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看破世俗的一首诗,句句都是人生阅历,读懂了提升格局

2024-03-13国风

捧一卷诗书,品一盏清茶

01.

中年是人生最尴尬的年龄段:还未曾老去,但已觉不再年轻。

放眼过去,身边所有与你亲近的人,都在照顾着你的情绪,希望你能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但是现在,身边的所有人都需要你的照顾,他们老的老,小的小。

所以有时候,你会觉得很孤独,不被理解。

实际上,这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等有一天你开始迎来送往,不得与一些人永久告别的时候,你才能意识到,琐碎与烦恼是生命中最真实的一部分。

痛得清醒,疼得明白。

因此,总有一天你会怀念这些不如意,比如家父家母对你的唠叨,家兄家姐对你的叮咛。

人要活得通透,才能真正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把遗憾留在未来。达观的态度,是应对一切烦恼的法宝,早点把一些事看开,就早一点得到安宁与平静。

因此今天我们读一首李群玉的诗,也许读完之后,你对人生会有另一种看法。

02.

李群玉,中晚唐诗人,颇具传奇色彩。

早年他修身养性,苦研学问,因此并没有想过要当官。后来杜牧游澧州的时候,曾劝他赴京去参加科举考试,不要埋没了自己的才华。

在杜牧眼里,男人就是披荆斩棘,实现自我价值,所以他一生都不得志,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过高,锋芒太盛。

李群玉不是这样性格的人,因此婉言相谢,继续隐居乡里。

再后来,宰相裴休到湖南巡察,听说了李群玉的诗名,觉得非常遗憾,就向唐宣宗推荐了他。

因此,李群玉「徒步负琴,远至辇下」,向唐宣宗献诗300首,得褒奖,获官弘文馆校书郎。

为官三年后,李群玉觉得很无聊,就辞官归野,回乡途中经过「二妃庙」,题诗一首。

「二妃」即娥皇、女英,帝尧的两个女儿,同嫁给帝舜为妻。后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望着一江萧瑟的秋景,竟然泣竹成斑,一夜白头。

据【云溪友议】记载,就在李群玉在「二妃庙」题完诗后,二妃忽然现身,并告诉李群玉,让他三年后再来此地,将会与他有一番云雨之事,可位列仙班。

很巧的是,李群玉归乡三年后,果然辞世,所以好友段成式有诗悼念:

「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催。老无儿女累,谁哭到泉台」

诗中的「黄陵事」就是指「二妃庙」之事,虽然这种「民间话本」不可信,但也说明了李群玉的影响力。下面我们就读一读他的诗。

03.

翻覆升沉百岁中,前途一半已成空。

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

修竹万竿资阒寂,古书千卷要穷通。

一壶浊酒暄和景,谁会陶然失马翁。

李群玉【自遣】

从诗题和诗意中,我们也能看出,这首诗当是作于李群玉中晚年,蓦然回首大半生,心中万千感慨,故赋诗抒怀。

诗中的「万竿」指竹林,李群玉曾有【题竹】诗: 一顷含秋绿,森风十万竿 ;可见,他对竹子十分喜爱,正如苏东坡所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阒(qù)寂:指静寂、安宁;

失马翁:化「塞翁失马」之典,喻人生得失。

下面我们再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诗。

04.

诗文大意可解为:

人生匆匆,不过百年光景,如此还要不断经历着起起落落。如今半生已过,依旧一事无成,大好年华就这样流走了;

也许人生就像一场大梦,虚幻而又迷离,很不真实。世间的纷纷扰扰,就像吹拂而过的风声,没有形态,难以琢磨;

喜欢在静谧的环境中与竹林相伴,修身养性,享受与世隔绝的清宁。同时,也热衷于古文经卷,它是我的精神食粮,能让我看破很多迷茫;

生活在喧闹的世界中,唯有内心的清净才是人生所得,一壶浊酒可解百忧,又何必去患得患失呢,殊不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李群玉这首诗写得很通透,句句都是对人生的感悟,能有这样豁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也是诗人阅历的一部分。

许多事看透了,就风轻云淡,看不透,继续红尘纷乱。

诗中强调了一个「修」字,人这一辈子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因此要去修心,使内心得到平静。

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 」两句诗,尤为经典,「梦中梦」与「风里风」相映衬,更显出人生的缥缈无常,不经意间就半生已过,能握住的依旧两首空空。

财富和名利,不过是人生的附属品,来源于社会也必将还于社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每个人都是人间过客,所以还争什么比什么?

不如看淡一切,浊酒一杯忘红尘,活得潇洒又自由。

阅读更多经典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