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杨松林·油画 | 心灵在忘情的涂抹中呼吸,作品成为宁静与激越的交响

2024-09-07国风

【红礁】40x40cm 1979年

【红礁】 一片陡峭挺拔的礁石屏障般的沾满整个画面,褐红带紫的石色衬以铿锵有声的斧劈纹理,生成一种痛快又滞重的视觉冲击。石后的有限空间,海浪击礁,如闻其声。这座颇具象征意义的造物,顶天立地,抵抗着无尽狂风巨浪的洗礼,俨然一尊被自然之伟力雕铸成的不朽肖像。

【在海上】20x18cm 1983

小的东西往往容量并不小,常言「一滴水见世界」。对一个画家而言,一组好的小画,可能成其艺术发展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既能反映其长期探索中的一个瞬间,或长期积累中的一个片段;又可展现一个画家的阶段性面貌。尽管随意而作,不拘一格,却恰恰因此而「独具一格」,并最显其艺术品格和人格。往往有着令人玩味的真诚、坦然、纵情、恣意的美感。

【孟林】60x60cm 1997年

在大自然中,我常常被太阳、海潮、雨雪、时光追赶着,正是这样才迫使自己调整到激奋、机敏、高度集中的创作状态。而追赶中的「急就章」又往往能捕捉到最独特、最鲜活、最动人也最具精神品格的东西。

【岁月】60x60cm 1997年

我喜欢在一种「写生」状态中作画。面对自然,往往才能被带进那种无忧无虑,任由率真的本原状态。与自然交往,会使自己更自然些。在自然中寻找的其实是更真实的自己。

【山路】40x40cm 1998年

我的画是我与自然、传统、时代对话的产物,我力图把自己的生命力量注入其中,使之获得独特的灵魂。我经常是沉默和平静的,而当生活和艺术的强波撞击了我的心钟,我会变得激动而狂热,我的画便是宁静与激越的交响。

【陕北】39x39cm 1998年

勤奋而有韧性的艺术家,因所赋予它的随意、探索、试验的品性,以至日积月累而成为铺陈自己人生和艺术道路的砾石。又因其多具简练概括,捕捉和经营的常为最鲜明、最独特的「大东西」,因而往往成为一幅大作、甚至一种风格流派诞生的「战略引酵」。(就像塞律希埃画在雪茄盒盖上的一幅很小的风景,对「纳比派」的引发)

【静穆的海】180x180cm 2001年

从孩提时把玩画笔开始,我就以一颗童心面对「自然与人」这个永恒的主题。大自然总以她那变幻莫测、无穷无尽的美妙和神秘,吸引我向一个新的意境走去。

【沧海之旅】180x180cm 2002年

我曾在海边生活工作过多年,这使我与「深情的大海」以及有着海一样性格的捕鱼人结下不解之缘。我曾多次随渔船出远海捕鱼,经受过七级以上的风浪的磨砺和变幻莫测的大海的洗礼。这不仅使我的襟怀和视野开阔,也深悟沧海泛舟犹如波澜起伏的人生之旅。我越来越钟情那种朴厚、崇高、博大和富于力度的东西。

【激越的海 】 65X65cm 2002年

人作为自然中的一分子,他与自然的交流与和谐互动,是生命体验的最高境界,可以从岁月流逝、昼夜轮换、四季交替、潮起潮落、阴阳互补的大节律的呼吸中,感悟到大自然内在的气质和如诗如歌般的声律音韵。

【 三山岛池塘】50X60cm 2004年

大自然是一个胸怀广阔的大生命,一个流动变幻、生机盎然的生命整体。大自然也是艺术的生命之源,因此绘画中才有了直面自然的「写生」。

写生是对自然中生命形态的发现与表现,因此应把写生当做生命(作者的)对生命(自然的)的真诚对话与交往。如果没有对自然中生命信息与生命形态独特的审美发现与感悟;没有在心中燃起激情之火;没有将之与「真实」一起物化为艺术形象的绘画语言的表现力量,写生则往往变成「写死」,变成对自然形态的简单复制和被动描摹。其结果是越画越不自由,越画越不像画。

