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十首绝美深秋诗词,江天暮雨,红叶寒溪,万木空山,醉美秋意浓

2024-10-17国风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深秋的美是清冷的、静谧的、萧瑟的。诗人笔下的秋,在丝丝秋雨中,片片黄叶里,蕴藏着深秋的千般思绪和万般柔情。

十首绝美深秋诗词,与君共赏秋!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在这一时期,他身处异地,面对战乱,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便以秋日景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幅辽阔而多彩的秋景图,同时也抒发了词人深沉的思乡之情。

词的上阕写景,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

通过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之景,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清旷辽远的高远境界。毫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下阕抒情,「黯乡魂,追旅思」两句,直接点出词人的思乡情怀和羁旅愁绪。

词人夜不能寐,唯有梦中才能暂得安慰。

明月夜独倚高楼,词人只能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之泪。

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李煜的词风以绮丽柔靡著称,这首词也不例外。

全词以山、水、枫叶、菊花、塞雁等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表达了思妇对远方离人的深切思念。

词中女子与所念之人间阻隔重重,天远山高,烟云凄寒,相思之情如同火红的枫叶般炽热。

菊花开了又残,大雁已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回来,只剩泠泠月光照在悠悠飘动的苇帘。

南乡子·秋暮村居

【清】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暮秋时节的秋景有一种清冷的美,红叶飘满寒溪,空山寂寥,万木萧索,寂静又肃杀。

词人暮秋时节居住在乡村,看见秋日山村暮景,洋溢着跃动的欣喜和向往。

词人置身山中,一路看到满山红叶,万木萧瑟,轻烟笼罩。

深山之中犬吠鸡鸣,山村夜晚宁静温馨。

词人沿山而行,他穿过寒林,来到村口,看到自家的独屋掩映在秋冬的林木深处,门扉紧掩。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全词以雨后清秋的傍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凄美的意境。

上片写景,开篇即描绘了一幅雨后清秋的傍晚景象,潇潇暮雨洒落在江面上,经过秋雨洗涤后的秋景更加清朗寒凉。

秋风渐冷,山河都显得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更添一份孤寂与落寞。

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万物都在凋零,只有长江水默默向东流去。

词的下片抒情,在如此萧瑟的秋天,词人不忍心登高看向远方,故乡遥远,却无法回去。

词人多年来四处奔波流浪,却始终无法找到归宿。这既是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也是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远方的佳人也在思念着自己吧,无数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全词意境深远、情景交融、层次分明、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山 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空灵的美景图。诗人行走在山中,山路旁的溪流蜿蜒曲折。

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

霜寒露冷,秋色渐逝,树枝上的红叶凋落得越来越稀少了。

山路的两边拥簇着蓊郁青葱的苍松翠柏,山中空气湿润,松柏浓翠得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

人在山路上行走,仿佛穿行在空明的浓翠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五代】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时光易逝,秋光难留,红叶满阶,萧瑟又凄凉。

重阳佳节,紫菊飘香,晚烟细雨,正是登高赏秋的好时节。可词人已失去往日的帝王之尊,沦为阶下囚,内心只剩愁苦与哀怨。

这种愁恨年年相似,如同这不断迁徙的新雁,永远无法摆脱。

满庭芳·碧水惊秋

【宋】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秋天,本就有肃杀凄凉之感,赏秋人的心境不同,那感受到的秋意也会随心境变化。

秦观作词,写景而情在其中,善于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秦观,一生仕途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

这首词的上片怀旧,中通过描绘碧水、黄云、败叶等,营造出一种凄凉、衰败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重阳时节,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起了思乡之情。

风吹动西窗的翠竹,故人却难以相见。

词的下片伤怀,人情反复,世态炎凉,词人的贬谪之路无限心酸。借酒浇愁也只是愁更愁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宋】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元丰五年(1082年)的重阳节,苏轼处于被贬黄州时期,他登上涵辉楼远眺秋景,有感而发作了此词。

霜降时节,秋高气爽,江水水位下降,露出江心的沙洲。

词人酒后微醺,风力虽软,但仍觉凉意飕飕,而破帽却似多情,留恋不舍。

漂泊异乡,身旁无友,重阳佳节,只能饮酒打发时光。

良辰易逝,好花难久,万事都如梦境般虚幻,转眼间就会成空。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这首【登高】被誉为「七律之冠」,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二年(767年)秋天的重阳节所作,当时他身处夔州。诗中描绘了重阳登高时的所见所感,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这首七律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读来令人心生孤独悲伤。

诗的前四句写景,风急天高、猿猴啼叫、长江滚滚、万木萧瑟,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后四句抒情,诗人将自己的身世遭遇、老病孤愁、长年漂泊、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郊夕照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窘潦倒,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曲中所言也正是作者当时所处境况。

曲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断肠、天涯等这些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构成一种凄凉悲凄苦的意境,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