉人16人。【尚书•禹贡】: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商代时,在今潍坊和淄博之间的青州地带,当存在一个重要的与东方之象征「青州」有关的方国。

举爵

国家二级文物

商,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青铜

通高19.5cm,流口径16.5cm,腹径6cm

1957年长清小屯出土

山东博物馆

前有流,后有尾,圆口长流,流口间立蘑菇状两柱,深腹圆底,尖尾上翘。三棱形足外撇。

国家一级文物

商,约公元前 1600-前1046年

青铜

通长31cm,通宽6cm,铃径4.3 cm

1979年官桥镇前掌大村征集

滕州市博物馆

剑首作圆球形镂孔铃,铃内置活动小球,剑柄扁平,上并排2个条形穿孔,剑身较短,有脊,末端为锥形。滕州前掌大遗址是黄淮地区一处非常重要的商周方国遗址,墓葬中的随葬品丰富精美,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玉器。这把短剑明显带有北方游牧草原的特色,说明当时的鲁西南地区与外界亦存在交流与沟通。

青釉豆

国家三级文物

商,约公元前 1600-前1046年

早期青瓷

高7.8cm,口径12.4cm

1966 年青州苏埠屯遗址出土

山东博物馆

直口,短颈,折腹,腹下急收,喇叭形圈足。灰白色胎,器内外施青釉,釉层不均,颈部饰数道凹弦纹。青瓷豆是商代的典型器,是日用器皿。原始青瓷与成熟青瓷并无本质差异,因此可称之为青瓷或早期青瓷,为了解中国瓷器的起源和历史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