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英华艺术时光——清华大学「国乐之春」,古典韵律与现代演绎的华彩交融

2024-05-16国风

近日,由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指导,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支持举办的英华艺术时光——「国乐之春」民族音乐会于清华大学举办,中国音乐学院团队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古韵新风相交融的国乐盛会,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英华学者项目支持。

本场音乐会在一首精彩的板胡三重奏【新编绣金匾】中拉开帷幕,由中国音乐学院学生于润禾等三位青年板胡演员共同演奏。这首曲目以甘肃庆阳民歌为基石,经过巧妙改编,深情地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八路军子弟兵的深厚感情。在动人的演奏中,高音、中音、低音三部板胡的和谐交织,让观众领略到了不同音域的板胡所带来的独特韵味。

随后上演的是刘久暄与毛赫演奏的古筝与钢琴的合奏【云裳诉】。这首曲目由周煜国先生在古筝曲【乡韵】的基础上,融入钢琴协奏,进行了巧妙的改编。【云裳诉】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创作蓝本,将古诗词的意境与陕西特色的「碗碗腔」完美结合,运用富有情感的哭腔调,使诗意得以深刻诠释,同时也彰显了曲目中的地域文化韵味。

在感受了古筝与钢琴合璧之美后,现场迎来了倪同言独奏演出的二胡传统乐曲【病中吟】。【病中吟】是中国近代杰出音乐家刘天华先生的处女作,全曲情感丰富多变,从幽咽的低吟到愤慨的高歌,从深情的倾诉到叹息般的呻吟,无不透露出曲子中所蕴含的无尽郁闷和纷繁复杂的愁绪。在二胡的演绎下,观众们也从连绵不断的长句法写成的低回高转的曲调中,体会到了这首作品深刻的艺术内核。在演出结束后,倪同言为清华师生讲述了【病中吟】的乐曲内涵以及刘天华先生的音乐理念。

观众们尚未从二胡的悠扬旋律中回过神来,又被古琴与竹笛引领着走进了【四大景】所描绘的明媚春光之中。【四大景】,亦名【杏花天】,原是清代民间创作的一首描绘四季美景的琴曲。遗憾的是,夏秋冬三景的曲谱已经失传,现今仅存的「春景」乐章成为了演奏的焦点。这部作品蕴含着浓郁的民间风情,其声腔韵调丰富多变,风格遒劲有力,又带着几分潇洒与张扬,完美地勾勒出一幅春风拂面、万木复苏的生动画面。精湛的演奏技艺,再配上风趣幽默的古琴知识讲解,无疑加深了在场每一位对国乐的热爱。

接下来,中国音乐学院学生沙小茹与甘雅迪以板胡和扬琴共同演绎了【月牙五更】。这首乐曲融合了东北风格的板胡演奏,由刘明源先生巧妙地将两首东北民歌【月牙五更】和【瞧情郎】编织而成。乐曲以东北人民的生活为背景,深刻描绘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转变和情感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烙印。这首曲子不仅仅是对东北民间音乐的传承,更是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深情致敬。

最后登场的作品是二胡四重奏【自由探戈】。这首曲子原本是作曲家皮亚佐拉为电影【探戈课】所创作的主题曲,其中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爵士音乐元素,充分展现了爵士乐在探戈舞曲中的独特魅力。而作曲家芮雪则将这首经典之作进行了重新编排,以二胡四重奏的形式呈现,不仅为原曲注入了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新活力,更凸显出中国民族乐器的多元化和迷人之处。

在热烈的掌声中,英华艺术时光——清华大学「国乐之春」圆满结束。这场音乐会不仅展示了中国音乐学院的高超技艺,更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通过多重乐器的独奏与合奏,以及不同风格的曲目演绎,我们领略到了国乐的博大精深。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艺术教育中心的指导及英华学者项目的支持,使得这场高品质的音乐会得以成功举办。希望这场音乐会能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弘扬国乐精神的重要一环,激发更多人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