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拈花,佛说两般世界
拨观照影,我怀一片冰心
——五台山殊像寺楹联
据说,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起一朵花,微笑不语。只有迦叶尊者理解了他的微笑,从而领悟到了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教义。「拈花微笑」常用来象征着通过非语言的方式传递智慧和悟性。
两般世界,一为世俗之繁杂,一为涅槃之寂静,可理解为世俗世界和超脱世界。佛陀通过微笑,告诉人们,真正的智慧和悟性超越了物质的束缚,达到了精神的自由。
「拨观照影」,通过水面的反射来观察自己的影子。这是一种比喻,表示通过自我反思和内省来认识自己。「冰心」象征着纯洁、冷静和坚定。它表示一个人在面对外界纷扰和诱惑时,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冷静,不被外界所动摇。这启示我们观察自心,于喧嚣中见寂静,于现象中悟本质。
窗静鸟窥禅,心是主人身是客
山虚风落叶,天漫绝顶海漫根
——江苏南通白庵楹联
窗户开着,鸟儿静静地窥视着,仿佛也是在体会禅意。这种宁静的环境下,人们能够专注于内心的观照,追求精神的宁静和觉悟。
我们的心灵是真正的主宰,而身体只是在这世间暂住的过客。我们要静下心来,倾听自己的声音,要超越物质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让内心成为我们真正的归宿。
山峦空旷,风起时落叶纷飞,天空似乎漫延到了山峰的绝顶,海洋则广阔无垠,仿佛与地底相连。山的虚静和风中的落叶,天的广阔与海的深远,这样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无常。它提醒我们,尽管身体可能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心灵可以超越这些限制,达到一种宁静和自由的境界。
剪一片白云补衲
邀半轮明月看经
——兰州白塔寺楹联
剪下一片白云来缝补我的僧衣,邀请半轮明月陪伴我阅读经书。
上联「剪白云」这一意象,读来既浪漫又超凡脱俗。白云轻盈、洁白,象征着高洁与纯净,用它来「补衲」(「衲」指僧衣),寓含了以自然之清逸来补缀尘世之破旧的意境。这既是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也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提升,表达了一种不为外物所累、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邀明月」则展现了诗人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月光清冷而明亮,是修行悟道的好伴侣。在这里,「半轮明月」不仅指月亮的部分形态,也寓意着人生的不圆满与残缺之美,提醒人们在接受与欣赏这种不完美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而「看经」则直接指向了修行与学习,表明诗人在这样宁静美好的夜晚,选择以经典为伴,深化自己的精神修养,追求更高的智慧与觉悟。
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
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
——出自承德水月庵楹联
群山寂静,尘埃不染,看山看水,印证梦幻泡影如是观。天空高远,云朵漂浮,看云看月,悟透本来心。
在这山静尘清之境,喧嚣远去,人心澄澈。那潺潺流水,似乎在诉说着五金的禅意,我们置身此中,参悟世间的种种,此乃真观。看那天高云浮,云朵变幻无穷,恰如世事无常,前途难测。而那高悬的明月,宛如我们的本来心,尘埃不染,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它始终不喜不悲,静静地洒下清辉。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需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明,以一颗觉悟的心,去看待世间万物的生灭变化,不为外境所扰,不为尘俗所蔽,以禅的智慧去体悟生命的真谛。
意境不随流水转
心闲还笑白云忙
——峨眉山千佛寺楹联
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不因外界的变化而轻易改变。心闲之时,笑看白云匆忙,于此超自然之境,觅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世事的变化,但修行者的意境却不受其影响,始终保持着一份宁静与淡然。无论外界如何变迁,都能保持其原有的纯净与美好。
「笑白云忙」,以白云的忙碌反衬出修行者内心的闲适与自在。他们不仅不为外界所动,反而能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笑看世间百态,包括那些看似忙碌实则无意义的浮云。这种笑,既是对世态炎凉的淡然处之,也是对自我修行成果的自信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