【陕北人家】80x90cm 2006年

我崇拜并热爱大自然,在那里可以激起灵感、引发激情、敲响心钟,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自己的「太阳」……在黄土高原的大山里,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上,我曾有过几度抵近那「大美无言」的生命境界的审美体验,品尝到偶然出现的「人格化」意匠的快慰,并真正体味到「一幅画就是按照自己的法律、过着自己的生活的独立世界」的真谛。

【惠安渔港】60x60cm 2006年

从真实到艺术之间,并非仅靠良好的愿望和准确地把「眼睛所见」如实地再现出来那样简单轻松,这中间有一段需要画家苦心探寻的「迷径」。实践证明,有的人能干善悟,便很快找到从真实进入艺术的门径;有的人终生笔耕不辍,却始终游魂般地在门外徘徊。这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山村】100x100cm 2006年

一个画家能在作画中做到「心灵在忘情尽意的涂抹中呼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一种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和艺术的真诚心态;一种在纷繁流变的世界中发现和捕捉富于生命力和美感的敏锐眼力;一种将心灵和激情物化为有魅力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才能;以及一种经过严格磨练从规律的制约中走出来的随心所欲的表现自由。

【雪霁】60x80cm 2010年

与「自然」相处也会有「几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间断性的外出作画,常有几天的恢复阶段。几张画之后就像推开一扇关闭的栅门,色感的敏度、绘画的眼睛、即兴对话式的色彩语汇、与自然的亲近感…才渐渐的鱼贯而出,步入率性而发之境。

【海湾】80x100cm 2010年

决定和支撑作品品格高低和精神深度的是画家的人格与学养的建树。「有第一等襟袍,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句)。

【河畔】40X70cm 2014年

德国艺术家波斯曼发现我的油画作品中的书写性笔意,问到是否受书法的影响?是的,这确乎是我在书法上的投入和积累逐渐地反哺到油画上。

我着力于中国书法源头从甲骨文到金文这段极富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瑰宝, 其雄浑而独特的审美品格,是我在品味和转为书写性笔意中尤为关注的。这不仅是「笔墨」的表现技能,古往今来的书法家的背后是整个文化实体的支撑,写书法就是写修养。同理,画油画也是画文化、画修养。这是一门终身不辍的课业。

【新伦敦港火车站】60x80cm 2014年

一条有效的经验是:记住自己「走过的足迹」——诸如已经画过的色调、构图、意境、手法…再往前走要千方百计防止「重蹈覆辙」,要注意去发现自己过去不曾有的,也要注意去寻找他人所没有发现的地方。

【新疆·奥依塔克雪山下】100x150cm 2017年

艺术家对自己的认识和修行是一个终身过程,人是在认识世界中认识自己的。我曾有过60( 岁 )起步的志言,我把过去几个 「 生命段落 」 的积累当作未来里程的准备。如今虽已步入 「 80后 」 ,仍期待在大海的夕阳辉映中迎来晚到的繁盛期。

【芝罘春潮】70x150cm 2016年

19岁离开南京来到山东,没想到竟在这里生了根,北方的一切都令我感到新鲜,我以极大地适应力去接受一切挑战,很快成了一个北方人。我喜欢大海和大山,曾和渔民多次出海,经受海的洗礼;也翻越过无数山峰,投入大山的怀抱。这使我的襟怀和视野开阔,气质和体魄也都改变许多,我越来越喜欢那种朴厚、崇高、博大和富于力度的东西。

【七里峪山村】2017年

2000多年前古希腊神殿上隽刻的警示铭文「认识你自己」。在当时被视为神的声音,却是留给现代人的珍贵遗产。几千年前的哲人即有如此精辟卓见。这是一个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个人都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认识自己,并非像儿时学会从镜子中照见自己那样简单。我的人生经厉让我找到「认识自己」的要决:

1、不要放过自己,把一切努力都作为自身建设的过程,把一切付出都作为一种人生的积累;把一切挑战都作为一种成功的机遇。

2、做一个有心人,用事业的眼睛看世界,通过精通一门去领悟和旁通其他。

3、在认识世界中认识自己,坚定地顽强地走自己的路。

4、与时代保持零距离;用文化、修养去支撑和提升艺术品格;用作品和成就去铺展自己的艺术和人生道路。

(以上摘自杨松林【自言自语】)

