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组合创新,企业组织中无形的神灵

2024-01-27国风

作者:龍云之子

一谈「神灵」,习惯于具象思维的常人就以为是宗教迷信,唯物者皆以为是唯心。过去二元教条化的观念已经型化了人们思想,桎梏了人们的团结和创新精神。老子的神灵观是实践意义的神灵观,非文人们理念意义的神灵观,【元贞之道】作本文,借华夏诸老(老子)的元思维这把钥匙,希望能打开国人的理念枷锁。

组合创新,老子实践意义的神灵观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包括家族关系,客户关系,团队关系,信众关系等。人类社会是个大系统,人通过关系的连接成为不同的群体。人与人的关系是无形的,是不可测也不可知的「神」,人们通过共同的兴趣、意愿和信仰等,而达成统一的共识(得一),而形成一个整体,如一个球队、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一个信仰等等,从而发挥出有别于个体的整体灵效,即1+1大于2的整体灵效。老子的神灵观是客观的实践产物,缺乏实践「束于教」的文人,理解不了老子「得一」概念,已不知生产关系之「神灵」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组成系统整体的各个要素,通过共识和连接建立紧密的关系,而形成有统一功能或目标的整体。就是【老子】所言的「神得一以灵」的整体观。【老子】又曰:「谓神毋已灵将恐歇」,群体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一旦割裂对立,整体组织的效用就失灵,这个组织恐怕离歇业不远了。

当今最前沿的系统论的基本观点,系统大于各要素之和,就是在强调整体系统「得一」的灵效。

熊彼特创新理论:企业组织中的神灵

熊彼特(1883—1950年),曾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被称为当代「创新理论」的鼻祖。1912年,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轰动了当时的西方经济学界。这本著作已发表100年了,而当下国内经济学界只有少数人有些基本认知。

经济学家熊彼特

熊彼特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只有企业家才能实现新组合(创新),人只有在实现新组合时才是真正的企业家。熊彼特说,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专职实现新组合的人称为企业家,新组合就是新的生产力。 元贞之道:熊彼特定义的这种由新的生产关系而构建的新组合,正是老子所言的「得一」,企业家是具有整体系统观和创新能力的「得一者」(Combinator)。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 元贞之道:「新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经济系统新的生产关系的无形连接之「神」,将各种生产要素整合为一个整体,而发挥出整体的最大效用之「灵」。组合(Combination)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出现在我们视野。

熊彼特在其「创新理论」中,指出了「创新」的五种情况, 后人将其归纳为五个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

熊彼特认为,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异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式,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 当经济进步使得创新活动本身降为「例行事物」时, 企业家将随着其创新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而消亡,资本主义不能再存在下去,社会将 自动地 和平地 进入社会主义。

熊彼特这个预言看起来要比空想社会主义更具体, 熊彼特以「创新」作为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不同于马克思以「剩余价值」的分配作为【资本论】的理论基础,一个是讲如何做大蛋糕,一个是讲如何分蛋糕,当人们认为分配不公时,必然发生争斗和革命。 马克思的【资本论】于1867开始出版,1912年,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出版,二者仅仅相差50年,二者关于资本的理论基础完全不同。在近一百年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践中,的确得益于人类科技的创新活动,创新活动维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已经被验证是正确的。如果人人忙于分蛋糕,没有人有动力做蛋糕,蛋糕都没了,如何分蛋糕?理论界背书的二货们,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似是而非的二元化「分散眢论」,的确容易误导人的认知,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

如何让创新活动成为「例行事物」?的确是个富有挑战的大问题。 或许我们从老子的东方智慧中能找到可行的方法。

企业家,是老子所言的「得一者」

【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谿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老子连续用了五个「得一」,并按天、地、神、谿、侯王的顺序,逐一推论「得一」整体系统概念的普适性,「得一」既有整体观概念,也有创新的概念,这是老子的「得一」观。

2500年前的帛书【老子】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侯王,要以整体系统的思考对待企业的经营活动,成为一个合格的整体系统思考者,即「得一者」。

