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韩非子·显学】治国就是得民之心?

2024-05-08国风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韩非子在他的著作【显学】提出了对得民之心的看法。

◉得民之心

【原文】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为治,则是伊尹、管仲无所用也,将听民而已矣。

【释义】当今不懂治理国家的人就会说:「得民之心」;如果仅仅得民之心就可以治理好国家,那么伊尹、管仲那些人还有什么用呢?只要听从民众的就可以了。

◉缺乏远见

【原文】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夫婴儿不剔首则腹痛,不揊痤则寖益。剔首、揊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婴儿子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

【释义】民众的认知就如婴儿的心智一样。婴儿如果不进行剔首、揊痤治疗,病情就会加重,而即使有一个人抱着婴儿,由慈母给予治疗,婴儿仍然会因为治疗中的痛苦而哭泣,因为他们不理解当下的痛苦是为了今后的健康。

◉政策民心

【原文】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

【释义】君主鼓励民众紧急耕作和开垦荒地以增加民众的财产,但民众却认为这是苛刻的政策;君主制定严格的刑法和重罚来禁止邪恶行为,但民众却觉得这是过于严厉的做法;君主征收税款和粮食来充实国家的仓库,既可以用于救济饥荒也可以用来备战,但民众却将此视为贪婪的行为;君主要求国内的人民必须遵守法律,不容许私下解决争端,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但民众却认为这是暴政。这四项措施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秩序,而民众因不理解而感到不悦。

◉引出结论

【原文】夫求圣通之士者,为民知之不足师用。昔禹决江濬河而民聚瓦石,子产开亩树桑郑人谤訾。禹利天下,子产存郑,皆以受谤,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故举士而求贤智,为政而期适民,皆乱之端,未可与为治也。

【释义】君主所以要寻求圣明通达的人,就是因为民众的认识是不能作为治理国家的标准。大禹通过治理江河而受到民众的误解,而子产在郑国推行改革,鼓励开垦土地和种植桑树,却遭到了郑人的诽谤。尽管大禹和子产的政策遭到了民众的反对和诽谤,但他们的政策最终对整个天下和郑国的带来了利益。民众认知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治理国家只是通过选拔贤能或者一味迎合民众的喜好,这实际上是国家混乱的开始。

◉写在最后

最后以【天道】里丁元英对芮小丹说的一句话来结束整篇文章:「你的前途在哪儿?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才有价值。」。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