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主张,凡事多问应该不应该,少问喜欢不喜欢。「曾仕强每日箴言」
「明哲保身」是中国人普遍秉持的人生哲学。
朱子说 :「明是明理之明,哲乃了然于心,保身则是依道理进退而处世,于是罪刑、灾祸不至。」
中国人凡事先求自保。
遇到突发状况,就会遵循明哲保身的哲学分析形势,当进则进,当退则退。
形势不利时,就要及早抽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何必逞匹夫之勇呢?
很多人反对「明哲保身」,认为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怕死、虚伪、消极,其实不然,一个人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话,其他的都没有意义。
人们常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神仙都要先保全自己,何况凡人呢?
今天我们就教大家几个明哲保身的小技巧,希望能对以后的为人处事有所裨益。
01.谨慎发表意见
一般中国人都自认为「是非分明」,也十分讨厌「是非不明」的人。
但是,一旦面临「反对」或「赞成」的抉择时,大概都不愿意明显地表示出来。
理由是「是非难明」,一时之间,很不容易分辨是非,当然无法明白表示。
中国人主张,凡事多问应该不应该,少问喜欢不喜欢。 应该赞成的,就要赞成;应该反对的,也要表示反对。
事实上这样老老实实地表现出来,结果必然是「好人早死」,落得凄凄惨惨,饱受众人的冷嘲热讽。
在公开场合,中国人不愿意「应该赞成就举手」或者「应该反对便表示出来」,因为这种情况,很容易被人利用或者招惹某些人的怨恨。
再说,举手表决最不能表达「赞成中有反对,反对中有赞成」的态度,难怪中国人不轻易举手,以免害死自己,还要惹人笑话。
完全赞成或反对,很容易引起听者的反感。
若是将赞成和反对混在一起,相当于「有条件的赞成或反对」,听起来就让人比较愿意接受。
例如 :「我毕业后马上出国留学,你赞成吗?」
最好的回答是 :「我不赞成你马上出国,但是你如果准备得十分周全,知道自己所要学的是什么,将来学成之后要做什么,我当然不会反对。」
最后,为了增强对方的责任,用「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来凸显听者的自主性,使其更加重视自律和自动。
表示赞成,听者受到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可能大意失荆州,造成阴沟里翻船的惨局。
表示反对,听者受到挫折,可能因而放弃,或者缺乏信心。
不赞成也不反对,听者才会面对现实,用心地研究判断,自己做最后的决定。
合理的赞成加上合理的反对,形成中国人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立场。
我们说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事实上是赞成之中有反对,而反对之中也有赞成,并不是不分是非、糊里糊涂或者怕惹事端。
02.有本事不可以随便表现出来
中国人来到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大多会冷眼旁观一段时期。
看看这个新环境有些什么样的人物,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规矩,我们称之为「入境问俗」,为的是「不要随便表现,以免遭受不良的打击」。
「看看情况,应该如何表现大家才会接受,对自己最为有利」,因此「先投石问路,看看反应如何,再做进一步的决定」。
有本事马上表现出来,往往也是「早死」的一种原因。
表现得不合理,表现得大家不喜欢接受,当然招致早死的恶果。
有本事不随便表现,先看看情况,套套交情,拉拉关系,把现状看清楚了,门路找妥当了;
再衡量情势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表现,才可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至少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人不讲能力,却十分重视本事。
只有能力而没有本事,往往一表现就遭殃。有本事的人,能够把能力表现得恰到好处,受人欢迎。
中国人只主张「不可以随便表现」,并没有反对合理的表现。
我们必须遵循「应该表现时才合理地表现」、「不应该表现时,再喜欢表现也要自我约束,不要表现出来」的道理。
不能不表现的时候,务必谨慎地表现到合理的地步,不可任意逾越合理的范围,以免引起无谓的后患。
我们应该随时随地礼让给比自己更合适的人,来做更为合理的表现。
中国社会倡导「以让代争」,便是一旦引起竞争,便会自以为最合适而当仁不让。
唯有礼让为先,才能够冷静地让来让去,让给最合理的人,来做最合理的事。
要表现,也应该让真正有本事的人来表现,否则整天看那些不够水准的人霸占表演台不下来,看了都会心烦。
让来让去,真的是自己最合适,这时候再当仁不让,尚不为迟。
至少众人受到礼让,觉得有面子,就算帮不上忙,也会稍微支持一下,减少很多阻力。
03.合理地让与争
中国人是「同时说两句话的民族」,一方面说「让一步海阔天空」,一方面则鼓励大家「当仁不让」。
到底要「让」还是「不让」?
答案十分清楚:「应该让的时候要让,不应该让的时候,必须不让。」
可惜很多人始终听不明白,搞不清楚这种让与不让的道理。
首先,我们只说「不让」,很不愿意说「争」, 希望大家不要争,因为不争则已,一争总是不择手段,非争到你死我活,决不罢手。
能够不争,大家都不要争,多么愉快。
不能够不争,不得不争,这时候仍旧不要争,用「不让」来争,代表「不争之争」,才是中国人推崇的君子之争。
「争」,很容易形成「小人之争」。
因为有些人「报复心最强,报复期最长」,而且「报复起来,最不遵守规则,也最不择手段」。
「不争」,才可能成为君子之争;不争之争,并不是「表面上不争,实际上无所不争」,也不是「台面上伪装不争,台面下死命力争」。
不争之争,应该是「诚心诚意不争,用礼让来化解争夺」。
「争」和「不争」的分别,前者依凭「自己捧自己」,后者得力于「他人捧自己」
自己捧自己,一切好话由自己亲口说尽,多么委屈,也可能沦为无耻。他人捧自己,有那么多人肯捧,表示公道自在人心,岂非光彩而有面子?
自己不争,他人却乐意为我而争。我们不需要争,只要做到不让,大家就会认定当仁不让,多么体面!
其次,一般人只够资格礼让,只有极少数人够资格不让。
我们常说礼让,很少说当仁不让,意思是「当仁」者实在并不多,不要时时、处处以为自己「当仁」,因而时刻都坚持不让。
从事情的性质、轻重、缓急、大小来判断「当仁」的尺度,我们很容易觉察大部分事情实在不可争,也不必争。
综上,文中主要阐述了三种明哲保身的技巧。
第一,我们要谨慎发表意见,以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立场来合理因应事态发展。
第二,切忌有本事不要随便表现出来,要先熟悉环境情况后,再合理地表现。
第三,人要学会不争,或者以让代争,才能避免争夺利益引起的惹祸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