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辛弃疾最孤独的一首词,写尽人生百味,其中四句很治愈

2024-04-06国风

很早就喜欢读辛弃疾的词,兼具豪迈与血性,浪漫与柔情,在他身上毫不违和。

他平生最狂放的一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他平生最惊艳的一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平生最霸气的一问:君若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他平生最柔情的一梦: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他平生最温柔的一问: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他心中始终不变的北伐之梦,那里有金戈铁马,旌旗猎猎。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这是他心中永恒的清风明月,是他所热爱的浪漫人间!

「欲说还休,欲说还说,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他心中不可言说的惆怅,欲语还休的无奈。

而辛弃疾的生命中,又何止这些呢?

在他23岁的年龄以五十敌五万,捉拿叛军张安国的那一刻,在他以为这只是生命中华章的一个起点,到后来才明白这就是他一生中唯一的高光时刻。

人生最可悲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最可叹的是身怀文韬武略却报国无门,正如接下来分享的这首词。

让我们看到一个孤独时分的辛弃疾,和一个真性情率性洒脱的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宋: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42岁,因遭到朝臣弹劾和排挤,他被罢去官职,隐居江西上饶带湖。

在带湖期间,他经常往来于博山,这首词就在博山寺所作。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

长安路:喻指仕途。长安,借指南宋京城临安。

我已经不再奔波于临安的路上了,而是往来于博山的山寺之中,以至于这里的寺庙如今看到了我都不屑逢迎我了。

这一句带着一丝调侃的味道,朝廷的官不让当了,自己只能退居于山野之中,在山野之中每天做什么呢?当然是游历访古,拜访名山古刹。

因为来得太勤,以至于这些地方见到我,都懒得招呼我!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味无味:出自【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材不材间:出自【庄子·山木】:「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说的是山中的树木因为不具备良好的质地,因其不材而不被伐木人砍伐,得以尽享天年。

而大雁呢,却因为自己不会鸣叫,因其不材而被主人杀之,于是弟子请问庄子:「我到底该怎么样自处呢?」

庄子于是答道:「在材与不材之间度过自己的一生。」

这两句饱含人生哲理,能治愈我们大多数人这平凡的一生。

人生有时有味,有时无味,我将在有味与无味之间追求生活乐趣,在材与不材之间顺其自然过我的一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

宁作我:出自【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意思是我宁愿保持自我独立的人格,一心做我自己,不去趋炎附势,不向权贵奴颜婢膝来获取功名。

辛弃疾在【贺新郎】一词中也写过「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一杯酒。」

就算我一再遭遇打压,就算我不被重视,一直游离在核心政权之外,我也还是要坚持做我自己,保留我的骨气和血性,我是不会与你们一道同流合污的!

所以走过半生,我才又回到这山野之中务农耕种。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这山中的青松与翠竹就是我的真朋友,山鸟与山花就是我的好弟兄。

这一句孤独吗?孤独!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可叹这世间竟无人能真正理解我一腔热血报国的渴望!

唯有这山中的松、竹、花、鸟,不会猜忌于我,彼此能够坦诚相待,它们才是我的真朋友,好兄弟!

词人在这里用松竹来比拟自己的朋友,松竹为君子,而临安城容不下君子,不得已,只能回归山野与它们为伴。

但这一句也足够豁达,纵使无人理解,幸好还有这一山一水,一松一竹,他们恒久常在,陪伴在你我身边。

正如苏轼所说,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