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要出去闯荡世界,他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问佛陀:
「我未来的人生之路,将会是怎样的呢?」
佛陀回答:
「你在人生路上,将会遇到三道门,突破了这三道门便懂得了人生。」
这三道门便是:精于事道,立于世道,顺应天道。
后来,年轻人历经艰险,终于依次突破了三道门,实现了自我成长,领悟了处世之道,懂得了德厚流光。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三道门:
精于事道,讲究的是修己成人;
立于世道,遵守的是修己安人;
顺应天道,遵循的是修己达人。
一个人能到达的高度,取决于他能打开第几道门。
第一道门:精于事道
为人处世中,当以立德为先。
有德之人,人皆爱之,无德之人,人皆厌之。
一个人的德行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逐步积累,逐渐完善。
蘧伯玉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孔子的好友。
在20岁的时候,他的德行已经为世人称道。
但是他依旧每天都做一件事,那就是:完善自身。
所以就有这样一句话:
「蘧伯玉十年如一日,至五十岁时,犹追咎四十九年之非。」
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够被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
一个人的成长,在于其对自身的要求。
不偏不倚地对待生活,才能德立而身正。
明朝时期,有位叫张畏岩的读书人,此人学识渊博,颇具声望。
有一年,他前去参加乡试,放榜时发现自己榜上无名,便破口大骂试官不长眼睛,不懂得分辨人才。
此时,一位经过的路人正微笑着看他,张畏岩看见后大怒,随即将怒火发泄在此人身上。
谁知,这人不火也不恼,并说:
「好的文章贵在心平气和,公子怒火如此重,又怎么能写出好文章?
此外,考取功名也在命,命中无福,又有何用?」
张畏岩听他说得有理,连忙问道:
「那我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那人说道: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
张畏岩听后,幡然醒悟。
从此慎独慎微,谦虚自持,历经三年后,终于成功考取功名。
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中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人生实苦,终其一生,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
人活一世,行事易,为人难。
品德的修炼是一个人终生的必修课。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的修养,才能顺利打开人生的第一道门,收获安身立命的资本,行走世间的通行证。
第二道门:立于世道
一个人若要更进一步,需要明白优秀取决于其格局的扩大。
【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句话曾被商汤铭刻在自己的洗澡用器上。
他把这句话刻在自己经常看得到的地方,其实就是在告诫自己:
成长,就如同洗去身上的尘埃一样,每天保持更新,才是实现升级的根本。
逐渐扩大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格局,才能更加淡定地面对接下来的未知。
在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一个叫娄师德的宰相。
因为位居高位,所以他在平日就谨言慎行,宽厚仁德,时常自检。
但却因为长得胖,被其他人取笑为「土包子」。
他不仅不生气,还自我解嘲:
「我不算土包子,谁算呢?」
不仅生活中如此,面对「排挤」时,娄师德更是表现出了非凡的格局。
当时狄仁杰名气正盛,娄师德就向女皇推荐他做了宰相。
狄仁杰不知此事,做了宰相后对娄师德百般排挤。
然而娄师德不以为然,依旧对狄仁杰礼遇有加。
女皇甚为赞赏娄师德,忍不住就对狄仁杰说:
「你知道举荐你的是谁吗?
是娄师德啊!」
娄师德的德行与格局让狄仁杰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感慨地说:
「娄公盛德,我不及他太远了。」
娄师德用自己的德行养大了自己的格局,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诗人谢枋得曾在【与李养吾书】中写道: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逆顺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所有的经历,都可以沉淀下来,形成处世的智慧,警醒自己,惠及他人。
正如余秋雨所说: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生活琐碎中沉沦,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
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第一道门到第二道门,不断成长的过程,便是前行的最大意义。
第三道门:顺应天道
【论语·里仁】中有言:
「德不孤,必有邻。」
意思是说:有德守德之人,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随。
古时候,就有「大舜所居之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说法,一个人德行的最高境界,可以影响他人、反馈社会。
明朝时期,有一个叫隆安县的地方。
那里曾拥有规模盛大的集贸市场,但后来却每况愈下,变得冷冷清清。
刚到任的知县余兴贤,觉得事出有因,准备亲自到市场察看一番。
这时候,有个商户悄悄找到余兴贤,愤怒地控诉市场败落的原因。
他说是几个衙门差役和一些地痞流氓互相勾结,欺行霸市,又明火执仗,欺凌来赶集的民众……
市场因此变得萧条冷落。
商户说完,掏出一张银票送给余兴贤,并解释说礼金是众多商户凑成的,希望他一定要多加治理。
余兴贤见状,顿时皱起眉头,并严肃地表示拒收。
商户认为他不收钱物,是怕传出去坏了名声,恳切地说:
「余大人,放心笑纳,我们绝对不敢外传泄露,影响余大人的仕途。」
余兴贤耐心地对商户解释道:
「你放心,有问题我一定会及时解决,绝不会有丝毫偏袒。」
商户听余兴贤如此一说,只好惭愧离去。
人心古,天不欺。
余兴贤虽然拒收礼金,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天职。
查明真相后,余兴贤立刻将影响市集的闲散人员缉拿查办,对待各家商户也一视同仁,自由竞争。
不久,市场贸易便恢复如初,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此外,余兴贤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还带动了当地民风的朴厚和淳化。
在任期间,隆安县出现了兴隆泰安的景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业兴旺,大家都安居乐业。
「平生德义人间诵,身后何劳更立碑。」
五年后,余兴贤离任的时候,大家为感激余兴贤的恩德,特地在县城的路旁立了一块「余侯去思碑」,以长久纪念他的优秀品质和非凡功绩。
品行端正,不仅能够点亮自己,也可以照耀他人。
正如思想家黄石公在【素书】中所言: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把自己放在一边,单纯地去指责他人是一种傲慢;
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磨砺心性,当我们走进第三道门时,用良好的品德去影响他人,无人不会信服。
▽
【中庸】有言: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生命是一场修行,当确立了人生的方向,就不会到处乱撞。
精于事道,修己成人;
立于世道,修己安人;
顺应天道,修己达人。
在所见所闻中不断提升自己,就是一步一步跨过人生三道门的过程。
不管现在正处于哪道门前,愿你我都能在成长中,锐意进取,勇敢向上,努力超越自己,便不会枉活一世。
(素材来源:微信公众 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