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老子告诫【道德经】的修行真谛,要彻底颠覆道法自然的规则!

2024-01-22国风

「素說經典 I 道德經 I 第13章」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抽烟喝酒却能长命百岁,为什么有些人生活自律却疾病缠身,为什么一些人明明修行很精进,却仍然难以进步?【道德经】中所谓道法自然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怎样才符合道家性命双修的真谛?一个人不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只想远离疾病健康生活又该怎么做?

这是【道德经】中最重要的一段话,如果你没看懂,就会误解整部【道德经】!老子在这一章彻底推翻道法自然的观念,却也说出了领悟【道德经】的真谛,这世间万物都因为顺应道法自然而生,那人岂不是天生就道德兼备、本自具足吗?可是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生之、德之、长之、育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

首先来说「道生之,德畜之」,在前面的章节我们讲了道生万物的自然法则,这世间天地万物都生于道体太一,也就是「道生之」,然而万物不止要生,更要生长,我们看这普天之下的万物,想要茁壮的生长,都离不开道法自然的滋养,然而要想长生不灭,就更需要深刻理解道法自然的规律。

老子说「德畜之」,「畜」在这里是培养、养育的意思,所以「德畜之」,也就是说道体所生的世间万物都要依靠「德」来养育,上一章我们说过,「德」在【道德经】中的真实含义,就是顺应道法自然,与道法自然之万物和谐共处。这里老子又再度说明,道体太一、道法自然赋予万物生命仅仅是个开始,能出生并不代表能成长,更不代表能活下去,所以还需要遵从道法自然才能得以生长。就如同一个孩子生下来没人管他,养育他,他也活不了。

我们看刚出生的婴儿都非常单纯天真,饿了、困了、病了、只要有任何的需求,就会大哭不止,婴儿的哭闹实则都是为自然真我而发声,都是毫无掩饰的自然真性情,这才是真正顺应道法自然的行为。

然而人长大之后呢?变得想哭不能哭,想笑不敢笑,开始压抑自然真我,言不由衷、思前想后、畏首畏尾。这样是不是就违背道法自然的需求和真性情了呢?各种疾病也就随之而来了对吧?「忧思悲恐惊」对应着「心肝脾肺肾」,哪一种情绪出了问题,就会显现在哪一个脏腑之上,所以道家才认为,百病生于心气。在之前上古练气法一期素朴曾提到,气血是一体的,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才会有气滞血瘀的说法,那么一个人心态出了问题,就会导致气不顺畅,进而引发血脉淤堵,一切有违道法自然的情绪压抑,就会导致人百病丛生。就例如癌症患者,几乎都是情绪压抑,心胸狭隘,郁郁寡欢之人。

然而一个真正心胸豁达的人,多数时候即便生活方式不太健康,也很难患上这类疾病。这就是为什么人有些人既抽烟又喝酒还能活个99,而有些人烟酒不沾却早早就没了的真相。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遵从道法自然的心念,对于修行和不修行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之所以道家主张性命双修,包括佛家让人斩掉贪嗔痴慢疑,都是直指让人恢复道法自然的本心,只有恬静虚无才能真正明心见性。

在【庄子·天地篇】中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这段话是庄子承接老子【道德经】中,道生有无,有无相生,太一从无形无相,到生出万物的关键所在。其中「物得以生,谓之德」,更是对老子 「道生之,德畜之」的深度认同。

与此同时,庄子还进一步提出了万物得一以生,意思是指万物皆顺应道法自然,从而得道体太一,也就是得先天之气而生。那么既然说人是顺应道法自然,从而得道体太一、先天之气而生,那人岂不就是生而有道,生而有德的吗?就如同我们前面所讲的,我们生而为人本是单纯天真的,如同佛家所说是本自具足的,那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从有德变无德,从本自具足到迷失自我了呢?

随后这段「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简直是说出了道家性命双修的究极真谛。我们在前面章节反复强调,道体太一是阴阳相间混沌虚无的状态,其中以气为调和阴阳的根本。虽然老子为了阐明道理,强行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分出了阴阳和气,但我们反复强调这个阴阳,实则是一体两面相互转化、亲密无间的。所以我们修身体,修命功,想要返还先天之本源,就要深刻明白,只有以先天之气来调和阴阳,平衡阴阳,才能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以庄子才说「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所谓的「形」也就是一动一静的根本,静则混沌虚无,动则能生万物,所以我们要明白生成万物的理法规律,就是先天之气的运转。所谓的「形」呢,我们在【素说道德经】第11章讲过,在上古青铜器铭文中有一个像风像雨又像云,代表先天之气的三撇气。

这三撇左边是一个「幵」字,代表着平衡的意思。所以「形」字在这里的含义就是指,不断运转、调和、平衡万物的先天之气。

在【庄子·知北游】中又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也就是说,所谓的「精气神」,其中精和神都生于道体,精为万物之本初,神为万物之本源。而形生于精也就是说,推动先天之气不断运转平衡万物,依靠的就是精。

庄子这段话可以说是直指道家修炼精气神的根本,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其中从练精到化神,实则就是从本初复归于本源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人本初时天真自然,到后来逐渐迷失蒙尘,到最终找回本源的修行过程。然而这个过程就全靠先天之气的运转来平衡,这更是深入阐明了老子「冲气以为和」的根本原理。

那么「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形代表先天气脉,而体代表后天血肉,由先天之气化作后天之血就是虚实相生的道理,虽然气虚无而血实有,两者的法则完全不同,但我们说气血实为一体相辅相成,只有气血调和,人才能百病不生,只有百病不生,人才能心神安宁,只有心神安宁,人才能明心见性!

