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七十三.仙居山【嘉定赤城志】卷二十二山水门四仙居(一)

2024-06-13国风

愚人自译版∶

山水门四

仙居

括苍山

1. 括苍山

在仙居县东南五十里。高一千五百丈,周回三百里。群山中最为险峻陡峭,有八个方向。一个方向是 凝真宫 ,其他七个方向分别是临海、黄岩、仙居、永嘉、乐清、缙云、东阳七个县界,都是山脊绵延相接。现在仙居县西苍岭也与括苍山相通。

按照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括苍山在台州西四十里。现在临海 真隐山 ,本名叫 括苍山 。而天台东面也有 苍山 。括苍山系绵延临海、仙居、天台 三个县。

红圈处为韦羌山

2.韦羌山

在仙居县西四十里,极为险要,不可攀登。

按照南朝刘宋孙诜所撰【临海记】记载∶众山最高的那座山,上面有石壁,雕刻有蝌蚪文。

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周姓廷尉为临海郡建造飞梯(古代攻城用的长梯),用蜡来模印蝌蚪文,然而不能识别其中的意思。俗传∶夏帝大禹治水经过这里,因此雕刻蝌蚪文在这块石头上。蝌蚪文可能就是夏朝初期的文字,如能解密,中华民族文字的历史将追溯至四五千年前。

后来,临海(郡)太守阮录携官吏和民众来这边观看蝌蚪文,阴雨沉沉,多日都没看到蝌蚪文就回来了。以前有 绿筠庵

【按旧志记载∶韦羌山也叫 天姥山 ,有的又叫 纬乡 ,这是俗语讹传。然而【高僧传】记载∶昙兰【憩赤城事】则记载∶ 韦乡山 在乐安县。

陶弘景(456--536)【玉匮】记载∶括苍西南一百余里有 伟美山

【登真隐诀】又记载∶ 伟羌山 ,多神异之事。

然而韦乡一山而有六种不同名称,不知道哪个说的正确。

仙居县令陈襄(1017--1080)【题仙居伟羌山六绝其一】写道∶

去年曾览伟羌图,云有仙人古篆书。千尺石岩无路到,不知科斗字何如。盘盘英气四纡余,定有神仙此地居。天子正求伊与吕,如何不见起耕渔。天鞫精灵久贮储,中间豪杰出无虚。乡民世世家居此,争使儿孙不读书。峭壁回环几百区,其间岩石可耕锄。如何得片山如此,白首相将老母居。古意巑岏与世疏。一官羁绊可归欤。此山未及西山好,下有仙人结草庐。四友之贤世莫如,白头终作一乡居。此山不惜将钱买,叹惜无因共结庐。

仙居县令郭三益(?-1128)【韦羌山式公绿筠庵诗】写道∶

道人栖碧山,云居在空曲。

十年海潮音,利物缘已熟。

更寻妙高顶,超然具幽筑。

古木插空青,寒筠抱岩绿。

时携贝叶书,步入深林读。

云影冷萧条,静对含烟玉。

客来境非喧,客去境自足。

宵眠护禅虎,画引衔花鹿。

庵中三昧语,药我贪嗔毒。

何当晚双凫,藜杖追高躅。】

红圈处福应塔所在即为福应山

3.福应山

在仙居县东二里。阴阳家所说的∶它在仙居县龙头的位置,当地居民在山上建造宝塔。自然是做官的人不会缺少。山上有 尽美亭 ,亭下垫着溪流,山峦溪谷都非常秀美。

福应塔

【黄岩县令张景修【尽美亭记】记载∶

仙居邑之美者也,而一山尽焉。

福应山之美者也,而一亭尽焉。

尽美亭者,非尽一山之谓,尽一邑之谓也。

朝奉大夫台州通判庞元中在台州为官二年的时候,周游台州各地七百余里,可以说非常辛劳。然而到了仙居福应山,则徘徊纵览歌咏,整天非常愉快,忘记回去。信吗?实在是太美了!

一天,庞元中对张景修说∶东晋朱超石(382--418)说,登北邙远眺,则众美都尽。我在家这座山看到了如此场景。山距仙居城二里,高峻突出,一枝独秀。山上有宝塔,而亭在宝塔的南面,我给亭子取名叫 尽美亭 。你为我讲这个事记录下来。张景修说∶唯唯(恭敬的应答声)。既然是庞公的意思,难道有止境吗?不留一景一物,都收集起来。就像东西不能相聚。仙居县的 括苍山、章甫山、紫箨山、韦羌山 都山峰非常险要,岩洞回环怪异,而溪流繁密,烟云昏暗,鸥鹭出没,平波渔唱,断陇樵归,有骚人尽史不能工也。难道要改名吗?。仙居县令刘光,雅为公知,图序以告,于是又知福应山者。

福应山与福应塔

皇祐年间(1049--1054),令枢密直学士陈述古命名。陈贤先生劝学文章流传于世超过四十年。您建造这座亭子。贤及宰相,人门子弟皆冠,而不骄奢富贵,而意在山水之间,我将见到他们的美德,不专于竹石花木,风晴雨雪之时,而在乎学者之材。唉!美景于是都没有了。

