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儒家叛逆者——荀子,一人「围殴」百家巨子

2024-07-16国风

提到儒家代表人物,我们能够说出许多,毕竟明它面上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

若将范围缩小到先秦,我们主要认识的只有三人——孔子、孟子、荀子。

孔孟自不用说,在后世,二者之名一定程度上能替代儒家之名,可见他们在儒家的地位高低。

然而同样作为先秦儒家巨子的荀子,后世境遇却截然不同,甚至于明朝嘉靖年间一度被请出孔庙。

荀子究竟做了什么,让部分儒家学者如此忌讳?以至于不承认其为儒家传承。

荀子

另外也有人称荀子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小编认为此形容并不准确,完整描述应当是: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不可否认,战国后期的儒家,身份极为尴尬,导致不少儒生在政治思想上向法家靠拢,荀子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更为激进者,甚至改换门庭,直接投入法家怀抱,李斯与韩非子为典型。

百家争鸣是华夏文明最特殊的一段历史,各种思想在碰撞中受到裨益,在批判与反批判里逐渐完善。

荀子批评诸子后,难得认可的只有孔子与子弓,即便是同门的孟子与子游,同样被骂得体无完肤。

而对待其他学派巨子,就更没有好言语,

那让小编截取部分荀子对诸子得看法。

1.批评 孟子、子思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荀子非十二子】

译文:大致上效法古代圣明的帝王而不知道他们的要领,然而还是自以为才气横溢、志向远大、见闻丰富广博。根据往古旧说来创建新说,把它称为「五行」,非常乖僻背理而不合礼法,幽深隐微而难以讲说,晦涩缠结而无从解释,却还粉饰他们的言论而郑重其事地说:「这真正是先师孔子的言论啊。」子思倡导,孟轲附和,社会上那些愚昧无知的儒生七嘴八舌地不知道他们的错误,于是就接受了这种学说而传授它,以为是孔子、子弓立此学说来嘉惠于后代。这就是子思、孟轲的罪过了。

孟轲

2.批评 子游、子夏

弟佗其冠,衶襌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

——【荀子非十二子】

译文:帽子戴得歪斜欲坠,话说得平淡无味,学禹的跛行,学舜的快走,这是子张一派的贱儒。衣冠整齐,面色严肃,口里像含着什么东西似地整天不说话,这是子夏一派的贱儒。苟且偷懒怕事,没有廉耻之心而热衷于吃喝,总是说「君子本来就不用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子游一派的贱儒。

3.批评 庄子、墨子、宋子 等

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荀子解蔽】

译文:从前游士中有被蒙蔽的,搞乱学派的学者就是。墨子蒙蔽于只重实用而不知文饰,宋子蒙蔽于只见人有寡欲的一面而不知人有贪得的一面,慎子蒙蔽于只求法治而不知任用贤人,申子蒙蔽于只知权势的作用而不知才智的作用,惠子蒙蔽于只务名辩而不知实际,庄子蒙蔽于只知自然的作用而不知人的力量。

庄周梦蝶

荀子在批判几人的思想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翻译成白话文:从实用的角度来谈道,就全谈功利了;从欲望的角度来谈道,就全谈满足了;从法治的角度来谈道,就全谈法律条文了;从权势的角度来谈道,就全谈权势的便利了;从名辩的角度来谈道,就全谈些不切实际的理论了;从自然的角度来谈道,就全谈些因循依顺了。这几种说法,都是道的一个方面。道,本体经久不变而又能穷尽所有的变化,一个角度是不能够用来概括它的。一知半解的人,只看到道的一个方面而没有能够真正认识它,所以把这一个方面当作为完整的道而研究它,于是内扰乱了自己学派的思想,外迷惑了别人,上被臣民所蒙蔽,下被君主所蒙蔽,这就是蒙蔽的祸害啊。

墨子

孔子仁德明智而且不被蒙蔽,所以多方学习,集其大成而足以用来辅助古代圣王的政治原则。只有孔子这一派掌握了周备全面的道,推崇并运用它,而不被成见旧习所蒙蔽。所以他的德行与周公相等同,名声和三代开国之王相并列,这就是不被蒙蔽的幸福。

【荀子】一书,几乎得罪了天下读书人,由此也能够理解,老人家为何会被移出文庙。

实在是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