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第151章 波罗浮屠堪称佛祖高境界 吴哥石窟最早高棉建筑物(二)

2024-08-27国风

从垂直方向上我们可以将主要建筑分为塔基、塔身和塔顶三个部分。塔基 是一个边长为123米的正方形,高4米。塔身 由五层逐渐缩小的正方形构成。第一层距塔基的边缘7米,然后每层以两米的差距缩小,留下狭长的走廊。塔顶 由三层圆形构成,每一层上建有一圈多孔的舍利塔,三层的舍利塔形成三个同心圆。正中是一座主要的圆塔,圆塔的顶端是整座建筑的最高处,离地35米。波罗浮屠每一边的中间都有入口,总共有32只石狮子看守着4个入口,每个入口都有台阶通向塔顶。佛塔的主入口在东边,浮雕上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山坡上有台阶通往山下的平地。

佛塔顶层

佛塔的三个部分代表着通往佛教大千世界的三个修炼境界,即:欲界 (Kamadhatu)、色界 (Rupadhatu)和无色界 (Arupadhatu)。塔基代表欲界,五层的塔身代表色界,而三层圆形的塔顶和主圆塔代表无色界。色界细致装饰的方形在无色界演化为毫无装饰的圆形,象征着人们从拘泥于色和相的色界过渡到无色界。

1885年人们在塔基的下面发现了一个隐藏的部分。这部分隐藏的塔基里刻有浮雕,其中的160幅描绘了真实的欲界。现存的浮雕上有简短的铭文,似乎是给雕刻师的指示和描绘要雕刻的场景。人们起初认为隐藏的塔基是为了防止山体下沉。另一种理论根据印度古代一本关于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著作Vastu Shastra认为,隐藏的塔基由于设计错误被上层的塔基代替。

波罗浮屠有大约2670块浮雕,其中1460块叙事浮雕、1212块装饰浮雕,覆盖了建筑的立面和回廊。浮雕的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分布于隐藏的塔基和塔身。叙事浮雕被分为11组,环绕整座建筑,总长三公里。第一组浮雕在隐藏的塔基中,其余十组从波罗浮屠东门开始分布于塔身的下面四层。墙上的叙事浮雕顺时针分布,而回廊上的反方向分布。这种分布方式符合佛教徒朝拜圣迹时的右旋礼:信徒顺时针绕行,而圣迹常在右侧。隐藏的塔基里的浮雕叙述了佛教的因果报应律。塔身第一层墙上的浮雕分上下两栏,每栏各120块石板。上栏叙述了佛陀的生平,下栏和塔身第一、二层的回廊一起叙述了佛陀的前生(本生)。其余的浮雕叙述了善财53参修成正果的故事。

除了石头上雕刻的佛教大千世界故事之外,波罗浮屠还有许多佛像 。双腿交叉的佛像 端坐于莲花座上。它们分布于塔身(色界)的五层正方形和塔顶(无色界)的三层圆形上。塔身的佛像供奉于壁龛(kan)中,在栏杆的外侧围成一圈。随着面积逐层缩小,佛像的数目也逐层递减。塔身的第一层(最底层)有104个壁龛(kan),第二层有104个,第三层88个,第四层72个,第五层64个,总共432尊佛像。塔顶的佛像被安放在多孔的舍利塔内,第一层(最底层)有32座舍利塔,第二层24座,第三层16座,总共72座。塔身和塔顶的佛像共计504尊,其中300多尊被部分破坏(多数缺头),而43尊全无踪影。

损坏部分

起初看来这些佛像大同小异,然而它们的手势(印相)有微妙的差别。塔身的佛像共有五组印相,根据大乘佛教的说法代表着五个方位:东(右手结镇地印,左手结根本定印)、西(双手结根本定印)、南(右手结施愿印,左手结根本定印)、北(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结根本 定印)、中(双手于胸前结讲经印)。塔身从下而上的四层佛像手结前四种印相,它们的印相与面对的方位对应。塔身最上层佛像一律双手于胸前结讲经印。每种印相代表五方佛(或称「五智如来」)的一方,分别是东方金刚不动佛(不动如来),西方阿弥陀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无量光如来等),南方宝生佛(宝生如),北方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来),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塔顶的佛像则是结转法轮印的释迦牟尼 。

顶层佛像——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