【海之女】 120x120cm 1981年

【海之女】 画面以惯用的方形构图,高视点俯视大海。逆光下波浪翻滚的银色海面生机盎然,一组准备迎风逐浪出海作业的海带养殖女工,她们健壮的体态,将投入大海怀抱那悠然自得的神情,全然与养育他们的大海形灵一体。此画是凭记忆一气呵成的「急就章」。激越的情感直泻笔端刀锋,阳光下透明微妙的色彩在流动中抒展姑娘们自由豪放的海洋情怀。

【新疆老汉】100x80cm 1983年

【毕业答辩】162X187cm 1984年

【毕业答辩】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时值中国画坛处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学术空气十分活跃的年代,围绕各种学术课题展开的探讨和辩论广泛而剧烈。【答辩】一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际而生的。这幅表现当代中国油画家群像的作品,以严谨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整体氛围的恰当把控,将答辩场面特有的紧张热烈气氛表现得庄重而生动。充分地喻现了80年代中国画坛正充满生机地步入新时期的良好学术氛围。此画已列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精典收藏。

【明代画家游文辉为利玛窦画像】90x150cm 1999年

【明代画家游文辉为利玛窦画像】 400年前,出生在澳门的明代画家游文辉,随来华的意大利画家乔瓦尼攻学西洋画。1610年应邀晋京为罗马耶稣会来华传教的奠基人利玛窦画一幅油画肖像,此画竟成为现存梵蒂冈的中国最早的一幅存世油画。作者采用与「画像」所处时代相吻合的古典画风,并揉进现代构成因素,以严谨的画面结构和生动的形象刻画,表现了这一有意味的历史和人物,蕴含了穿越历史时空的审美意蕴。从这里可以窥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以及油画这一外来画种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漫长历程。

【先行者-孙中山视察黄河大铁桥】 210X400cm 2013年

【先行者·孙中山视察黄河大铁桥】 一百年前,孙中山为改革旧中国,他把 「民生主义」作为图谋国家富强,民生幸福的奋斗目标,为中国绘制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自任10年建造20万里铁路而苦心经营。

作品选择1912年9月26日孙中山偕考察队伍,视察黄河大铁桥工程的历史情节。构图排除了在桥上那种铁笼型空间的局限,选择由黄河北岸乘小火轮至南岸上大桥的史实瞬间,横贯画面的黄河拓展了主题所需要的宏大空间。画面以动感的节奏、宏伟的气势、坚毅的形象与精神刻画,表现了这位为了改造中国而耗尽毕生精力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渔人与海】180X180cm 2004年

【渔人与海】 直接来自海上生活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体验。捕鱼人在激越的交响声中,围合在由网口倾泻满船的银色鱼流布成的「舞台」上,「领舞者」昂扬挺立举臂牵动自天而降的绳缆,仿佛把人的视野引向无限深广的苍穹。在表现中大刀阔斧地略去一切影响整体气势的余赘。由桅杆、网揽、船体构成的巨大三角形,以建筑性的框架稳定地支撑倾斜动荡的画面;色彩语言从光色风格转为大色域式的面积分割,组成强烈的节奏韵律;笔触手法则从具体的形象塑造转为渗透着激情的笔意性挥写。整个创作过程则着力于调动全部艺术元素用来表现一种英雄主义的崇高、豪壮、恢宏、深邃的审美境界。

作品欣赏

【俄·叶卡㨗琳娜花园·湖】100x200cm 2011年

【恒河之晨】2011年

【吴哥·秘林】60x80cm 2011年

【青岛八大关】80x100cm 2012年

【收过青稞的田野】240x60cm(局部) 2013年

【希腊·伊亚小镇】80x120cm 2017年

【流动的礁群】60x80cm 2019年

【扎尕拉】80x100cm 2013年

【夕阳照桑榆】200X120cm 2021年

【阳光·沙滩·海带】150x150cm 2013年

【耕海者】160x200cm 2016年

(来源:日照书画文化)

画家简介

杨松林 ,1936年生于江苏南京。历任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协科学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北京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荣誉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