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夜读丨君子利他,先人而后己

2024-03-18国风

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文/民生周刊

【增广贤文】有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里的「好事」,说的是与人为善,多替别人着想。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 这是【礼记·访记】中记载的孔子的一句话。尊敬他人,而自我谦恭;先考虑别人,最后才考虑自己。这是传统儒家的一种「先人后己」,也是一代代品德高尚的人做人做事的追求。

利他,是一种大格局

与人交往的智慧,要懂得关系的本质是平衡。好的关系应该是:把别人的想法放心里,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秀,也能理解他人也有达不到的局限。

【孟子·离娄下】中有这样一句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所谓赤子之心,其实就是一颗利他之心。用利他之心帮助别人排忧解难,也是在消解自身的烦恼,壮大自身的力量。

看过一段孔子借伞的故事。

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

孔子一听,心想,不可以,子夏在生活上比较拮据,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一个人能了解他人的不足,很容易;但理解他人的不足,需要宽广的胸怀和格局。有德行的人把别人看的很重,而把自己看得很轻,凡事先考虑别人,后考虑自己。

为人处世,不把自己的需要当成天经地义,不把别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是应有的修养。


利他,是一场没有「风险」的投资

以前总以为,人与人相处,算清孰多孰少,才能互不相欠。时间久了方才发现,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帮助别人,就是周全自己。

北宋时期,不肯站队的苏轼屡次被贬谪流放。但苏轼并没有把仕途路上的波折放在心头,而是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利。

担任徐州知府时,碰上黄河决口,百姓纷纷逃难。苏轼站在城门口向全城百姓喊话:「有我在,绝不会让洪水毁了徐州!」

为保百姓安康,苏轼带领士兵和百姓抢修堤坝。他身先士卒,昼夜无休,终于抗洪抢险成功。

任职杭州太守时,面对瘟疫的侵袭,苏轼捐出五十两黄金,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医院」——安乐坊,专门收治穷苦病人。

一心为百姓谋福利的苏轼,得到了百姓的热烈拥护。每当他离开任地时,当地老百姓便夹道相送,涕泪横流。苏轼所代表的伟大人格和社会良心,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做人做事,若过于趋利避害,只顾自身,反而容易「摔跤」。很多时候的举手之劳,也是给予了他人极大温暖。



利他,收获舒服的关系

【菜根谭】中有言:「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立身处世若不能保持超然的态度,就好像在泥土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洗灌双脚,又如何能出人头地呢?处理人世事物若不抱多留一些余地的态度,就好比飞蛾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哪会使身心感到愉快呢?

行走在人世间,谁不想将坎坷踩踏成坦途,得到自己想要的结局。可是老话讲,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只看自己,本性使然;先看别人,境界高远。

正如【朱子家训】中说:「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处世要有分寸,进退要有涵养。

幸福没有捷径,只有经营,舒服的关系都是以心换心,我赠你三月春光,你予我四月桃花。


主播: 王文彬

东北大学音乐学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 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 京博国学(ID: jingboguoxue)、洞见(ID:DJ00123987)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