张景修【福应山】写道∶

南亭不减北邙高,美景因公见一朝。已看溪山如在画,更传风雅似闻韶。栽桃定有仙家住,种竹宁无隐者招。秀气当为多士福,未应都放与渔樵。

杨崇【福应山】写道∶

清风送月上栏干,云雨溪流破王寒。我有三峰高兴在,漫堂聊作画屏看。醉后愁生任数奇,僧窗借梦入新诗。觉来着意寻桃李, 除了春风总不知。

原文简体字版∶

山水门四

仙居

括苍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高一千五百丈,周回三百里。群山中最号巉绝,有八向焉。一向凝真宫,其七则临海、黄岩、仙居、永嘉、乐清、缙云、东阳七县界,皆山脊绵接。今县西苍岭亦其所通也。按【寰宇记】云∶括苍山在州西四十里。今临海真隐山,本号括苍。而天台之东亦有苍山。盖一山而绵亘三邑云。

韦羌山

在县西四十里,绝险不可升。按【临海记】云∶此众山之最高者,上有石壁,刊字如科斗。晋义熙中,周廷尉为郡造飞梯,以蜡模之,然莫识其义。俗传∶夏帝践历故刻此石。其后,守阮录携吏民往观云雨晦冥,累日不见而旋。旧有绿筠庵。

【按旧志载∶韦羌山亦名天姥,或又曰纬乡,俗语讹也。然【高僧传】载∶昙兰【憇赤城事】则曰∶韦乡山在乐安县。陶弘景【玉匮】则曰∶括苍西南一百余里有伟美山。【登真隐诀】则又曰∶伟羌山,多神异之事。然则韦乡一山而六者之名不同,未详孰是。

陈襄题云∶

去年曾览伟羌图,云有仙人古篆书。千尺石岩无路到,不知科斗字何如。盘盘英气四纡余,定有神仙此地居。天子正求伊与吕,如何不见起耕渔。天鞫精灵久贮储,中间豪杰出无虚。乡民世世家居此,争使儿孙不读书。峭壁回环几百区,其间岩石可耕锄。如何得片山如此,白首相将老母居。古意巑岏与世疏。一官羁绊可归欤。此山未及西山好,下有仙人结草庐。四友之贤世莫如,白头终作一乡居。此山不惜将钱买,叹惜无因共结庐。郭三益题绿筠庵诗云∶

道人栖碧山,云居在空曲。

十年海潮音,利物缘已熟。

更寻妙高顶,超然具幽筑。

古木插空青,寒筠抱岩绿。

时携贝叶书,步入深林读。

云影冷萧条,静对含烟玉。

客来境非喧,客去境自足。

宵眠护禅虎,画引衔花鹿。

庵中三昧语,药我贪嗔毒。

何当晚双凫,藜杖追高躅。】

在县东二里。阴阳家谓∶其居邑龙首得地之胜,居人建浮图其上。自是取青紫不乏焉。上有尽美亭,其下枕溪,岩壑俱秀。

【张景修记云∶

仙居邑之美者也,而一山尽焉。

福应山之美者也,而一亭尽焉。

尽美亭者,非尽一山之谓,尽一邑之谓也。

朝奉大夫庞公倅台之二年季,按属邑辙环七百余里,可谓劳矣。然至于仙居福应,则徘徊四览啸咏,终日欣然忘其归信乎。美哉!一日谓景修曰∶昔朱超石云,登北邙远眺,则众美都尽予于此山见之矣。山距城二里,峥嵘独秀。浮图居其上,而亭居浮图之南,予名之曰尽美矣。子为予记之。景修曰∶唯唯虽然公之意,岂有穷耶。不遗一景一物,兼收而并采。犹东西之不可相无也。邑之括苍、章甫、紫箨、韦羌皆峰峦险绝,岩洞环恠,而溪流森然,烟云晦冥,鸥鹭出没,平波渔唱,断陇樵归,有骚人尽史不能工也。夫岂易名哉。邑令刘君袭明,雅为公知,图序以告,于是又知福应山者。皇祐间,令枢密直学士陈公述古名之也。陈公贤先生劝学文垂于世,逾四十年。公实作是亭。公贤宰相,子人门冠代不骄,富贵而意。乃在乎山水之间,愚将见其美,不专于竹石花木,风晴雨雪之际,而在乎学者之材也。噫美于是尽矣。又题云∶

南亭不减北邙高,美景因公见一朝。已看溪山如在画,更传风雅似闻韶。栽桃定有仙家住,种竹宁无隐者招。秀气当为多士福,未应都放与渔樵。杨崈题云∶

清风送月上栏干,云雨溪流破王寒。我有三峯高兴在,漫堂聊作画屏看。醉后愁生任数奇,僧窗借梦入新诗。觉来着意寻桃李, 除了春风总不知。

原文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