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采石坑里开音乐会?这些文化新空间带来N种新鲜感

2024-03-11国风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长,对文化空间、文化服务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看剧、逛博物馆也从过去的「有没有」「大不大」,升级为「精不精」「好不好」,文化新空间层出不穷。

互动式剧场 从经济开发到生态再利用

浙江缙云有3000多个因采石活动而形成的采石坑或石窟,这些大大小小被遗弃的岩宕经过改造,成为浑然天成的文化艺术空间。

8号岩宕被改造为一个露天书屋,9号岩宕原本是一个鱼塘,顶部有一个「天窗」,外形就像上窄下宽的「喇叭」,雨水滴落下来,会产生悠长的回响。利用这种独特的声学条件,传统婺剧、现代舞剧、音乐剧轮番上演。除了丰富的演出,这里还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来这个独特的舞台展示自我。

游客 高勇:这个确实很震撼,也是因为这个环境太好了,所以我就想在这也吼一吼,献丑了。

岩宕改造时,特意给地面、栏板、墙面做了吸声措施,提升了空间声学品质,在这里不需要话筒,自带扩音和拢音效果。

10号岩宕最大,被改造成一个户外展厅和大型舞台。岩宕休闲演艺新空间开放以来,共举行120余场各类演出,接待游客2万多人,作为从「遗忘空间」到「旅游资源」的案例,缙云岩宕洞天舞台主题展此前在德国建筑论坛亮相,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碎片化体验 剧院公共区域「步步有戏」

除了独具创新的融合剧场,全空间演出的概念正流行,许多观众走进剧场后发现,精彩不仅在舞台大幕之间,也在舞台之外。

在国家大剧院一层,咖啡厅与公共表演区域相邻,给了提前来国家大剧院的市民游客边小憩边欣赏音乐的空间。

国家大剧院院长 王宁 :像绘画、摄影、雕塑、新媒体等多种的艺术形式,无论在大剧院的哪个空间,都会展现我们综合的艺术。

去年底刚刚开放的北京艺术中心,也提出了「全空间经营」的理念,在规划建造初期就将声、光、信息化等设备设施预埋。2月份以来,12场室内乐公益演出与戏曲主题工作坊、创意打击乐工作坊等艺术普及活动在各个角落不断上演。

北京艺术中心运营管理部部长 江涛:除了演出主线以外,我们还有一条主线,就是在舞台延伸以外,通过这种艺术公共空间,观众每个人亲自参与和体验这个过程。

始建于1807年的湖广会馆今年年初修葺一新。

北京湖广会馆负责人 王学伟:把这个空间重新进行规划,融入一些新的科技手段,配合一些会馆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一个升级改造。让观众进行更深一层、更丰富的体验。

据统计,春节期间,北京市97个剧场共吸引观众约31万人次。如今,除了以往常见的售卖咖啡和文创产品,灵活运用剧场空间探索新业态、新场景成为京城大小剧院的新趋势。

穿透式体验 新业态打破场景边界

不断拓展新空间的同时,一些传统剧场则在借助全新的业态、最新的科技手段,打破原有的场景边界,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赏体验。

在上海南京东路的商圈中,亚洲大厦看上去有点老旧,平平无奇。不过一入夜,这里就热闹起来,这幢21层高的大厦里有一个大剧场和19个小剧场。小剧场音乐剧【辛吉路的画材店】,几百人的空间座无虚席。

演员 顾易:演员就切身实际站在你的面前,他身上散发的气质,或者说他给你传达的情绪是很直观的。

这些创意剧场内除了常规面向舞台的座位,还在舞台边设置了可以移动甚至旋转的「吧台位」,一些资深粉丝还喜欢「多刷」、「集卡」,观看不同演员组合的场次,坐在剧场不同区域观看同一剧目发现更多演出细节。

观众 孔韵颖:你可以感受到,你就是沉浸在这个故事中的,或许你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一员。

沉浸式体验 新科技应用震撼视觉

各类剧场推陈出新,传统的博物馆则在尝试借助科技力量,打破时空的界限。

在中国电影博物馆,3500平方米的大屏幕正在呈现「恐龙创意视觉艺术展」,四层楼高的暴龙从我们身边走过,视觉效果非常震撼,除了恐龙,还有星空展和深海展,游客们席地而坐,甚至可以躺下,全身心体验展览带来的乐趣。

中国电影博物馆馆长 黄晓伟:这个圆厅是去年的2月4日在我们馆落成的,它收藏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立屏和地屏,以及为它配套的一个卷轴屏,再加上我们原来有的一个悬挂曲面屏,打造了一个新的文化场景。

历史文化和数字艺术相结合的创新展览空间,中国电影博物馆迎来了开馆以来最大的客流。

中国电影博物馆馆长 黄晓伟:我们赶上了文化新场景、新消费的一个大好时光,去年全年入馆总人数达到了1158780人次,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