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圣人做事的套路,普通人混社会也要有做事的套路

2024-04-09国风

做人阴点好,不是让各位玩阴谋诡计,而是要让自己有智慧,有谋略。普通人混社会,努力打拼几十年,也就几次屈指可数的机会,当机会来临之时,能否把握住机会呢?我们没人带,没人教,没资源,没本钱,没有试错的成本,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如何才能把仅有的几次机会,高效的利用起来呢?

每次读鬼谷子,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就像易中天教授评价【道德经】像一口井,每读一次,都能从井中打一桶水,每次都有收获,源源不绝。读鬼谷子也是一样,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都会感叹鬼谷子的精妙之处。

本篇文章和大家分享,鬼谷子捭阖篇里,圣人做事的套路是怎样的。

原文说道:「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意思是说: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圣人遵循世间大道的循环,同时了解洞察人心的变化,因此能够始终把握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并且能够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准确判断下一步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做准备。

而所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权衡双方的实力,度量人员的能力,分析判断后不断校正所用计策谋略的优劣和时机。

鬼谷子不仅把圣人做事的套路告诉了我们,而且把按套路做事的效果也说出来了。

原文是这样的:「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意思是说:(一旦掌握了这种做事的套路)无论是面对贤者或是不肖之徒,无论是智者还是愚人,无论是勇士还是胆小的鼠辈,都可以按照这种套路,施展计谋,并做到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根据事物的具体情况,顺天道,察人心)不需要做太多的事就能顺势而为,轻松驾驭。

PS:鬼谷子在这里用了「牧」字,读过鬼谷子的朋友,都知道一旦鬼谷子用了「牧」字,那基本上就是很强的计谋了。

鬼谷子的套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道的层面:遵循天道,知晓世间变化的态势

策略的层面:明白事物发展规律,准确预测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明白关键点转折点与趋势和走向的关系。

调研的层面:对相关组织和关键人进行有效的分析,衡量对比多方实力,度量关键人物的能力优缺点等等。

技术层面: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的时机和过程进行监控,及时进行校正,以达到预定目标。

说到这里,突然有种看铁路扳道工工作的感觉,只需一个动作,那么庞大的火车,就能按照新的轨道前进,也许这就是鬼谷子所说的「牧」的效果吧。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经典的【隆中对】大家都应该还记得吧。现在看来,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按照鬼谷子的套路来的,我们逐一分析。

隆中对的原文如下: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道的层面:(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说明天下由分到合的阶段已经到了,这个时候能够雄霸一方的人,在未来都有机会一统天下。

策略的层面:「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操以弱胜强,战胜袁绍,说明需要天时、地利、人合三个条件。因此刘备如果想有所作为,就要做好三件事,待天时,占地利,修人合。

诸葛亮不仅点明了关键,而且告诉刘备,地利在荆、益两州,要占这个地利。

人合在于,刘备以帝王之胄的身份,信义著于四海的名气,「总揽英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以实现人合。

天时是什么?诸葛亮说:「(一旦)天下有变,则命一位上将率领大军出秦川,则可成霸业。

调研的层面:

诸葛亮分析,主要的两位对手,曹操「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还有两位可以取代的就是」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看完隆中对,就不光是看小说了,简直是一篇精彩的商业计划书啊。如果说,在三国时期,如果诸葛亮有电脑,平板这些信息化工具,有表格,ppt这些更办公软件,估计做出来的计划书将更精彩。

普通人混社会一定要有些自己的套路,这样在面对机遇时,就能更好的把握机会,实现人生的转折。