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书法中的中国,十个故事道尽十大行书

2024-10-09国风

中国十大行书,即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王珣【伯远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欧阳询【张翰思鲈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以及李建中【土母帖】。

01

公元353年4月,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

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02

755年安禄山谋反,「安史之乱」爆发。

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

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

758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

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全文不到300字,只用了七次蘸墨,到了一笔墨写下了53字,留下了干枯压痕出现难以控制的伤痛轨迹。

【祭侄文稿】与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黄州寒食诗稿】一起,被人尊为「天下三大行书」。

【祭侄文稿】在中国书法史上被历代书家公认为是继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

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

谁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

03

1079年,湖洲知州苏轼,上【湖州谢表】。

因文章夹杂大量个人感情,遭新党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

奏苏轼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朝堂哗然!

倒苏之声骤起,苏轼与相关数十人遂被逮捕,解往京师,险遭杀身之祸。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乌台诗案!

后因众臣求情得以从轻发落,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八品小官,俸禄微薄,生活极其窘迫。

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寒食节前后。

阴雨连月不停,炉灶冰冷,芦苇潮湿,苏轼心中顿生悲凉,于是,提笔写下了两首诗。

【黄州寒食帖】就是苏轼即时书写的诗稿。

由于情感的波澜起伏,使得字体忽大忽小,笔画或轻或重,有时还有漏字。

诗中「何殊病少年」一句的「病」字即为插入;

「子」和「雨」则是误写而删掉。

「哭涂(途)穷」三字猛然放大,看似突兀,但联系此诗的意境,则显得颇具视觉的张力。

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04

晋孝武帝在位期间(372—396年),谢玄、谢安都是当时的权臣,王羲之的侄子王珣作为谢氏家族的女婿,颇受庇佑,仕途一帆风顺。

后来由于王家王敦造反,朝廷打压王家而重用谢家,如谢安、谢玄等!

双方矛盾激化,导致两家不和,王谢二族交恶。

但王珣由于得到晋孝武帝的宠爱,所以依然历任要职。

一天,谢安下令要把王珣调到江西南昌任豫章太守,实际上是想把他赶出都城南京。

王珣坚持不去。

那些天,他心中十分郁闷,就写信给当时任临海(今浙江台州)太守的堂兄弟王穆(字伯远),伯远帖就是给堂兄的。

向他倾诉自己心中愤懑和不满,这就是传承至今的【伯远帖】的由来。

【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

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

05

官二代杨凝式,父亲杨涉是身居高位的宰辅!

杨凝式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

却都做不圆满,常以「心疾」为由推辞官场事务,又曾佯疯行于世上,为人所难理解。

但是,杨凝式对于书法十分敏感,由于异于常人,又令人感到惊奇。

一天他自己昼寝之后,感觉饥饿无比,得韭花珍馐而食,心中惬意无比,于是灵感大发写下此作!

这幅作品共有七行,字数为 63 字,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局宽敞,字迹清新洒脱,深受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笔法影响。

06

公元821年,翰林院书诏学士柳公权接到一朋友书信,希望作为天子近臣的他能帮忙推荐!

一生刚直的他,仿照当年司马迁报任安书,随手回复一通信札:

告诉对方自己年老体衰,能力有限,虽然有个闲官职位,可也不能为别人办什么大事,请谅解自己的难处。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故事!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这就是赫赫有名笔谏!

柳公权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

柳公权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

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蒙诏帖】总共七行,二十七个字。有着两种写作风格,「二王」和颜真卿的风格相融合。

可与李白的【上阳台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等相媲美,对后世特别是杨凝式及宋四家有较大影响。

07

晋惠帝时期,吴人张翰,仕齐王冏,不乐居其官。

擅长诗文,淡泊名利,性情放纵不拘。一日,在京师见秋风忽起!

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作歌曰: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遂弃官而还,留下了「莼鲈之思」的千古佳话。

其胸怀与诗情受到历代文人大家的推崇,其中就有大书法家欧阳询!

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计九十八字。是欧阳询仅存的四件墨迹之一。

欧阳询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这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

与欧阳通合称「大小欧」。

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

08

公元1088年九月,米芾应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之邀请,赴太湖近郊的苕溪游览。

正值时宜,米芾遣兴抒怀之余,赋诗数首。

临行前,林希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请他题写诗文。

米芾信手而成此【蜀素帖】!

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09

公元1102年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松风阁位于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以下写夜雨会饮及所闻所见,耳目为之一新。

最后痛东坡之已亡,惜文潜之未到,因观览名胜,而思摆脱拘挛,与朋辈长期扁舟遨游江上。

体仿柏梁,句句用韵。

通篇笔力劲峭!

「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可以说黄庭坚一生中书写的那么多作品,唯独以【松风阁诗帖】最为出名。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

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10

北宋初期,蜀人李建中随手写了一封书信!家长里短的琐事,显得言简意赅,随心随性。

【土母帖】是一封书信,短短一百多个字,讲述了三件事。

第一告诉对方他要的「土母」给他带过去了;

第二宅基地的事没商量成;

第三,旧马车不用就要卖了。

要受唐欧阳询、颜真卿及五代杨凝式影响,其书风秀雅丰腴;

又宗」二王「而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皆妙,行笔尤工,字形瘦健!

当时的人们都爱临摹他的书法,被称一时之绝,拥有「国初第一」之称!

欧阳修在【杨凝式题名】称:

「五代之际,有杨少师;

建隆以后,称李西台。

二人者,笔法不同而皆为一时之绝。」

【土母帖】,深牙色纸本,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104字。

他的字,瘦而有肉,肥而有骨,骨肉停匀。

黄庭坚称赞说:「李西台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十大行书:

第一,王羲之【兰亭集序】;

第二,颜真卿【祭侄文稿】;

第三,苏轼【寒食帖】;

第四,王珣【伯远帖】;

第五,杨凝式【韭花帖】;

第六,柳公权【蒙诏帖】;

第七,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第八,米芾【蜀素帖】;

第九,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第十,李建中【土母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