所以庄子认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性,都是相辅相成的,被病痛折磨的人心性自然无法安定平和,心性不好的人自然会招来病痛折磨,唯有顺应道法自然,在先天之气的平衡之下,才能真正达到性命双修的境界。所以一切修行的方法,都应当以平衡先天之气为基础,以道法自然为根本。

这也就是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的真谛。万物生于「道」长于「德」,都要受到道法自然的生养哺育,同时以先天之气在其中平衡调和才能成大势,才能有势不可挡的发展!只有深刻明白道法自然的规则,并且顺应先天之气的平衡,才能「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这世间的自然万物,莫不以遵从道法自然为生的根本,莫不以贵重道法自然为长的动力。

当我们明白了心性与身体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后,在回头来看前面的问题,人和自然万物一样,都是顺应道法自然而生,可最初本自具足、天真自然的人们,为什么会迷失本来的面目呢?

儒家经典【中庸】开篇便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与道家一样,儒家同样也提出了自己的性命观点,就是把性命的关系归结于天,以天命来定义人性,在儒家看来,人自出生之日起,本性就被天命所束缚,所谓率性,也就是遵循本性,然而本性被天命所束缚,也就不是真的自然本性了,但这才是儒家的为人之道,被天命所束缚的为人之道。当然,即便你没看过【中庸】,没听过这段话,也一定听过诸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以及「天命难违」等诸多章句。素朴并非刻意针对儒家,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华夏文明数千年,其主张的道德体系,确实固化了社会的阶级地位,束缚了人的自然天性。

在法度之外,人们被一层无形的社会关系所裹挟,不得不被迫变得中庸!人的本性到底有没有被天命所束缚,我们尚且不谈,但它一定被阶层所束缚,被领导所束缚,被父母所束缚。从父母以自我为中心,将意志强加给孩子的时候束缚就产生了,从孩子畏惧父母责备,所讲出的第一句言不由衷的话、第一个谎言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也正是因为这些束缚,才使得人们收敛自然天性,压抑天真情感,最终因为情志失调,从而导致疾病丛生。前面我们说了性命相辅相成,性命双修的重要性,而因为儒家观念束缚所导致的性命不合,则是让人迷失自然真我的罪魁祸首。

然而老子却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首先来说「爵」是商周时期喝酒的礼器,是非常尊贵的象征,例如古代帝王常给有功之人授予爵位,封官加爵。所以爵也是尊贵的象征。而「夫」字,我们在之前的【道德经】中也多次提到,夫是为了捍卫道法自然,而敢于逆天行道,不断将违背道法自然的人事物推翻,从而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那么,前面老子说万物生长离不开道法自然的统御,那我们是不是应当以道法自然为尊,以顺应道法自然为贵呢?道法自然竟是如此的尊贵,可大丈夫却不以道法自然为尊贵,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道法自然这个概念。也正因为如此,大丈夫才能一直保持自然,才是真的顺应道法自然。老子这段话可以说是彻底否定了儒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观点。

在老子【道德经】的世界观中,包括天地万物都生于道体,都在道法自然的统御之下轮转,可是即便道法自然如此尊贵,大丈夫却连道法自然都不放在眼里,因为老子认为,一旦你心中执着于有一个道法自然的概念,你就会被这个道法自然的概念所束缚,也就不是真正的自然而然了,所谓道法自然的概念,实则是要人们顺应本心真我,不造作不刻意为之。就像婴儿一样饥来食,困来眠,婴儿是最符合道法自然的,而婴儿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道法自然,所以老子才说要「复归于婴儿」。然而在道法自然面前,天命又算的了什么呢?道法自然都不应该成为人的束缚,又何况区区天命?

「故生之、德之、长之、育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所以说, 即便世间万物的生长,孕育,成熟,乃至最终颠覆,都离不开道法自然的统御,道法自然却也根本就不是实有的一个东西。万物之生而不知有道法自然的概念,万物之长更不会被道法自然的观念所主宰。

老子深知自己在道篇讲了太多关于道法自然的道理,所以在道篇将要结尾的时候告诫人们,道理听过了就要忘掉,因为理论和实践之间,永远只差一个好的方法,我们要学会将道理融会贯通并且转化为方法灵活运用,这时候就不需要再执着于道理本身了,不要让道理成为我们的思想束缚和行为包袱,要勇于实践才能出真知。就如同佛说法如筏喻者,以手指月指非月一样,一切道理都只是过河的船,都只是指着月亮的手而非月亮本身。

此时我们再回头看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说道是可以言说的,但又不是以往人们所说的道,名也是可以言说的,但又不是以往人们所理解的那些名的含义,正因为能说出来的道,就已经不是那个道了,所讲出来的名,也只是个假名而已。

悟空者不执空,看空者不说空,无相者不说无相,说无相者既着相,真理永远是相互通达的,所谓道法自然,就如同【金刚经】中的三句义一样,老子说道法自然,既非道法自然,是名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