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读【论语】会上瘾?读论语懂得如何评价人,小故事大智慧

2024-04-08国风

孔子的一个弟子叫公冶长,这个弟子非常有意思,据说它具有某种特异功能。什么功能呢?就是能听得懂鸟语。我们现在说听懂鸟语调好像是骂人话,但是这个公冶长好像有这个功能。有一次他从一个地方经过,路上听到鸟叫的叫声,是说在某个地方有一个人死了,我们去吃那个人的人肉去,于是这个公冶长就继续走,因为这是鸟的声音,跟他没关系,然后他就走着走着又路上遇到一个老妇人,这老妇人正在那哭,他就问怎么回事啊?

那老妇人就说了,他说我儿子早上出去到现在还没回来,我急死了。

于是这个公冶长就告诉她,他说你去看看,在某个地方看看是不是有你儿子,于是这个老太太就去了一看他儿子死了,于是老太太就把这个事告到了这个村官那里,村官就说,你怎么知道你的儿子是在那儿死的呢?她说我听有一个人叫公冶长说的,然后这个村官就把公冶长叫过来,说,你怎么知道那个地方死了人呢?这个事肯定跟你有关系,是吧?说不定这人就你杀的,于是就把他抓起来,公冶长怎么狡辩也没用,公冶长说,我懂得鸟语,但是谁信呢?

就把他抓到监狱里了,但是没有证据也没办法判,他就跟这个村官说如果说我能够证明我能听懂鸟语的话,你就放了我?他说好,看你有什么能耐?等他住监狱住了好多天以后,有一次在监狱里边听到鸟的叫声,鸟说在有个地方,有一个拉粮食的车倒掉了,咱们赶快去吃倒下来的那些粮食。于是这个鸟又飞过去了,他听懂了,然后就说我刚才听到了鸟这样说,不信你到那个地方去看有没有一车倒掉的粮食?

村官派人去看了,果然有粮食,经过多次验证发现,公冶长的确懂得鸟语,而且还懂得兽语,所以后来就把他放了。

这个故事也许不可全信,只是一个传说,但表明了公冶长这个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犯罪的人,孔子当时说了两个字「可妻」就是可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的意思,孔子他是非很分明,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工冶长。

中国文化史上对于人物的品评,孔子是开了一个先河的

孔子并不以一个人的身份来看待一个人到底是好是坏,哪怕你做过监牢,但只要你心地良善,并没有真正犯罪,孔子仍然会重视你,甚至是欣赏你,古代欣赏一个男子的话,他如果有女儿的话,很容易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你,他表达一种对你的敬仰。虽然公冶长是他的学生,但是他还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说明这个孔子还是一个很通达的人。

孔子对靠谱的人是怎么评价的呢?

一个人很有才干,国家有道的时候,他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当国家无道的时候,黑暗的时候他又能够免于刑事处罚,或者说被判刑,或者说被杀头,他又能免于这些无妄之灾。那说明这个人有一定的韬略,他不仅懂得用事,他还知道自储之道,关键时刻他能够挺身而出,如果有危险,他还能够怎么样?全身自保,所以说这个人应该说是双保险的人物,孔子觉得这个人很靠谱,很靠得住,于是他就把兄弟的女儿嫁给了这样的人。

孔子为什么不把这个双保险的人物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反而把自己的兄长的女儿嫁给他,这说明孔子他还是比较注意分寸的,就是说这样一个人物,他把自己的兄长留下的这个女儿嫁给他,那表达的是对兄长的负责,对侄女的负责。通过两次孔子嫁女,说明孔子对他弟子评价,有的时候用语言来评价他,有的时候甚至用行动来评价,甚至把女儿侄女嫁给你,他这一点就很了不起。

现在有的老师他欣赏一个学生,未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你。

孔子对学生的了解也是非常深入的,孔子有个弟子叫子贡,子贡是一个自负很高的人,因为子贡非常聪明,又非常有才干,经济头脑很厉害,搞经济非常好,可以说是一流的商人。

子贡有个特点,它能够怎么样?对于经济预测的很清楚也很准,如果说这个人让他现在炒股票的话,那肯定发大财,而这个人这个经济头脑特别好,当时周游列国,他经常能够赚很多钱?孔子后半生也靠他不少,所以说这个子贡是个有才干的人。

子贡还是第一流的外交家,口才非常好。就是能言善辩,让他出使国家的话,他能够以三寸不烂之舌把整个天下的大局都给改变。

孔子不太喜欢那些伶牙俐齿、巧言吝啬的人。而更喜欢踏踏实实的,甚至说话有点木讷的你,说话结结巴巴的,这倒没关系,那说不定恰恰是你内心有仁德的表现,这说明孔子他看人有时候还是非常的这个深刻的。

孔子有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一个学生,比孔子小9岁,他是一个大龄的学生,所以有的时候他也有恃无恐,但是他说话往往是比较直的。孔子也很喜欢他,但是经常又用言语去压住他,为什么呢?他这个性格太刚了,如果不压他的话,他这样的人很容易出问题,很容易出乱子,有的时候甚至是死于非命,因为那个时候是兵荒马乱的时代。

所以说孔子一向都用自己的这种言传身教对待这样火爆的脾气,给他泼点冷水,这个也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如果说孔子不是用这种方法来教育他的话,恐怕这个子路他活不到60多岁,后来也是死于非命。

来看看孔子对愚不可及的解释

愚不可及,是一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当然是贬义词,但是我们在当时那个语境里边看,它其实未必是贬义词,甚至还有点赞的意思,宁武子是谁呢?是魏国的一个大夫,这个他有一定的才干,并且很有智慧,孔子就对他很欣赏,孔子说:国家有道,他就能够显得很智,显得很有智慧,很聪明。这个人是一个很会不断转换自己的人。然后国家无道的时候,每个人人人自危的时候,枪打出头鸟的时候,他就怎么样。装糊涂了。这个让我们想起郑板桥的一句话叫难得糊涂,也就是说他在国家有道的时候表现出聪明才智,这一点是每个人或者说大部分人能够做到的,他这种在国家无道的时候,他装糊涂、装傻充愣这个本事一般人学不到,所以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这个宁武子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的思想里边也并不主张全部都是进取,一定要把自己发挥出来,他也要看一个什么局势的国家,有道的时候你可以出来就帮有道则是帮,无道则愚,并不是说儒家一向主张就是一往无前的,有的时候他也讲有一个策略,讲究如何的明哲保身,这也不是说完全就是一个负面的东西。

但是有的时候一个东西被强调过分了,很容易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比如说这个愚不可及,如果我们中国人都学会这个装糊涂、冲愣在任何时候都对一个事情没有任何的是非,这也很容易带来负面效应,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波士顿有一个犹太人纪念碑,上面就镌刻了德国的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的一段名言,也可以说是一首诗:

他说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啊。然后接下来又说借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然后再接下来,他们又追上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啊。最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是新教徒,我没有说话,但是接下来一句,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为我说话。

这个故事看起来跟孔子跟论语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这也是产生的一种联想,就是说一旦一个社会每个人都装糊涂的话,也未必是件好事啊。

我们中国的有一些智慧,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智慧固然可以强调,但是不能过分。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有的时候也需要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