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大理灵鹫山无为寺,10位大理国帝王在此出家

2024-08-30国风

大理灵鹫山,云雾缭绕间,隐匿着千年古刹无为寺,古木参天,梵音袅袅。无为寺,其名寓含大道至简、顺应自然之哲理,静谧中蕴藏无尽智慧与慈悲。红墙碧瓦,掩映于苍翠之中,每一砖一瓦皆透着历史的沉淀与佛法的深邃。漫步其间,心灵得以洗涤,尘世烦恼随风而散。无为寺,不仅是信徒朝圣的圣地,更是世人寻觅心灵归宿的净土,让人在喧嚣之外,觅得一份难得的宁静与超脱。

佛法传承的源泉

无为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贞元九年,由西天竺僧赞陀崛多创立。这位来自天竺的僧侣,在南诏时期结茅修行于兰峰下的阁老崖,成为观音菩萨因地修行之所。赞陀因其深厚的道行,迅速得到南诏国王罗凤的崇敬,并被册封为国师。凤殁后,弟子异牟训于贞观九年扩建了寺庙,为供养赞陀修行弘法。这是无为寺建立的源头,其名字则来自观音菩萨的一偈:「有为无为,有岸无岸,身居龙渊,心达彼岸」。

大理国时期,无为寺威风不减当年,成为国王听经闻法、王室子弟习文练舞的圣地。大理国的22位帝王中有10位在此出家,而其他15位皇族子弟也加入了无为寺。在【天龙八部】中,历史上出家于无为寺的知名人物段誉成为传说,进一步增添了这座寺庙的神秘色彩。

古木、钟磬与神圣泉眼

穿越寺门,古老的树木和寺庙的庄严气息迎面而来。寺门口的古树是一棵年龄超过1200岁的唐杉,传说是赞陀从天竺带来的,历经千年,它依然挺立,成为寺庙前的象征。这树见证了悲欢离合,生死别离,而在它的树干中空的部分,仿佛散发着千年的宠辱不惊。

走过古树,寺庙内部显露出它的宁静之美。清晨时分,僧人们正在打扫卫生,烟火气与佛门清净相得益彰。在一汪泉眼处,人们正在汲水,这里被称为「救疫泉」,传说泉水拥有治病的神奇效力。

在寺内,钟鼓声与佛音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片神圣而宁静的氛围。玉磬碑是寺庙中的镇寺之宝,上面刻有汝南王的篇章,成为古老经文的见证者。这些特色使得无为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佛法传承的活化石。

山光、潭影、月桥与五老观太极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是诗人对寺庙景象的生动描绘。山光映照着树木,悦动鸟儿的本性,而潭影却让人的内心平静。寺庙中的万籁此俱寂,只有钟磬音回响在山谷间,勾勒出一副宁静而深邃的画卷。

在寺庙背后,有一片石峰列峙,构成了五老观太极。这一排五棵石峰,犹如寺庙的守护者,左右山峰环抱,形成太极图形。这个景观既融合了佛教的宁静之美,又呈现出太极的哲学意蕴,使得无为寺的胜景更加丰富多彩。

文人墨客笔下的无为寺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为寺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目光。明代建文皇帝朱允炆曾逃亡到云南,也曾躲在无为寺。寺庙门口的哼哈二将威风凛凛,清晨时分的僧人在打扫卫生,仿佛是画卷中的人物,与历史相互交融。

玉磬碑上的篇章,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汝南王朱有枥曾在寺中听经学法,并撰写了【无为寺记】,成为这片寺庙的历史记载之一。清光绪年间,太和县令刘安科游无为寺,留下了一副对联,以诗意的文字表达对这片净土的敬仰之情。

心灵静谧的佛教胜地

在大理无为寺,你会感受到一种古老、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古诗中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景象,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再现。穿越古老的寺门,走进世外桃源,仿佛置身于万籁俱寂的仙境。

杉树的沧桑、钟磬音的悠扬、救疫泉的清澈,每一个细节都构成了这个佛教胜地独特的魅力。而寺庙内外的胜景,如晒经坡、驻跸台、五老观太极,更是让游客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大理无为寺,不仅是佛法传承的圣地,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瑰宝。这片宁静之地,承载了千年来的信仰与智慧,成为心灵静谧的佛教圣地。在这里,人们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转,领悟到生命的美好,追寻到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