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宋词三百首(1)

2024-02-01国风

【长相思 】

林逋

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

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边潮已平。

【赏析】

【长相思】,又名【双红豆】、【相思令】,原是唐教坊乐曲,唐代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曾用此调填词,创作出抒写男女情爱的佳作。林逋(bu读一声)这首【长相思】沿袭传统,就词牌立意,以一个女子作为抒情主人公,全篇就是她在诉说与情人离别的悲伤。字字句句,都从她的内心深处流淌而出,无不切合她的声态口吻,所以十分真挚感人。不信,你只要闭上眼睛,轻声吟诵二三遍,词中这位女子在青山下绿水边泪眼盈盈送别恋人的景象就会浮现在你的脑际;而她肝肠欲断、哀痛缠绵的离情,也好似一杯苦水,渗透了你的心脾。

为什么这首仅有36字的小令词,能产生这样强烈、深刻的感人力量呢?这是由于作者对女主人公的离情同客观景物的关系,作了丰富的多样化的艺术处理,而且,他的组合处理,既精细巧妙,又极其自然。

词的上片,开篇两句,描画出钱塘江两岸、春秋吴越二古国的山色,叠用两个"青"字,色彩鲜明,苍翠欲滴;接着,又说古往今来,这两岸青山,默默相对,迎来了多少前来游赏胜景的客人。这三句都是写景,是以景发兴。果然,紧接的歇拍句"争忍有离情"就即景生情,点出了"离情"的主旨。前三句写景,写法不同,"吴山"二句是白描,"两岸"句已是拟人,说青山知道自己很美,也有情有义,亲切迎人。这三句所写的景,给人以秀丽明媚感,愉悦感;而"争忍"句却陡然转折,抒发出的是悲苦嗔怨之情。"争忍"两字也是用拟人手法,向青山发出嗔怨:你们怎么容忍有离情在这里发生呢?怨得无理,却使人感到正因无理而情愈强烈、深挚。

【诗经·小雅·采薇】抒写征夫久役归来时有四句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清代诗论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评论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林逋这首词的上片,也成功地运用了以"乐景写哀"的艺术手法,他把吴越青山写得那么美,那么令人愉悦,正是为了把女子的离情反衬出加一倍的悲哀。词的下片,紧接上片歇拍句,抒写情人的离情。情是抽象无形的,怎样才能把它写得可见可感?作者用"君泪盈,妾泪盈"两句,刻画二人离别时泪眼盈盈、相对无语的细节。这样,情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悱恻的情景就跃现纸上了。这是点睛传神的一笔。"罗带同心结未成"一句,又以一个生动具体的意象,含蓄地表达出他们离别、悲伤的原因。原来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就比喻、暗示他们的爱情横遭不幸,使得这对心心相印的恋人难成眷属,只能满怀悲痛,洒泪而别。请看,七个字,一个象征性的意象,包含了丰富的感情和意蕴:有难以言说的爱情破灭的原因,有内心的怨恨、无奈和痛苦,却又用一种直言快语的口吻宣泄而出,把全词推向了情感的高潮。

可见,作者抒写离情,用了多样变化、波澜起伏的艺术手段,其中有写景,有抒情,有正衬,有反衬,有拟人,有"无理而妙"的诘问。更高明的是结句:"江边潮已平。"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那么,这一句有什么好处,包含了哪些"有余不尽之意"呢?

第一,下片前三句都是抒怀、写人之笔,结句转为写景,笔法变化。

第二,全词以景开篇,又以景收结,首尾呼应,章法严谨。

第三,"江边"点出离别的地点,点出情人是乘舟而去;上片写"山",下片写"江",对吴越山明水秀的风光又补一笔。第四,"潮平",即江潮涨满,船儿很快就要起航,离人的悲哀已无法抑制。

第五,"潮已平",反衬女主人公心潮未平,不仅未平,而且要同这滚滚江潮一起绵延无尽。

第六,以景结情,从而创造了一个空茫渺远的境界,如同李白的"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冷朝阳的"碧天无际水空流"(【送红线】)一样,令人想见女主人公在江边目送情人乘舟远去,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的情形。正是作者借景物画面描写出女子江边怅望之神,才使此句成为了诱人想象、耐人寻味的妙笔。这首词艺术上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声情兼美。全词上下片句式都是三、七、五言参差交错,句句押韵,一韵到底,押的是声音轻清柔美的"青"字韵。上下片开头都是两个三言的叠句,并分别重复"山青"与"泪盈"二字,成功地采用了"复沓"、"呼应"的手法。

全篇音韵节奏流畅、和谐,又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致,洋溢着浓郁的民歌风味。因此,明代杨慎【词品】卷三评此词"甚有情致",清代彭孙通【金粟词话】也赞赏此阕"何等风致"。

林逋的【长相思】,是唐宋爱情词苑中一朵清馨可爱的茉莉花,是一串晶莹透明的美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