普通的员工思考的仅仅是干多少活拿多少钱,而优秀的员工更关注个人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普通的部门主管,仅仅是站在自己部门工作的范围说事,而优秀的部门主管更加关注和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以完成公司的整体目标;普通的企业家,仅仅停留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生产和营销上作局部的思考,而优秀的企业家更加关注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客户的关系,以客户为中心构建企业的整体服务能力,提供客户有价值的服务。「得一」的整体系统观,决定了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和客户关系的稳定,「得一」的创新精神,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今天的企业文化:共同愿景、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协作精神等等,都是企业「得一」的整体观。

企业的五个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每个创新都可以分别构建独立的创新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高效运行并形成企业内部的独立创新活动。分立的局部创新活动也可以组合为新的整体系统,这是组合创新。

把老子「得一」的整体观,应用于企业经营的社会实践,做一个小总结:

  1. 老子:「 昔之得一者」,是指有整体系统观的人,是熊彼特所讲的「组合创新者」,即今天的企业家。
  2. 老子:「天得一以淸」,是指天时变化的整体观,是市场经济中产业发展的规律,如传统媒体向网络新媒体的转化,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化,传统电器向智能电器的转化。企业家需要认清天时的市场发展趋势。
  3. 老子:「地得一以寧」,是指当地的经商环境和政策法规。房价高,税收、人工成本高,劳资矛盾多,地方政策干预多,企业缺乏安居乐业的稳定环境,即「不宁」。
  4. 老子:「神得一以靈」,是指企业与客户和供应链的连接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关系连接。通过网络与全球的广泛的客户建立紧密的连接关系,通过网络构建企业内部高效运作的体系,形成企业内外紧密协作的整体之灵效。 老子这个「神灵观」,吉尔德称之为「企业家的精神和信仰」或者「观念流」,熊彼特称之为「组合创新精神」。
  5. 老子:「谿得一以盈」,是指企业生存的小生态,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整体观。企业才能聚人聚财,人财满盈。
  6. 老子:「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侯王」,需要具备系统的整体观(得一),上下同心。企业的经营才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如同驾驭四匹马拉车,需向同一个方向,齐步奔跑,方能又快又安全达到目的地。

当代吉尔德:企业家精神

乔治·吉尔德,当今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经济学家,被称为「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在【重获企业家精神】一书里,吉尔德认为,人们将经济增长视为很多因素决定的过程,但事实上,没有任何因素可以和企业家以新观念和新技术开办的新企业所起的作用相比。吉尔德认为:「 经济增长的关键其实很简单:有创造力的人拥有了资金。经济停滞的原因也一样简单:富有创造力的人的资金被剥夺。

当代优秀企业家任正非老先生,非常认可吉尔德的思想,以吉尔德为「偶像」。吉尔德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个人财富,而不是集体或者国家的财富。他认为, 精神和信仰才是企业家的生产方式 ,为了保持和激励这种信仰,政府需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家的自主创新精神,这是一个国家财富保有并增值的秘密所在。他同时认为,经济思想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错误是大大高估了物质资本形成的和其他经济量化指标的重要性,严重低估了开创性创造所具有的决定性、根本性作用。在他看来,「财富不是一堆商品,而是一种观念流。」财富是一种观念流,这也是美国供给学派最重要的学术贡献。

商品是有形的,而观念流是无形的,这就是老子「无有」的哲学观,国人习惯看见有形商品的价值,却看不见无形的观念流的价值。

结束语

无论100年前熊彼特的「组合创新」,还是当代吉尔德的「企业家精神和信仰」与「观念流」,与2500年前老子「得一」的「神灵」,都是同一个抽象概念,都是大道,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具有普适性的大道。

资本,是人类「创新」活动的产物,不是价值分配的产物。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获得资金的追捧和扶持,这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因,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有资本价值,所谓的「资本主义」本是人为定义的伪命题,「分配主义」更是离谱,都不如「创新主义」贴合实际,本末倒置必然是乾坤颠倒,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一切分割对立的纷争,都不如老老实实回到「组合创新主义」的整体论理念。中华老子哲学思想要加快回归,立老子「得一」的整体论,破西方二元的分散眢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民国初期的精英们一直在苦苦寻找思想的武器,以武装国人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以流血牺牲为代价的革命理论,是一种正确的选择。非此即彼的二元性选择,却让我们失去别的选择机会,100年前熊彼特创新理论未能成为另一个选择,的确是个大遗憾。

既非熊掌也非鱼的理念和精神(神灵),为何不可兼得?用整体论观念来看,当然可以,必须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