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当咱厝木偶、南音遇见新加坡现代舞……

2024-03-15国风

LAO MIN NAN

节目视频

3月10日晚上,晋江市戏剧中心刮起了一阵「南洋风」。新加坡舞团聚舞坊带着他们的

【南洋舞起——在晋江】

系列舞剧来到了晋江,带领观众梦回南洋。已成立三十年的新加坡聚舞坊,是一支聚集多类别舞蹈于一体的舞蹈团体,以传承本土华人文化为艺术使命,足迹遍布中国、泰国、美国等地。

忆向南洋

【南洋舞起——在晋江】分为【忆向南洋】和【琴棋书画】两个部分。舞剧

【忆向南洋】

回溯了新加坡土生华人的移民背景,讲述了早期新加坡华人先辈漂洋过海到南洋,与当地土著通婚,传承华人传统习俗和土著文化的故事。

在建设新加坡的华人队伍中,中国的妇女常常戴着红头巾投身建筑行业。于是,在第一个舞段,聚舞坊便用红头巾的形象,来表现当初先辈下南洋的艰辛。

随着【忆向南洋】剧情的推进,下南洋的中国小伙在写给家人的侨批中,讲述了他在新加坡工作受到了老板的赏识,老板决定将女儿许配给他。接下来便进入了第二个舞段

【婚礼的筹备】

,介绍了许多南洋特色婚礼习俗。

绣珠鞋

是娘惹少女寻到一个好归宿的象征,聚舞坊便将这一特色习俗用意象化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新加坡聚舞坊当代艺团艺术总监蔡适吉觉得,舞蹈是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南洋文化的内涵,这种唯美诗意的方式可以帮助观众更沉浸式地感受南洋文化的魅力。

在新加坡,土生华人群体被称作

「峇峇娘惹」

。他们是古代中国移民和东南亚土著马来人所生的后代,大部分原籍是中国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男性称为峇峇 ( Baba) ,女性称为娘惹 ( Nyonya) 。以娘惹文化为代表的土生华人文化,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移民文化,它自成一派,糅合了中国传统文化、马来文化和英国殖民文化,是不同种族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接受、和谐共生的范例。

曾经,梧林有许多人前往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地区谋生,一栋栋古厝洋楼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华侨往事。早在一年前,聚舞坊团队受邀来到梧林,他们为华侨爱国爱乡之情而感动,回到新加坡之后,梳理了在梧林的所见所闻,编排出了舞剧【忆向南洋】。

琴棋书画

不论是梧林传统村落或是新加坡,我们都能看到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而聚舞坊也在他们带来的第二部分演出

【琴棋书画】

当中,为我们诠释了新加坡现代舞与晋江传统的南音、掌中木偶的交流对话。

【琴:宛在水中央】

是现代舞与南音合作的作品,表达的是爱情中两人遗憾错过的主题。原本是用现代风格音乐,但是编导王雪丹扬在看过晋江市南音艺术团的演出后,便决定用洞箫和二弦来吹奏【在水一方】作为舞蹈的配乐。

不同于【琴:宛在水中央】的柔和,

【棋:突围】

渲染的是两人对弈的紧张氛围。对于演员龚文轩来说,他不仅要表现出一个棋手的沉稳,更要注意的是与掌中木偶的配合。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演员林静如担心舞蹈和掌中木偶的表演程式不同,排练的时候,她常常在舞台一侧用木偶模仿舞蹈动作。

虽然聚舞坊的演出深受晋江观众的喜爱,尤其是【琴棋书画】章节更是获得了本地观众的高度认可,但是,在与晋江的艺术团体合作之初,聚舞坊艺术总监蔡适吉是抱着一种探索的心态去尝试的,对于结果如何她的心里并没有底。「是一次具有实验性的表演」,蔡适吉是这么定义的。

经过几次的排练磨合,晋江市南音艺术团团长陈铭伟发现,无论是娘惹文化,或是南音、木偶都是华人华族的文化,它们放在一起不仅没有违和感,更代表了一种华人记忆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承。

【琴棋书画】的首演选择了晋江,收获了观众不绝的掌声,这对于聚舞坊也是一份莫大的鼓励。艺术总监蔡适吉也希望能够将晋江版的【琴棋书画】呈现给新加坡的观众。

当新加坡的观众还在期待晋江传统艺术的时候,晋江的市民已经可以在梧林传统村落感受到娘惹文化的魅力了。在这个三月,梧林传统村落的娘惹文化季将带领大家听南洋音乐、品南洋美食、赏南洋影像……季风不停,故事仍在。

编辑

| 颜 铭

责编

| 许水艇

审核

| 陈诗章 蔡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